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12-14
语文 - 《马踏飞燕》
其教学设计如下:
一、指导看图,培养观察能力。
1. 设置疑难。看图前提出问题:(1)这是一匹什么样的马(2)马怎样踏飞燕(3)作者为什么要这样构思
2. 初步解疑。看图时教给方法:(1)整体观察马的外形特点。按马的身躯、体形、鬃毛、四蹄、头、尾、口的顺序看,使学生认识这是一匹奔跑中的骏马,能给人以姿态优美、栩栩如生的感觉。(2)重点观察马的腿、蹄的姿势。按马的右前腿、左后腿、右后蹄的顺序看,使学生认识这是一匹右后蹄踏在一只飞燕上正在快速奔跑的骏马。
3. 口述图意。看图后要求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图意。
二、图文对照,发展思维能力。
1. 朗读课文。自读课文第二段,想想哪些描述与图意相吻合
2. 勾画词语。画出“匀称”“坚韧”“构思奇妙”“匠心独运”等词语,并结合图文和词典自己理解意思。
3. 寻找答案。出示看图前提出的第三个问题,先让学生在第三自然段中找出两个疑问句,再将其变换为陈述句,然后用关联词语“为了……”造句。
4. 深层理解。提出问题:(1)“构思奇妙”怎样解释(2)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构思奇妙”使学生弄清楚,一是通过马的右前腿和左后腿的动作,充分表现马快速奔跑;二是通过“连飞燕都来不及躲闪”的描述,把“快”具体化;三是通过马踏飞燕而“飞燕竟安然无恙”来衬托奔之神奇。
5. 展开想象。让一学生带着喜爱和赞扬的感情朗读第三段,其他同学边听边看图想象这匹马是怎样四蹄离地、风驰电掣般地飞奔,激发其发出“不愧是一件艺术珍品”的赞叹。
6. 归纳段意。
三、实物演示,理解科学原理。
1. 解决难题。教学第三段,为帮助学生理解“重心”“支撑点”等词语,可用木制或纸制的小马活动模型,仿照课文的写法作表演。
2. 课堂作业 。(1)用关联词语“不仅……而且……”口头造句,不能与课文原句重复。(2)齐读本段。
四、欣赏图文,提高审美能力。
1. 朗读课文。播放第二、三段配乐朗读的课文录音或声形并茂的录像,让学生边听边看,边欣赏物美、文美。
2. 现场讲解。请一名学生登台当讲解员,按第二、三段的描述,向全班同学介绍这一珍贵的艺术品。
摘自《陕西教育》2000年第2期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玩蚂蚁
- 拍照
- 校园壁画
- 一件令人痛心的事
- 到中学操场
- 今天我下厨
- 杀鳝鱼
- 学钩花
- 做工艺品
- 假如我有一朵七色花
- 雷雨
- 轮胎没气了
- 特殊的美
- 我的班主任
- 游湛江
- 化学溶核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分析
- 非骨水泥型髋关节置换术中照相及其临床意义
- 试析网络民主意识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 浅析市场需求视角下大学外语多维立体教学模式的构建
- 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韦尼克脑病的临床分析
- 肝移植术后乙型肝炎病毒再感染的预防与诊治
- 腺病毒介导凋亡素基因对人胆管癌细胞凋亡的研究
- CT三维重建对后踝骨折手术处理的指导意义
- 透明质酸钠治疗膝骨关节炎临床疗效观察
- 低机械指数实时超声造影对增强CT漏诊肝细胞癌的诊断价值
- 胰体肿瘤的逆行性胰体尾切除术
- 试析职业化视角下高校辅导员的自主与自为
- 肝脏撞击伤后气腹压力对肝动脉血流量的影响
- 浅析高校开展民族体育教育的现实意义
- 肝脏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防治
- 最是那声声吆喝的风情
- 《吆喝》疑难解析
- 《吆喝》结构分析
- 老北京的吆喝
- 《吆喝》写作特点
- 《吆喝》过渡自然,衔接紧密
- 《吆喝》内容丰富,充满生活情趣
- 《吆喝》课文背景知识
- 百姓故事:会170多种吆喝声的京城叫卖大王臧鸿
- 《吆喝》词义辨析
- 《吆喝》写作特色
- 老北京的小胡同
- 《吆喝》同步练习
- 《吆喝》习题精选
- 《吆喝》重点句子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