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6-18
《口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
1、积累文言词汇、朗读、背诵课文。
2、训练学生能自渎文言文。
3、体会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
4、感受口技这一民间艺术的魅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民间艺人的艺术魅力,心中升腾对祖国民族精粹艺术的骄傲之感。
过程与方法:
这是一篇文言文,首先要教会学生理解翻译全文,在此基础上对本文突出的写法:正侧面相结合的手法,加以赏析。
教学重点:
1、掌握重点文言词语、翻译课文。
2、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授课时间:5.16
课前准备:
1、学生听录音,练习朗读课文,做到准确、流畅、有感情。练习中要重点注意下列字音:
齁(hōu)声 中间(jiàn) 许许(hǔ) 几(jī)欲先走
2、学生自己尝试解释字词义,疏通课文大意,将自己不会的问题标记出来。
教学设计:
一、导入 新课
我们经常在电视节目中相声、小品中感受过口技这种表演技艺,口技的魅力是无穷的。大家可以回想并解说一下哪位演员非常擅长这一方面的表演。(学生讨论后发言)今天,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下林嗣环笔下的口技艺人其技艺如何高超。
二、整体感知
1、明确学习目标
2、检查预习:
分别找高、中、低层次的学生朗读课文,学生评析。(如果读得好,可进行下一环节教学,否则,可再由几个同学试读,进行练习,教师做朗读指导。)
三、疏通文意
1、学生将预习时不懂的字、词、句翻译提出来,四人一小组讨论交流,形成统一意见。
2、学生提出小组未解决的问题,全班同学讨论交流,解决重点疑难问题。
3、教师检查课文翻译,每一小组抽查一人进行班级文章翻译接龙游戏。如出现问题教师可进行指导。
4、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以往学过的知识出发,举一反三,灵活运用,检查重点词义。
(1) 会宾客大宴……
(2) 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3) 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
(4)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座。
(5) 虽……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6)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四、精读研讨
1、口技艺人表演的两个场面是什么?
2、“遥闻深巷中犬吠”这一处是怎样以动写静、表现深夜寂静气氛的?
3、文中多次描写听众的反应,这些描写有何效果?
4、文中前后两次把极简单的道具交代得清清楚楚,这对文章的结构和表现口技表演者的技艺有什么作用?
5、课文怎样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
四人小组交流,然后全班交流,共同明确:
1、一是一个四口之家在深夜由睡而醒、由醒复睡的情形;二是发生在这个家庭附近的一场大火灾的情形。
2、这犬吠声是远远听到的,并且是从深巷中传来的,这就营造出夜深人静的氛围,烘托深夜的寂静气氛,又是使一户人家由妇人初醒到全家喧闹做铺垫。
3、具有侧面烘托,表现口技之“善”的作用。
4、首尾照应,使文章结构保持完整,同时具有侧面烘托,表现口技之“善”的作用。
5、本文描写口技表演,抓住了表演者和听众两方面:一方面描写口技人的表演,直接表现其高超技艺,这是正面描写;另一方面写听众的神态、动作,以听众的反应烘托其高超技艺,这是侧面描写。此外,首尾两次清楚交代极简单的道具,也是侧面描写。
五、学生背诵课文
教师指导背诵:可用作者写文章的思路来指导学生背诵,注意首段与末段相照应的结构特点,中间三段每段都先写艺人所模拟的音响,后写听众的反应,这些可作为背诵的词语线索。
六、作业
背诵并默写课文,默写时要求学生配上与课文内容相符合的简单插图,用正楷或行楷做一期文言文书法作品,参加班级书法展。
课后记: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在自然中生活
- 浸泡过的陈山楂
- 一样,不一样
- 变味的善良
- 空山鸟语何处寻
- 青山一道同风雨
- 女孩的成长滋味多
- 超越极限
- 每当存亡的时刻
- 好奇心
- 在自然中生活
- 沉默的大多数
- 爱能创造奇迹
- 人生无极限
- 请迷茫走开
- 中石化催化剂齐鲁分公司的国际市场营销策略
- 浅谈和谐社会的法律消费体系构建 _法学理论论文(1)
- 知识营销的内涵\特征及发展策略
- 论我国商法的发展及影响 _法学理论论文(1)
- 法律和道德的二元性批判_法学理论论文(1)
- 医生利用处方权收取回扣行为的法律思考_法学理论论文(1)
- 浅析网络对我国立法形式民主的影响_法学理论论文(1)
- 对我国公司发起人的法律地位的思考_法学理论论文(1)
- 法学论文|法理学需要八个方面的变革_法学理论论文(1)
- 论德沃金的道德解读_法学理论论文(1)
- 完善广东社会治安治理的几点思考_法学理论论文(1)
- 搜索引擎营销现状及趋势浅析
- 知识产权通则:立法进程中的一种尝试_法学理论论文(1)
- 从命令论到规则观_法学理论论文(1)
- 论清末的官制改革_法学理论论文(1)
- 《雨点儿》教学设计三
- 《我多想去看看》教学设计三第一课时
- 《小松鼠找花生》第二组教学设计二
- 《雨点儿》教学设计二
- 《平平搭积木》教学设计三
- 《平平搭积木》教学设计一
- 《我多想去看看》教学设计二
- 《雨点儿》教学设计一
- 《我多想去看看》教学设计三第二课时
- 《小松鼠找花生》第二组教学设计一
- 《自己去吧》第二组教学设计二
- 《平平搭积木》教学设计二
- 《雨点儿》教学设计四
- 《自己去吧》第二组教学设计四
- 《自己去吧》第二组教学设计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