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7-22
《维生素C的故事》教学体会
教完《维生素C的故事》,我的感想也颇多。到底语文课该怎么上?是应该深入文本,细读课文呢?还是为了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匆匆而过呢?教学一篇课文,如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划分课时?不能按时完成教学任务时应该怎么办?……很多问题与困惑萦绕脑际,使我有些无所适从了,也使我对自己的教学使去了信心。带了十几年语文,我感觉自己越来越不会教语文了。尤其面对苏教版语文教材,对教材不是十分熟悉的情况下,更是不知如何下手了。
在教学《维生素C的故事》这一课之前,因为要准备学校教研组听课,因此,为了上好这一课,课前我作了充分的准备工作:深入研究教材,精心设计教案。可以说已经做到了心中有教案了。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我安排了如下教学内容: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在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基础上,使学生明白任何科学发现都离不开细心个的观察和思考这个道理。在实际的教学中,我带领学生专注于“说”和“读”的环节。
说一说哥伦布心情变化的原因,读出哥伦布在不同的情境下的心情。我希望通过“说”和“读”带领学生深入文本,体会人物的心境,让学生在受到感悟的同时,明白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但由于课前对学生学习的预见性不够,加上问题的设计过细,致使课堂上没有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使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脱节,没有完成教学任务,达到预期的目的。上完课后,与其他几位语文老师交换了意见。
他们很诚恳的指出了我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其中一位老师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这节课中,对哥伦布心情变化的原因分析的是不是过于细致?”针对这个问题,大家意见不一。我想:学语文就是要把作品中的人物读懂、读活,让读者与他们同呼吸共命运。感性应是语文的本质特征。
如果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忽略了学生对文中人物的感悟,这样的教学一定不是很扎实,学生的认识也一定不够深刻。但怎样教育语文?怎样上好语文课?也是我们语文教师应该深入研究的问题。也许语文老师应该做的就是创设教学情景,让学生在情境中读书,在情境中体验文本的感情,在读中获得语言的感悟,在读中提炼自己的感触。只有读懂了,才会让许多的问题得以解决。
比如:语法的、语感的……
曾经多年的语文教学,总是先讲文章主要内容,在概括中心思想的老框框上进行。如今《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给小学语文教学打开了一扇门。至于走进门后,如何修行,我也只能战战兢兢的摸着石头过河了。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爬 山
- 学游泳
- 抓雾
- 读《凤凰山的奇迹》有感
- 野炊
- 我的小笔筒
- 夜 空
- 忠实、可爱的小狗
- 学骑自行车
- 诚实的孩子
- 我的好妈妈
- 电影《加菲猫》观后感
- 暴雨中的秀屏山
- 一件后悔的事
- 夏天
- 论回归祖国后香港的法制(1)论文
- 邓小平文化建设理论论要
- 长沙方言中的程度副词“几”
- 中西方文化对比——中西方小说的比较
- 我国古代诗歌风格论中的一个问题
- 反腐倡廉新部署的战略思维
- 花腰傣歌舞音乐的民族特点
- 中国电信营销渠道之探讨(1)
- 谈刘铭传对地方教育的启发
- 李清照词在不同时期所表达的情感与心境刍议
- 谈文学批评核心价值的建构
- 探究刺绣在纪念品设计中的改革
- 分析文化遗产与环境艺术设计
- 解析滨水城市水文化形象的构造与营销(1)
- 浅析通过服务营销提高航空货运服务的策略(1)
- 《自己去吧》教学设计
- 《小松鼠找花生》教学设计
-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设计
- 《小壁虎借尾巴》教案
-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教学设计
- 《小小的船》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自己去吧》教学片断及反思
- 《王二小》教案
- 《雨点儿》教学设计
- 《雪孩子》教学片断及评析
- 《影子》教学设计
- 《两只小狮子》教案
- 《我选我》教案
- 《阳光》教学设计
- 《小白兔和小灰兔》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