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学设计>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设计 2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设计 2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7-18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教学设计 2

【课前准备】

课前教师将《怀疑与学问》印发下来或做成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有很多同学特别崇拜科学家,能说一说你最崇拜的科学家是谁吗?

2、你们知道科学家们主要依靠什么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吗?

(学生自由发言,如:善于思考、勤奋刻苦、锲而不舍等等。)

3、教师小结:

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学说的发现者、创立者,差不多都是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看出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溯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所以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板书课题)

4、谁来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学生自由发言。)下面我们来共同学习第20课,请同学们齐读课题。相信同学们学过课文,对这句话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出示词语:

诞生、纵观、漩涡、敏锐、追根求源、见微知著、锲而不舍。

洗澡、花圃、推理、逆时针、司空见惯、无独有偶、打破砂锅问到底。

⑴ 指名读词语。

⑵ 提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全班交流。

3、指名分段读课文,纠正字音,疏通难读的句子。

4、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把这句话画出来。

三、细读课文,理清条理

1、认真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每个自然段都写了什么,给课文划分段落。

2、学生交流段落划分,说明分段理由。

3、教师对照板书进行小结:

这篇课文思路特别明晰,作者开门见山提出自己的观点,明确指出“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句话本身就是“真理”,然后概括地指出在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上,那些定理、定律、学说都是在发现者、创造者解答了“一百个问号之后”才获得的,由此引出科学发展史上的三个有代表性的确凿事例,之后对三个典型事例作结,强调这三个事例“都是很平常的事情”,却从中发现了真理,最后指出科学发现的“偶然机遇”只能给有准备的人,而不会给任何一个懒汉。

四、布置作业,巩固提高

1、熟读课文。

2、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细读课文,交流感悟

1、认真读课文,边读边想作者是用哪些事例来具体说明自己的观点的?从这几个事例中你想到了什么?

2、全班交流,教师重点引导学生:这些事例是科学技术发展史上三个确凿的事例,由此可以看出科学家们都是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

3、你还能例举出这样的事例吗?

(学生可能会谈到曾经学过的伽利略“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事例。除此之外,教师还可补充:蚯蚓在美国东海岸有,在欧洲西海岸同纬度地区也有,而在美国西海岸却没有,魏格纳从蚯蚓的分布,推论出欧洲大陆与美洲大陆本来是连在一起的,后来裂开了,分为两个洲。)

4、课文中哪些语句令你深受启发,作出标注。

5、交流令自己深受启发的语句,说明从中受到的启示,并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有关语段。

二、再读课文,感悟写法

1、默读全文,边读边想:这篇课文跟我们以前学过的课文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教师点拨:这篇课文围绕着“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一观点,例举具体事实加以证明。这样的文章叫做论说文,也叫做议论文,不同于我们经常阅读的记叙文。

三、拓展阅读,随文练笔

1、下面我们再来阅读一篇论说文,看一看这篇文章作者要阐述的观点是什么?

怀疑与学问

顾颉刚

“学者先要会疑。”──程颐

“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张载

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根据。事实和根据的来源有两种:一种是自己亲眼看见的,一种是听别人传说的。譬如在国难危急的时候,各地一定有许多口头的消息,说得如何凶险,那便是别人的传说,不一定可靠;要知道实际的情形,只有靠自己亲自去视察。做学问也是一样,最要紧最可靠的材料是自己亲见的事实根据;但这种证据有时候不能亲自看到,便只能靠别人的传说了。

我们对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这一番事前的思索,不随便轻信的态度,便是怀疑的精神。这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我们听说中国古代有三皇、五帝,便要问问:这是谁说的话?最先见于何书?所见的书是何时何人著的?著者何以知道?我们又听说“腐草为萤”,也要问问:死了的植物如何会变成飞动的甲虫?有什么科学根据?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便不攻自破了。

我们不论对于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以后,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否则便是盲从,便是迷信。孟子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也就是教我们要有一点怀疑的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

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需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对于别人的话,都不打折扣的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发展起来。许多大学问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清代的一位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朱子的《大学章句》,便问《大学》是何时的书,朱子是何时的人。塾师告诉他《大学》是周代的书,朱子是宋代的大儒;他便问宋代的人如何能知道一千多年前著者的意思。

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古往今来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起来的。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也就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

(选自顾颉刚《通俗论集》)

⑴ 自读自悟。

⑵ 全班交流,说一说这篇文章作者要说明什么观点。(做学问首先要有怀疑精神。)

2、读了两篇论说文,下面我们亲自尝试来写一写论说文。请同学们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用具体事实来说明一个观点。比如“功夫不负有心人”“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失败乃成功之母”“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等等。

3、请2~3名学生读小练笔,共同评议。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的傻瓜爸爸
一个真实的故事
田园的清晨
我敬佩我自己
因为有爱
乡村趣事
乡村景色(3)
感悟生命
可爱的小虎子
乡村景色(4)
生命大树
乡村生活(1)
乡下美景
生命的献礼
战争代给孩子的痛苦
财务杠杆对企业资本结构的影响
“飞特族”冲击国企管理
角度过程能力指数及其在非对称角偏差下的推广
居住区教育设施的服务半径
高层建筑楼前广场的设计方法初探
创业板企业激励机制的方案探讨
分析建筑工程拖延工期的原因及对策
浅论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
中国式国企管理60年
建筑施工中几种常见质量通病的分析
浅谈企业会计信息化现状及发展途径
粤东北客家围龙屋建筑中的风水
浅谈提高煤炭运销管理水平须加强统计工作
西方EVA价值评价与物流企业管理创新
居住区规划的理解
《松鼠和松果》知识点精析-重点字词梳理
《两只鸟蛋》范文 爱护小鸟
《松鼠和松果》背景知识
《松鼠和松果》教案讲义-第二讲义
《松鼠和松果》知识点精析-重点字词意思
《松鼠和松果》知识点精析-重点语句探究
《两只鸟蛋》趣闻故事
《松鼠和松果》重难点分析-教学目标
《两只鸟蛋》美文欣赏 小小鸟
《松鼠和松果》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
《松鼠和松果》教案讲义-第一讲义
《两只鸟蛋》美文欣赏 种小鸟
《松鼠和松果》知识点精析-整体阅读感知
《松鼠和松果》随堂练习 巩固篇
《松鼠和松果》老师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