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7-23
《春笋》教学反思之一
春笋这堂课的教学令我自己很满意,不指别的,主要是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课从开始到结束,孩子们几乎始终情绪高涨,表现出少有的活跃、专注和投入。让孩子们学得有趣快乐的是以下几个环节的教学。
一、学雷爷爷叫一叫。
课文开头写道:“一声春雷,唤醒了春笋。”在模拟了春雷的声音以后,我说:“雷公公是怎样唤醒春笋的呢?谁来扮演雷公公?”孩子们一听,兴趣来了,纷纷要求做雷公公。于是,我让孩子们都做雷公公来唤醒春笋,愿意怎么唤就怎么唤。
通过这一环节,一开课就充分的调动起了孩子们的积极性,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展现出了孩子们的童趣。
二、把关键词演一演。
在雷公公的呼唤下,春笋破土而出了,文中这样写道:“它们冲破泥土,掀翻石块,一个一个从地里冒出来。”这个地方,我试着让学生来演一演。
我随手拿起一张废纸和一支铅笔,对学生说:“小朋友,这张纸代表地面,这支铅笔代表春笋。谁能来表演‘冲破’的意思?”一个学生走上来,手拿铅笔放在纸的下方,慢慢地把纸给顶破了。应该说,他的演示是正确的,他们理解了“冲破泥土”的意思。
“那,掀翻石块该怎么表演呀?”我让孩子们自己想办法。他们有的还是用铅笔当春笋,石块则用橡皮代替;有的用手指当春笋,书本或铅笔盒当石块;还有的干脆站起来,整个人就是一个春笋,人做掀翻的动作,把无形的假设的石块掀翻掉。应该说,孩子们的表演是有创意的,也是对的。而当我们读到“春笋一个一个从地里冒出来的时候”,孩子们先是蹲下去,再慢慢站起来,“一个一个”冒出来的。孩子们是有表演天赋的,只要我们在合适的时候提供给他们表演的机会。
这一环节则是通过最直观的方式让孩子们理解课文中词语的含义,我觉得效果很不错!
三、扮做春笋说一说。
一个个春笋都从地里钻出来了,他们像一个个“嫩生生的娃娃”,睁大眼睛,好奇地张望着这个世界,一切都是新的。我在这里设计了一项思维和语言训练。
我仍然让孩子们把自己当作春笋。“春笋,春笋,你从黑洞洞的泥土里钻出来了,你看到了什么呀?”孩子们激起了强烈的表达的欲望,他们调动大脑中关于春天的一切信息——来自书本的,来自生活的,来自平时积累的……畅所欲言。
这一节课,孩子们之所以感觉学得快乐,是因为这节课上,他们真的动起来了,真的说起来了,真的笑起来了。我想:我们经常说课堂上要让孩子们思绪飞扬,个性张扬,要激发孩子们的创造性,促进自我的发展,其实关键是我们有否创设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让全体学生都参与进来,让全体学生都动起来!兴趣真的是最好的老师。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难忘童年
- 给远方小朋友的一封信(6)
- 给贫困山区的小朋友一封信
- 难忘童年
- 难忘童年
- 给远方小朋友的一封信
- 给远方小朋友的一封信
- 难忘的童年
- 难忘童年
- 给远方小朋友的一封信
- 难忘的童年
- 让我们手拉手
- 给远方小朋友的一封信
- 难忘童年(3)
- 难忘童年
- 浅谈舒伯特《小夜曲》演唱的艺术处理
- 祭祀歌曲的生态观
- 论陕北民歌唱法传承
- 分析李斯特的艺术歌曲创作特征
- 论城市客运形象设计
- 论手风琴的音乐感觉与演奏技巧
- 法国歌曲风格与演唱技巧
- 浅谈声乐艺术的二度创作
- 中国物流现代化及其对亚太地区经济发展的巨大影响
- 西方小提琴演奏技术的发展历程
- 论普罗科菲耶夫钢琴奏鸣曲创作特征分析
- 浅论琵琶演奏中的音乐表现
- 民族声乐多元进展的重要性及表现
- “模仿”与“记忆”—论声乐学习的两个最基本因素
- 萨克斯演奏艺术中吐音形成要素及其类型
- 《动手做做看》 考点练兵1
- 《邮票齿孔的故事》随堂练习 提高篇
- 《动手做做看》随堂练习 巩固篇
- 《邮票齿孔的故事》 教师语录
- 《动手做做看》 整体阅读感知
- 《邮票齿孔的故事》 教案讲义1
- 《动手做做看》随堂练习 提高篇
- 《动手做做看》 重点问题探究
- 《动手做做看》 考点练兵2
- 《动手做做看》 教案讲义1
- 《邮票齿孔的故事》 整体阅读感知
- 《邮票齿孔的故事》随堂练习 巩固篇
- 《动手做做看》 趣闻故事
- 《邮票齿孔的故事》 重点句子探究
- 《动手做做看》 教案讲义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