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2-10-18
《但愿人长久》教案之三
一、设计意图: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倡学生多读书、少做题。因此,坚持以读为本,引导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对阅读材料进行适度的探究、想象、感悟,是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一种好办法。本课主要写了北宋大文豪苏轼创作名词《水调歌头》的经过,属于“文包诗”类文章。课文用词丰富传神,意境深远而富有美感,字里行间流露出苏轼对弟弟的思念之情,反映了他“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积极人生态度和广阔胸襟。这是一篇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和审美教育的好教材。为此,我运用自主探究与朗读感悟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采用联系写作背景理解重点句段,引导学生转换角色,想苏轼所想,悟苏轼之情,并辅之以有感情的朗读,可提高阅读教学的效果。
二、主要教学过程:
(一)师生谈话,引入课题:
1、同学们,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又要来到了,中秋节晚上的月亮特别圆。古代文人都喜欢以月亮为题材写出了许多优秀的诗篇,你能说几句吗?
2、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一篇与月亮有关的文章。
(板书:但愿人长久)
(二)联系课题,鼓励提问:
1、看课题,你最想了解什么?
2、教师归纳:
(1)苏轼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写这首词的?他的情感发生了什么变化?
(2)书上写的那几句词该怎样理解?表达了苏轼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初读课文,抓住情感线(着重围绕第一个思考题):
1、学生自读圈画(读的形式可多样化)。
2、组织交流,教师板书:
“心绪不宁——埋怨——宽慰”
3、引导学生看板书再提问,即苏轼为什么会心绪不宁?埋怨?宽慰?(重点学习目标)
(四)转换师生角色,深入探究课文:
(学生扮演苏轼,教师充当四年级的小学生)
1、学习1—3自然段:
(1)师:苏先生,中秋之夜,家家户户都在品尝月饼,欣赏明月,您老为什么如此“心绪不宁”呀?
(2)学生读书准备。
(3)指名回答,要求:注意说话者的身份;回答得有说服力,使人信服。
(其间穿插多形式的朗读)
2、学习第四自然段:
(1)师:苏老先生,您在遥远的他乡思念弟弟,“每逢佳节倍思亲”吗!这我已经理解了,可您又在“埋怨”谁呀?
(2)学生说(穿插读)
(3)看图想象(利用多媒体):图上画的是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你在干什么?此时此刻,你在想什么?
(4)重点读好:无情的月亮啊,你为什么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呢?
学生练习读——指名读(评点读)——齐读第四自然段
3、学习第五、六自然段:
(1)师:苏先生,后来你的心情变了,还吟诵了一首千古名词,最后五行我已读过,可我还是不明白这几行词怎么能表达你的“宽慰”之情呢?请您给我解释一下,行吗?
(2)学生各自朗读后两段。
(3)鼓励学生小组(也可同桌)交流,圈画重点句段,准备回答。
(4)组织班级交流:
①指名说;②小组间相互补充;
③学生在书上画出相关词的意思:
(重点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④师生分角色读(分词和词的意思);⑤男女学生轮读。
(五)朗读四、五、六自然段,加深体会作者情感。
(六)课堂小结(结合板书)。
三、板书:
但愿人长久
心绪不宁:思念弟弟
埋怨:月圆人不圆
宽慰:真情留人间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冬季运动会
- 我的太爷爷太奶奶
- 大奶牛
- 雪
- 夏天
- 未来的房子
- 我的遥控飞机
- 文具盒里面的争吵
- 虎山公园
- 兔子的红眼
- 大象与蚕宝宝
- 富饶美丽的秋天
- 我最喜欢的一本书
- 家乡的石夫人
- 假如我有一双翅膀
- 责任保险与民事责任的互动民法论文(1)
- 从立法论看物权行为与中国民法民法论文(1)
- 对中国夫妻共同财产范围的社会性别分析
- 韩国民法典修定之比较研究民法论文(1)
- 论代位权诉讼民法论文(1)
- 论民事程序选择权民法论文(1)
- 探析法律中的事实民法论文(1)
- 民事举证责任若干问题探讨民法论文(1)
- 地权的困境:明代史个案研究民法论文(1)
- 民法典婚姻家庭编之我见民法论文(1)
- 论民事诉讼中的再审程序民法论文(1)
- 关于离婚自由的法社会学思考民法论文(1)
- 生命权损害赔偿中的基本问题民法论文(1)
- 论学位诉讼的性质
- 论证券民事赔偿中因果关系的推定
- 《称象》第二、三课时教学设计
-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设计
- 《称象》教学札记三
- 《小小的船》教案
- 《称象》大改写
- 《称象》相关资料
- 《小小的船》教学设计
- 《太阳》教学实录
- 《称象》课堂教学简评
- 《称象》教学设计十六
- 《称象》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
- 《小小的船》教学设计
- 《称象》教学设计十七
- 《称象》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二
-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