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3-13
《峨眉山月歌》古诗解读
《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说也奇怪,历史上曾有许多人会因我喜欢使用某一种行文方式而得绰号。骆宾王写诗文,因为喜欢用数字,如“秦地重关一百二,汉家离宫三十六。”当时人就给他起了个绰号,叫“算博士”;还有的人因为在诗中连用了好几个古人的名字,就被人讥为“录鬼簿”。但是,李白在这首仅仅二十八个字的绝句中,竟连用了“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峡”、“渝州”五个地名,大家却交口称钻,不但没有人敢于取笑他在开“路程单”,有人竟以“四句入地名者五,古今视为绝唱”赞之。
乾隆皇帝叹曰:“但见其工,则妙处不传。”意思是说,读起来只觉得妙不可言,但真的好在哪里,却是无从捉摸。现在看来,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峡——渝州,这五个地名依次出现,实际上就是渐次为读者展开的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所以,在艺术上硬要定出一些非遵守不可的清规戒律是不行的。
这首诗究竟好在哪里呢?还是让我们一句句读来吧!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间是在秋天。另外,以“秋”字形容月色之美,而月呢,只有“半轮”,就会使读者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第二句中的“影”指月影,而其中的“入”和“流”,表示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大量的生活经验告诉我们,站住不动观察水中的月影,任凭江水怎样流,月影却是岿然不动的。
“月亮走,我也走”,只有观者顺流而下,才会看到“影入江水流”的妙景。所以此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意境可谓空灵入妙。再看诗的最后两句——“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清溪驿在四川犍为县,三峡是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的合称。李白从清溪驿上船,向三峡进发,这是两个实际的地名,虽然相距遥远,然而舟行江上,一水相连,所以,在感觉上并不觉得吃力。而对“思君不见”的“君”字,有两种不同的理解,一种说法是实有其人,是指李白在即将离开家乡时亲友。那么,这句的意思是说,这次出游时,很想再见一见蜀中的亲友,但是却未能如愿,最终只好带着遗憾离开了。
另一种解释是指“月亮”,意思是说在由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峡——渝州的漫长江行途中,江月作伴,如见故人。我以为。还是后者较为空灵更有味道。你看,在全诗中除“峨眉山月”外,几乎没有景物描写,除“思君不见”外,也不见言情,但我们读到“思君不见下渝州”时,已觉纸短情长情无限了,究其奥妙,就是因上有“峨眉山月”、下有“影入平羌”这一无处不在上下相伴的明月形象,融入了诗人因即将远离家乡的那份对亲情,对友情可亲而不可近、可望而可及的无法割舍的情怀之中了。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想发明的机器人
- 我们的校园
- 森林里的掌声
- 我家的小花猫
- 赏雪
- 带来美丽的“小巧手”
- 早晨
- 观《老虎拜师》有感
- 有趣的大象表演
- 新年娃娃
- 橘子
- 这就是我
- 水蒸汽旅行
- 太阳
- 我家的小猫
- 小提琴的练习曲与音阶
- 论音乐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 数字化技术在高速公路勘察设计中的应用
- 论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和谐交通环境的构建
- 以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我国城市交通的发展
- 交通运输枢纽系统分析
- 川藏公路沿线区域经济发展与灾害治理
- 公路路基施工
- 浅析公路几何设计与交通安全
- 炼厂储运系统事故及对策
- 浅谈美声唱法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
- 手风琴艺术在中国大陆的发展历程和对其发展现状的思考
- 浅谈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科综合的实施
- 谈吉他在乐队中的应用
- 从中国钢琴曲的创作谈音乐的民族性
- 《回声》教学设计
- 《活化石》教案
- 《太空生活趣事多》教学设计
- 《秋天的图画》教学设计
- 《我是什么》教学设计
-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
- 《活化石》教案
- 《一株紫丁香》教学设计
- 《纸船和风筝》教学设计
- 《我选我》教学设计
- 《黄山奇石》教学设计
- 《风娃娃》教学设计
- 《农业的变化真大》教学设计
- 《我是什么》教学设计
- 《风娃娃》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