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学设计> 《外国诗两首》教学设计

《外国诗两首》教学设计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5-12-14

《外国诗两首》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诗人简况,了解作品内容。

2.了解作品说理的技巧和象征的手法。

(二)能力目标:

1.感悟诗人以真情说理征服读者的技巧,领会诗歌象征的手法,提高鉴赏能力。

2.体会诗人对生活和人生道路的思考,提高分析诗歌内容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感受诗人的真诚的态度、博大的情怀和坚强乐观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

1.了解诗人简况,了解作品内容。

2.了解诗歌相关知识,并能运用到自读、自学中去。

(二)难点

感受诗人的真诚的态度、博大的情怀和坚强乐观的精神。

三、教学设计思路

诗歌教学不宜多讲,重在体会,但本课的两首诗歌都具有很强的哲理性,在指导自读、自学的过程中还是要有教师的适当点拨。当然这种点拨并不是简单灌输,更重要的是启发诱导,调动学生思考、探究的积极性。

四、教学方法

朗读、讨论

五、教学媒体

投影仪

六、课时安排

1课时

七、教学步骤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一、作者及写作背景:

普希金,俄国的伟大诗人。别林斯基曾赞誉他的诗:“所表现的音调和语言的力量到了令人惊异的地步:它像海波的喋喋一样柔和、优美,像松脂一样醇厚,像闪电一样鲜明,像水晶一样透明、洁静,像春天一样芬芳,像勇士手中的剑击一样铿锵有力。”

这首诗是诗人于被流放时期题在邻居的女儿的纪念册上的,诗人以明白如话的诗句,叮嘱孩子要善待生活,善待自己在不幸和痛苦的面前镇静振作,等待光明的到来,其实这更是支撑诗人在艰难岁月里不懈奋斗、追求、创作的座右铭。

二、首先朗读全诗,了解诗的大体内容。

(一)读准字音:

忧郁 向往 瞬息

(二)解词:

忧郁:忧伤,愁闷。

向往:因热爱、羡慕某种事物或境界而希望得到或达到。

瞬息:一眨眼、一次呼吸的短时间。

三、学习本诗。

(一)思路:

第一节,开宗明义,否定了面对生活的欺骗而产生的消极态度:“不要悲伤,不要心急!”说明了正确的态度:“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第二节:说明要采取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从欺骗的阴影中解脱出来:“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要向前看,相信未来是光明的,是幸福、美好的;艰难困苦、痛苦悲伤带来的忧郁只是暂时的。

(二)思考:

1.学生反复朗读全诗,交流自己读诗的体会:

提示(总结时):

诗人在诗中阐明了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当生活欺骗了你时,不要心急,不要悲伤,苦恼时要善于忍耐,一切都会过去,我们应永保积极乐观的心态。生活中不可能没有痛苦与悲伤,欢乐不会永远被忧伤所掩盖,快乐的日子终会到来,善待生活,善待人生。

2.概括这首诗的内容。

提示:

诗人用诚挚的语言倾诉了自己对生活的体会,假如受到了生活的欺骗,不要消沉,要积极面向未来,战胜自己,做生活的主宰。

《未选择的路》

一、关于作者:

罗伯特·弗罗斯特,美国著名诗人。他出版过十多部诗集,其中包括他的成名作《波士顿以北》集,另外还有《山罅》、《新罕布什尔》、《西流的小溪》、《见证之树》、《在林间空地》等。他的诗歌独具风格,以口语人诗,生动朴实地描写了田园风光和农村日常生活。他的诗充满了美国的乡土气息,流传广泛,深为人们喜爱。

二、先朗读本诗,熟悉全诗。

(一)读准加黑字的音。

伫立 涉足 萋萋 诱人 幽寂 人迹

(二)解词:

涉足:指进入某种环境或生活范围。

萋萋;形容草长得茂盛的样子。

伫立:长时间地站着。

三、学习本诗。

思考:

1.“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这句话象征了什么?为什么?

提示:

“我选择了其中的一条”象征了如何抉择人生的道路;这条路上人迹罕至,代表着这条路也许更艰辛、更需要开拓,正因为如此,才更具有魅力。

2.本诗能寄寓着诗人无限的人生感慨的句子是哪些?

提示:

一片树林里分开出两条路——

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

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3.这首诗语言有什么特点?

提示:

这首诗语言朴素自然,情感真挚,读来亲切。在朴素自然的语言中蕴含深刻的哲理。

4.反复朗读全诗,理解、体会诗中的“路”有什么含义?

提示:

诗的表面是写自然界的道路,实际上,借写自然界的路来表达诗人对人生之路的思考和探索,这在文学创作中用的是象征手法。

5.诗中的“路”、“荒草”、“足迹”、“落叶”等象征什么呢?

提示:

“路”象征着人生之路事业和前途,“荒草”可以理解为探索人生,路途中所遇到的困难、艰苦、曲折、坎坷。“足迹”可以理解为探索人生之路的不懈追求、不懈奋斗。“落叶”可理解为在探索和奋斗过程中所遭受的失败、挫折、坎坷……

6.反复品读全诗,你从中悟出怎样的人生哲理?

学生各抒己见,言之成理即可。

四、布置作业 :

1.完成课后习题。

2.反复朗读这两首诗歌,有能力的同学可以背诵下来。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跳绳比赛
《睡着了的国王的故事》读后感
家乡的特产
我的小制作
借书记
读《皇帝的新装》有感
有趣的画鼻子游戏
可爱的小金鱼
读《倒出那粒沙子》有感
《中国书圣——王羲之》读后感
美丽的西山
《人与宙斯》读后感
青蛙
游人民公园
笋牙儿的童话故事
音乐史写作:艺术与历史的调解
民族音乐元素在流行音乐中的应用研究
试论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德育功能
高校音乐教育管理改革与发展对策研究
论古筝的定弦与调式音阶的创新
基于生态式教育观下的音乐教育
论古筝艺术中的审美体现
试论数字音乐及在线音乐的商业模式
从音乐美学的角度谈音乐作品的存在方式
从音乐美学的视野审视音乐教育的创造性价值
浅议美声唱法在中国的发展道路
古典吉他右手演奏的基本要领
关于“新音乐”作曲新技法不断更替的问题
让流行音乐在音乐课堂中响起
民族音乐在音乐市场的传承思考
《黄山奇石》片断赏析
《北京亮起来了》教学设计之一
《北京亮起来了》教学设计之三
《古诗两首》
《蜜蜂引路》
《坐井观天》
《日月潭》第二课时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之十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之一
《黄山奇石》第一课时
《黄山奇石》第二课时
《日月潭》教学设计之三
《日月潭》教学设计之四
《日月潭》教学设计之五
《北京亮起来了》第一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