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21
短文两篇《夸父逐日》《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
1. 节奏分明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 了解我们的祖先很早就有执著的探索精神;
3. 学习积累重点词语。
【教学设想】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让同学们对语文感兴趣,我认为办法之一就是不断地换换上课的花样(尤其是文言文),如:课本剧、朗诵比赛等。本文两篇文章篇幅短小,内容并不难懂,故教学时重点应放在朗读和背诵上。但朗读与背诵离不开字词句的理解,于是我想到了每节课的三分钟演讲,想先让大家整体感悟两个故事,然后引出一场擂台赛。
【课前准备】
1.分好两大语文兴趣小组的任务;
2.反复朗读两篇短文。
【教学过程 】
一.整体感悟:
1.(第一大组代表)三分钟演讲(由一位同学讲《夸父逐日》的故事,一位同学拿道具太阳、桃林,一位同学演夸父。)
2. 评讲三分钟演讲引出第二大组自认为更胜一筹的节目《两小儿辩日》(旁白1人,两小儿2人,孔子1人,孔子的学生1人,老师可参与扮演孔子。)1
3. 两小组皆不认输,引出老师准备好的一场擂台赛。
二.重点研读:
1. 老师给两大小组分任务:第一大组负责《夸父逐日》问题解答;
第二大组负责《两小儿辩日》问题解答。
2. 老师提要求:a.各大组把本组所负责的文章读熟、读透,预测老师可能会提哪些问题。(字词句读背都要注意。)
b.分组讨论:相互解答本组成员所提出的疑问(侧重读与背)。
c.其间,老师为了让学生全员参与,可把两大组学生的学号分别放在两个抽签盒中。
三.合作探究:
1.擂台赛开始:
(1).老师先分别从两个抽签盒中各抽一个学号,读本组所负责的课文,老师选出读的最好的为擂主先答题,如答不出来,有两次向本大组求援的机会,答对一次得一分。
(2).老师出题:.《夸父逐日》:(如第一大组为擂主,先出以下各题)
a、生字注音:逐 渭 泽
b、生词解释:逐走 入日 不足 大泽 邓林
虚词:饮于河、渭 道渴而死 弃其杖
c、翻译句子:饮于河、渭 道渴而死 化为邓林
d、删去标点,读全文(略)。
E、三分钟内背诵全文。
《两小儿辩日》:(如第二大组为擂主,先出以下各题)
a、生字注音:盂 孰 汝 沧
b、生词解释:辩斗 去人 日中 盘盂 沧沧凉凉
虚词:问其故 一儿以日初出远 而日中时进也
c、翻译句子: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及其日中如探汤 孰为汝多知乎
d、删去标点,读全文(略)。
E、三分钟内背全文。
(3)老师统计总分,选出下一轮(附加题)擂主。
(4)附加题: 《夸父逐日》:说说你对夸父这一神话人物的认识。
《两小儿辩日》:由“孔子不能决也”你受到什么启示?
(5)师生共同评出这次擂台赛的冠军,给予鼓励。
(6)全体同学齐声朗读两文。
四、课内延伸。
联系实际启发学生学习古人执著探索的精神和谦虚诚实的品德。
1)、《夸父逐日》这篇神话表现了夸父无比的英雄气概,反映了古代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可联系同学们平时的学习情况,鼓励大家要像夸父那样在学习上做到坚持不懈、敢于探索。
2)、〈〈两小儿辩日〉〉这篇短文说明人们懂得的东西总是有限的,知识是无穷尽的,即使是博学多闻的孔子也会有所不知,所以要谦虚诚实,做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可联系同学们平时的学习情况,告诫大家学习中不能不懂装懂,要谦虚好问,才能有所收获。
五、布置作业 。
(1)〈〈读〈夸父逐日〉有感〉〉或〈〈读〈两小儿辩日〉有感〉〉
要求:A 字数300字左右。
B 要联系实际。
(2)两大兴趣小组在练习本上完成刚才对方的赛题。
专家点评:
这一教学设计渗透着“新课标”关于阅读教学的新理念。它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可操作性强。它关注学生的发展,力图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既注重合作是学习,又注重发展学生的审美个性;既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既强调了文言文阅读教学中的“言”,即积累文字法、词法等知识,构建其知识结构,又不淡化文言文阅读教学中的“文”,即从文本中获取审美体验。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吃西瓜
- 我是学校小导游
- 巧“捞”菜刀
- 谁来帮帮我?
- 梦游海底
- 文竹
- 我的学校
- 放风筝
- 我的小卧室
- 我学会了转呼啦圈
- 蚯蚓真有趣
- 吹泡泡
- 护士节
- 小熊真可爱
- 歪尾巴的小金鱼
- WAP环境下的服装销售培训系统的设计与研究
- 浅述西方歌剧及其历史形成
- 浅谈水彩画的发展与水色语言(
- 委婉语与禁忌语的家族相似性研究
- 关于20世纪社会主义国家关系的演变及思考
- 浅谈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定位的思考
- 分析民族化包装艺术
- 浅议服装销售技巧
- 认知语言学架构下的修辞学研究
- “新感觉派”小说中现代女性形象分析
- 分析食品包装方式教学路径
- 静态与动态:论汉英中性词的语义偏移
- 网上服装销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 基于从徐渭与梵高的绘画艺术比较浅析中西绘画语言形式
- 公共空间在媒介化社会中的变迁
- 《儿童诗两首》同步作文写作指导
- 《儿童诗两首》整体阅读感知
- 《儿童诗两首》考点练兵 基础篇
- 《儿童诗两首》重点问题探究
- 《儿童诗两首》随堂练习 巩固篇
- 《儿童诗两首》重点字词的意思
- 《杨氏之子》老师语录
- 《儿童诗两首》同步作文写作素材
- 《儿童诗两首》同步作文范文欣赏
- 《儿童诗两首》老师语录
- 《儿童诗两首》趣闻故事
- 《儿童诗两首》考点练兵 写作篇
- 《儿童诗两首》重点字词梳理
- 《儿童诗两首》作者简介及代表作
- 《杨氏之子》重点与难点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