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案设计> 《观潮》

《观潮》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5-12-14

《观潮》

自读导言

1.读懂读通文章,积累一些文言词句。

2.整体把握文章,学用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手法。

3.品读赏析文章,感受其自然美、人情美。

自读程序

1.认读。

(1)读准字音。

艨( ) 艟( ) 倏( ) 泅( ) 舸( ) 雉( ) 溯( ) 僦( ) 绮( )

溢( )

(2)读懂词义。

①同义词释义联读。

略 略不相睹 ( )

略不沾湿 ( )

虽 虽席地不容闲也 ( )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

皆 皆披发文身( )

皆出酒食 ( )

既而 既而渐进( )

既而儿醒( )

②生词释义点读。

珠翠罗绮溢目________

倏尔黄烟四起__________

方其远出海门__________

③通读句子,指出其修辞手法。

出没于鲸波万仞中。( )

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 )

2.研读。

(1)本文作者采用分镜头摄影的笔法,分别写了涨潮、水战、弄潮、观潮的盛况。按“自然美”“人情美”的板块,将文章分为两部分,第1段自然美,第2~4段人情美。从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的角度,可将文章分为两层,第1~3段正面描写,第4段侧面烘托。

(2)第4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以人多马众侧面烘托出浙江潮的壮美。

3.赏读。

(1)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写涨潮,由远而近,顺势而下挽狂澜于笔端。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写尽了大海的威仪和气派。对潮水从形、色、声、势四个角度进行描绘,如:“仅如银线”写其形;“玉城雪岭”状其色;“大声如雷霆”描其声;“际天而来”“震撼激射”“吞天沃日”绘其势。

(2)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

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

写参演船舰之多的句子是:_______阵势变化多端的句子是:_______

写演练技艺之高的句子是:_______

写双方习战之激烈的句子是:_______

写“静”的句子是:_______

写“动”的句子是:_______

4.背读。

文章描写细腻而精美,自选一节记背。

(解说:认读是阅读文言文的基础和前提,要求是读准字音,读懂词义,读通句子;研读是阅读的重点,重在把握全文,整体感悟,它体现了语言的训练和技能的习得;赏读是阅读的难点,其操作应本着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细腻而不杂乱的原则,它体现了情感的熏陶和语感的培养;背读就是语言的积累。)

自读点拨

本文描写钱塘江观潮的景况。作者用散文的笔调,从白浪涛天的壮观,写到检阅水军的盛况和游泳健儿弄潮的精彩表演,以及十里江岸人们拥挤观潮的热闹景象。文章写得精练谨密,活泼生动。全文只有200多字,作者却把纷繁的头绪、众多的场面,写得井然有序,把写景和记事浑然交融。海潮是贯穿本文的结构线索,没有旁逸斜出之笔。作者把正面描写和多侧面映衬烘托结合起来。如第4段,作者表面上写饮食、看棚,实际上写的是人潮。作者用物价的飞涨,显示观众之多,用观众之多,烘托海潮之美。此外,还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使写景之中有记事,记事之中有写景,二者融为一体。这一切无不显示了作者构思的精巧和文辞的老到。

自读思考

1.细读第1段后列举。

(1)文段对“潮”的第一个层次描绘是:______________

(2)文段对“潮”的第二个层次描绘是:______________

2.细读第3段,找出统领全段的一个词:______________

3.读懂下面这首词,找出课中与之关联的内容。

酒泉予

[宋]潘阆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里鼓声中。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1)课文中写“满郭人争江上望”的内容是:__________

(2)课文中写“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里鼓声中”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

(3)课文中写“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的内容是:__________

(解说:思考题应着重体现语言的训练和积累。)

参考答案

1.(1)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 (2)既而渐近,则玉城……势极雄豪。2.善。3.(1)第4段。

(2)既而渐近,则玉城……势极雄豪。 (3)第3段。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游戏机”的风波
一只麻雀
可爱的鹦鹉
参观南丰桔园
两个雪糕袋的故事
记一件有意义——擦扶手
一张珍贵的照片
参观抚州市一中
观月亮
家乡的早晨
我二岁时的一张照片
我最熟悉的人———外婆
我最喜爱的天鹅
中秋佳节
论税收国际化趋势下我国的涉外税制
论协调区域发展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创新
深化环境资源法学研究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1)
论我国离婚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权基础(1)
翻译中语用学理论的应用
多方制衡推动环保事业(1)
杭州市政府采购制度的实践与思考
中国公共支出管理若干重大政策理论问题研究
取消管制刑之我见(1)
制约西部贫困地区财政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及对策研究
环境侵权诉讼中的举证责任分配(1)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洗钱犯罪的特点与防治(1)
商标权共有制度研究(1)
让温馨的情感走进课堂
《从现在开始》第一课时教学预案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案设计
《富饶的西沙群岛》综合资料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设计之三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设计之二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设计之一
《盘古开天地》课件
《掌声》教学设计
《小摄影师》教学设计之二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实录
《三个儿子》其内在思想的?
《富饶的西沙群岛》说课稿
《花钟》教学设计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特色试析
《掌声》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