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12-14
苏教版五下《秦兵马俑》教案之三
一、引导质疑
1、师:古人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今天,我们共同学习《秦兵马俑》这一课,学习一些质疑的本领。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为了提高质疑的质量和课堂学习效率,老师建议大家围绕课题、课题前的导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质疑。请大家再一次朗读课文,准备提出自己的疑问。
2、学生质疑,老师简要在黑板边板书,如:
秦兵马俑在哪里?是什么样的?为什么被称为“世界第八奇迹”?是怎么制成的?是怎么被发现的?兵马俑有哪些特点?课文是怎样描述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
3、师生梳理问题,将问题分作三大类:阅读课文解决类,查阅资料解决类,正在探索研究类。简单的枝节性问题当即解决,师生共同确定重点问题:秦兵马俑为什么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4、师生交流解决问题的办法与过程:边读课文边勾划、批注;查阅相关资料、图片;先自己阅读思考再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等。
二、自主探“疑”
1、自由朗读课文,达到正确、流利朗读,难读词句生生互教或请教老师,特别是文中的四字词语与生字要读正确。
2、学生独立默读思考、批注、查阅资料。
3、按合作小组讨论交流:一人组织,依次发言,共同归纳在全班发言的要点与理由。可以适当作一点儿浅显的记录。
三、全班研“疑”。
在学生或小组代表汇报发言的过程中,教师结合以下要点采用行之有效、丰富多彩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与感受,相机渗透相关资料,指导有感情朗读。
▲因为“它举世无双,是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
老师相机出示1978年前法国总统希拉克参观后的赞言:“世界上有了七大奇迹,秦俑的发现,可以说是八大奇迹了。不看金字塔,不算到埃及;不看秦俑,不算到中国。”
▲因为“秦兵马俑,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它惟妙惟肖地模拟军阵的排列,生动地再现了秦军雄兵百万、战车千乘的宏伟气势,形象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雄气概”。
相机理解“乘”的含义,简介秦始皇陵彩绘铜车马。
▲因为“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绝无仅有”。
这是引导理解感悟的重点。可以结合第二自然段引导学生从数字中,从比照周围事物中感受“规模宏大”。
感悟“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可以把观察图片,朗读课文,想像神态与动作,照样子模拟形象结合起来,如两人一组,一人读句段,一人模拟神态与动作,并在班上适当展示与评议,在模拟表演与评议中形象地理解词句,感悟课文。
四、畅谈感受
教师扮演“记者”,走入学生--“游客”中,采访“游客”,如可问:秦兵马俑给你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参观”了秦兵马俑,你最想说什么?有一批外国游客想到中国来参观游玩,你能向他们简要介绍一下秦兵马俑吗?
五、小结收获
1、师生小结学习过程与收获,齐诵与质疑有关的古代格言、名人名言。激励学生提出新的疑问,课后去探究。如果老师能提供思路有关资料,老师要适时提供给学生。
2、自主积累喜欢的词句:有感情读一读,再抄一抄。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中学生该不该看武侠小说?
- 中学生要不要读名著
- 人类会毁灭地球吗?
- 从“哈日族”现象谈流行文化
- 人类会自己毁灭地球吗?
- 中学生该不该看武侠小说
- 只有一个地球
- 中学生该不该看武侠小说
- 班级流行风
- 浅析流行文化
- 流行文化
- 校园流行风
- 中学生为何不读名著?
- 流行文化之我见
- 中学生要不要读名著
- 基于接口库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设备接口研究
- 带屏蔽门的地铁站通风兼排烟系统问题探讨
- 政治上正确与后殖民理论
- 浅埋轻轨隧道支护体应力监测及失稳控制
- 武汉市轻轨桥梁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
- 控制轨道交通噪声道间声屏障研究
- 上海轨道交通11号线延伸至江苏太仓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 饱和粉砂地层中地铁车站交叉穿越冻结法施工技术
- 轨道交通项目资本配置方法与渠道选择
- 跨座式单轨交通轨道道岔安装工艺
- 以现代租赁方式筹资促进轨道交通建设发展
- 数据仓库技术在地铁交通系统中的应用
- 从世界轨道交通发展看我国城市交通现状
- 城市轨道交通高架桥的选型
- 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技术在轨道交通信号系统升级中的应用
- 《景阳冈》同步作文写作指导
- 《景阳冈》考点练兵 积累篇
- 《人物描写一组》重点字词的意思
- 《人物描写一组》重点字词梳理
- 《景阳冈》教案设计之二
- 《景阳冈》重点问题探究
- 《猴王出世》老师语录
- 《人物描写一组》重点与难点提示
- 《景阳冈》同步作文训练素材
- 《草船借箭》美文欣赏二
- 《景阳冈》考点练兵 阅读篇
- 《景阳冈》整体阅读感知
- 《景阳冈》美文欣赏二
- 《景阳冈》美文欣赏一
- 《景阳冈》同步作文范文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