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5-20
《春笋》教案之二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认识4个新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知道春笋具有冲破重重障碍、不断向上生长的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第二自然段是教学重点,要通过朗读体会春笋顽强生长的品质。
教学准备:
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正音。
看图观察春笋的外形。
2、给笋组词。
二、初读指导。
1、学生自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给自然段标上小节号。
2、检查自读情况。
(1)生字词正音。
(2)自主识字,看谁记得又多又快。
(3)巩固字型:对照生字表抄写生字,难写得多写几遍。
(4)指名说已经理解的词语。
3、轻读全文,看看有几句话,各说的什么?
4、逐句朗读,结合正音。
三、作业;
1、选字填空:
在
再
(1)小名先看清字的形状,记住字的笔顺,()一笔一画照着写。
(2)小雪花飘呀飘呀,飘落()枝头。
2、多音字组词。
长
zhǎng()
cháng()
3、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指名认读生字词。
2、听写词语。
二、精读训练
1、精读第一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第一自然段,说说读懂了什么?
理解:唤醒冲破泥土掀翻石块
教师用教具演示雨后竹笋蓬勃生长的情景。
(2)教师范读第一自然段。
启发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竹笋生长的情景。
(3)讨论交流:如果你用一句话赞扬春笋,你会怎么说?
(4)自由练习朗读第一自然段。
()指名口头填空:
一声(),()了春笋。它们()泥土,()石块,一个一个从地里()出来。
()练习背诵第一自然段。
2、精读第二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第二自然段。
(2)读后讨论交流:春笋是什么样子?它们又是怎样生长的?
(3)看图理解:裹着浅褐色外衣嫩生生
一节一节又一节,向上向上再向上。
(4)读第二自然段,口头回答:
春笋是什么模样?是怎样生长的?它生长的两个特点是什么?
()练习背诵第二自然段。
三、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指名认读卡片上的词语,结合正音。
2、说出下列字的偏旁名称:外冲声破
3、扩词练习:声笑节
4、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写字指导
1、出示全课生字认读。
2、请学生自己说说生字写时的注意点。
3、根据学生发言,教师归纳:
(1)“节、声、笑”都是上下结构的字,上小下大。“笑”的第七笔是撇,“声”的上部分是“士”。
(2)“外、冲、块、破”都是左右结构的字。
(3)写“再、迎”时要注意笔顺。
三、作业
1、学生描红。
2、读拼音,写偏旁。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樱桃
- 雁鸣湖游记
- 我爱吃的水果——西瓜
- 假如我是一滴水
- 快乐的“五一”
- 一篇日记
- 游陕西听说八大怪
- 我最喜欢吃的水果
- 桃子
- 香蕉
- 观看恐龙展
- 未来的交通工具
- 快乐的‘六一儿童节’
- 去文物园
- 我憋不住啦!
- 泰国暖武里府高三学生学习汉语量词的偏误考察
- 浅谈认知语言学中的范畴理论
- 试论功能语言学及其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 浅析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环境下高校英语教学策略
- 浅谈如何学习汉语拼音
- 网络媒体带来的语言学习革命
- 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考察网络语言
- “白汉”双语文教学对汉语学习的促进作用及其启示
- 古希腊、罗马的语言研究对现代语言学的影响
- 从生态语言学视角解析网络语言
- 泰国大学的汉语学习现状研究
- 认知语言学对二语写作的启示
- 国际文化交流视角下的应用语言学
- 皮亚杰结构主义理论的语言学回归
- 基于应用语言学视阈下的英语文化导入教学研究
- 《四个太阳》第一课时
- 《小壁虎借尾巴》教学设计之九
- 《小壁虎借尾巴》
- 《小壁虎借尾巴》片断赏析
- 《小壁虎借尾巴》教学设计之八
-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之七
- 《乌鸦喝水》
- 《要下雨了》教学设计之五
-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之七
- 《小壁虎借尾巴》教学设计之二
- 《小壁虎借尾巴》教学设计之五
- 《荷叶圆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 《小壁虎借尾巴》教学设计之十
- 《四个太阳》教学设计之三
-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之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