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捕蝉》课堂教学反思之一
翻新时间:2023-01-02
《螳螂捕蝉》课堂教学反思之一
《螳螂捕蝉》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春秋战国时期,吴王决定攻打楚国并不准别人来劝阻。千钧一发之际,一位少年巧妙地用“螳螂捕蝉”的故事劝说吴王,使他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警戒人们只看到眼前利益,不顾身后隐患是危险的。教学时,我引导学生抓住少年劝阻之“妙”,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从而深入感受课文内容。
一、引起疑趣,发现其“妙”
教学时,我抓住课文的“因”与“果”,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看看吴王想攻打楚国,开始态度如何?最后怎么样了?在此基础上,我再加以引导。这里,通过对比,让学生发现疑点以引起注意,从而激发了学生探究事物的兴趣。
二、转换角色,感受其“妙”
在激起学生探究少年劝阻“妙在何处”时,我再让学生读课文,感到少年讲的故事很妙,并启发学生通过生生朗读、师生朗读、分角色表演等方式把故事表现出来。学生以演促读,以读促理解,创设了一个自主学习、互相协作的氛围。从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到了解少年是怎样一个人,以至后来理解寓言的寓意,层层深入。
三、复述故事,表现其“妙”
阅读教学以读为本,通过朗读内化“理解”,通过复述表现“感受”。我在作业部分就布置了这样一题,让学生通过内化吸收,进行行动的复述,把少年劝的妙处表现出来了,从某种角度上来说,这也是一种“运动”。既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又可以内化文中的语言文字,提高学生的综合的言语表达能力。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 暴雨中的秀屏山
- 学游泳
- 我的好妈妈
- 搭积木
- 诚实的孩子
- 一件难忘的事
- 有趣的小猫
- 我的小笔筒
- 说谎
- 夜 空
- 夏天
- 课外活动
- 读《凤凰山的奇迹》有感
- 我的书包
- 爬 山
- 少儿绘画创作辅导之我见
- 解构与重建--试析齐白石的衰年变法
- 从台湾的基层选举谈到大陆的借鉴
- 设立大规模侵权损害救济(赔偿)基金的制度构想(1)论文
- 素质教育与美术教学智力培养
- 展 览 设 计――我之心得我之体会
- 现代国家制度下的中国县制改革
- 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初探
- 为空瓶添新装(装饰)
- 美的追求与人的解放
- 美术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初探
- 民法的现状及其展望-从世界的角度(1)论文
- 推进民主三议
- 《素质教育与美术教学中智力的培养》实验报告
- 劳动基准法权利救济程序的冲突及其协调(1)论文
- 《雪孩子》善引导教案
-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案
- 《春雨的色彩》教案
- 《童年的发现》教案
- 《平平搭积木》教案
- 《借生日》教案
-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教案
- 《我多想去看看》教案
-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案
- 《小熊住山洞》教案
- 《雨点儿》教案
- 《比尾巴》教案
- 《影子》第一课时教案
- 《小松鼠找花生》教案
- 《自己去吧》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