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3-31
《欢乐的泼水节》第二课时教案之一
教材简析:
课文紧扣“欢乐”记叙了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情景,初步进行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的教育。全文有3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凤凰花开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到了。第二自然段: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快乐情景。第三自然段:人们的快乐一直延续到深夜。课文配有插图,图文结合,内容充实。因为民族的差异,学生对泼水节了解较少,必须多指导朗读课文,才能与课文产生情感共鸣,让学生体会、领悟傣族人民过节的欢乐心情。
教学重点:
第一、
二自然段课文体会傣族人民过节时的情景与快乐。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4个二类字,并理解有关的词语。
2、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了解泼水节是傣族人民所特有的风俗习惯。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时间:
三教时
教学过程:
目的要求:讲读课文
一、复习词语:
幸福、香水、泼水节、一年一度
吉祥、象征、湿淋淋、不肯离去
1、个别读
2、齐读
二、讲读课文:
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
2、理解:
你读了课文知道了什么?
(时间、地点、泼水节是傣族人民的节日,一年一度举行一次。)
“一年一度”:一年只有一次,说明很难得。
3、齐读:
过度:你想知道泼水节的欢乐场面吗?
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
2、理解:
(1)说说傣族人民是怎样过泼水节的?
(准备——泼水——喜悦)
(2)说说人们准备的情况。
(准备桶和盆、清水、滴上香油、撒上花瓣。)
(3)从哪些词语说明大家的心情迫切,盼望着过节?
(早早地来到、早已准备好)
(4)找找:找出泼水节中的动词?
哪些词、句可以看出人们在泼水节时,非常快乐?
(追逐、灌、泼)
(5)个个身上湿淋淋的,为什么人们的脸上还笑开了花?
指导读句子:“清水是迹象如意的象征,谁身上泼的水多,就意味着谁得到的幸福多,怎么能不高兴呢?”
3、指导朗读;
第三自然段;
1、指导朗读:
2、理解:
你从哪些看出人们在泼水节中的快乐?
(唱歌、跳舞、赛龙舟、放烟火、深夜)
3、齐读课文
三、朗读课文:
四、作业:
抄写词语。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成长中的一件事
- 观察日记——小金鱼
- 从《乌塔》想到的1
- 从《乌塔》想到的
- 我的发现
- 花花的故事
- 秋色花园
- 蝈蝈儿讲的故事
- 从《乌塔》想到的7
- 秋天的流花湖公园
- 我家的猫
- 暑假郊外秋游
- 公园的一角
- 从《乌塔》想到的10
- 从《乌塔》想到的8
- 分析巴托克和他的民间音乐
- 电子琴教学
- 关于某环山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和断板原因及预防措施
- 谈新时期中学合唱队的训练方法
- 如何让农村小学音乐课堂“唱”起来
- 乌鲁木齐市公共交通发展与改善建议
- 对美国乡村音乐浅析
- 对小学音乐教学的基础性与实践性分析
- 以情运气,情深气活——论“情与气的协调、统一”
- 浅论肖邦夜曲的艺术特色
- 浅论良好歌唱心理的培养
- 浅谈中国音乐电视的审美导向
- 浅论道路运输企业运营成本控制
- 分析音乐作品中的感情内涵
- 分析学生自创小乐器的制作
- 《邓小平爷爷植树》趣闻故事—邓小平爷爷实事求是小故事
- 《看电视》重点字词梳理
- 《邓小平爷爷植树》趣闻故事—邓小平爷爷勤俭节约小故事
- 《看电视》重点字词意思
- 《春天的故事》
- 《邓小平爷爷植树》教案讲义(三)
- 《胖乎乎的小手》老师语录
- 《看电视》随堂练习 巩固篇
- 《看电视》重难点分析
- 《邓小平爷爷植树》考点练兵
- 《笋芽儿》之老师语录
- 《看电视》老师语录
- 《看电视》作者简介
- 《看电视》随堂练习 提高篇
- 《看电视》重点句品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