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12-14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装满昆虫的衣袋》教学设计之一
预设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在阅读中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领悟只有一心一意地追求、锲而不舍地努力,才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3、学习描写昆虫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大自然与周围世界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
1、有关昆虫的谜语。
2、法布尔图象的投影片。
3、描写蝴蝶的一首短诗。
课程实施过程:
课前游戏:
猜几个关于昆虫的谜语。
一、导入新课:
1、刚才的游戏中,我发现我们班的同学对昆虫的了解还真不少!在上一堂课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一位来自法国的世界著名的昆虫学家,他就是——法布尔。
2、(投影示法布尔图)
瞧,这就是法布尔!你觉得他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他的衣袋高高地鼓起)
3、这节课我们就继续来学习第15课《装满昆虫的衣袋》。
(板书课题)
二、学习课文,感受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
1、打开课本,从课文中找一找哪些句子写到了法布尔的衣袋?
知道这鼓鼓的衣袋里放着的是什么吗?
从这儿你知道了什么?(相机板书:着迷迷恋痴迷)
2、法布尔是一个痴迷于昆虫的人,写人离不开写事,默读全文,想一想课文写了几件事反映出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
(1)法布尔终于找到了歌唱家纺织娘;
(2)法布尔放鸭子后经常去观察昆虫,虽遭父母责骂,依然痴迷于昆虫。
3、小组学习:
投影学习要求:
a、自由读2-10自然段,划出让你感觉到法布尔对昆虫痴迷的句子;
b、把你划出的句子读给组内同学听,并说说你划出它的理由,听一听别人对你的朗读评价;
c、有其他的感受也可相互交流。
4、集体交流,相机指导朗读。
“没用的玩意儿”指什么?为什么加引号?
5、过渡:法布尔就是这样一生痴迷于昆虫的研究,他专心地观察、探究昆虫,常常忘了周围的世界.父母的责骂也丝毫不能阻止他对昆虫的迷恋.凭着这种痴迷的、契而不舍的精神,他走进了科的殿堂,成为了一位世界著名的有影响的昆虫学家!
齐读第11自然段。
6、再次投影示法布尔图,同时出示句式:
看着法布尔鼓鼓的衣袋,我仿佛看到他。
现在请你想想课文为什么要用《装满昆虫的衣袋》作题?
7、你从法布尔身上懂得了什么?学到了什么?
四、迁移训练:
1、其实,只要你用心观察,昆虫是很可爱的,它们的外形就很有特点。
找出课文中描写昆虫的句子,读一读。
2、老师学了这篇课文后,也情不自禁地写了几句,想看看吗?
投影:像指挥棒一样灵活的触角,
像鲜花一样斑斓的翅膀,
像晨曦一样轻盈的体态。
你翩翩飞舞着,
美丽了人们的视线……
能看得出写的是什么吗?
3、课外,我们也观察了昆虫,也想来写几句吗?
用一段话描写一种昆虫的外形。
4、交流。
五、课后作业:
1、继续观察昆虫的生活,完成一篇观察日记。
2、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找《昆虫记》读一读。
设计理念:
1、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阅读是学生带有个性的学习活动,每个学生由于其个人经历与知识阅历的不同,面对相同的文字,产生的内心体验不尽相同。课在尊重学生独特感受的基础上,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与文本的对话,使他们在总体把握文本的内容,定下与文本对话的情感基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不断引导,使其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
2、教会学生思考
苏霍姆林斯基说:“语文课,我只教会学生阅读与思考。”在一次次的形式多样读中,引导学生去领悟文字中间蕴藏的情感,思考文字背后的意义。从而获得更多的内心体验,更完整、准确地理解课文内容和表达自己的思考所得。
3、感悟与“训练”并重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力求把“感悟”与“训练”巧妙地融为一体,通过说话、引导、朗读、想象、写作等训练,使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主动地参与阅读活动,使语言形式的掌握与内容的感悟、情感的体验相互交叉,有机结合,放飞学生的灵性!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想要的机器人
- 我的科幻学校
- 我和妈妈比童年
- 端午节
- 我的生日
- 未来的房子
- 动物买电扇
- 猫捉老鼠
- 发现宽容学会宽容
- 20年之后的我
- 只要不泄气,你就是成功者
- 中国最大的红子岛
- 做事拖拉的我
- 吃粽子
- 端午品粽子
- 传统文化下的晋商雕刻艺术研究
- 预防职务犯罪要加强权力的监督和制约刑法论文(1)
- 我国缓刑制度的改革与完善刑法论文(1)
- 完善我国刑事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之我见刑法论文(1)
- 中国传统文化与调解的契合
- 传统文化与旅游
- 计算机犯罪浅析刑法论文(1)
- 单位犯罪中若干问题的探讨刑法论文(1)
- 从传统文化角度透视中小企业管理现象
- 明清家具所体现的中国传统文化
- 坚守传统文化精神
- 现代科学研究应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
- 现代建筑装饰设计与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运用的思考
- 高中语文与我国传统文化的相关性研究
- 从传统文化角度透视中小企业管理现象
- 《长城》教学设计
-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教学设计
- 《母鸡》一课想到的
-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和思考
- 《颐和园》教学设计(送教课)
- 《颐和园》教学思考(推门课)
- 《长城》教学设计(送教课) (第一课时)
- 《给予是快乐的》教学设计
-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
- 《给予是快乐的》一文的教学
- 《母鸡》教学案例
-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送教课) (第二课时)
- 《母鸡》教学思考(推门课)
- 《颐和园》设计
- 《给予是快乐的》教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