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7
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3个生字。
2. 朗读、背诵课文,默写《望庐山瀑布》、《山行》。
3. 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想像诗中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想像诗中描绘的景象。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学习《望庐山瀑布》。
1. 导入 新课。
2. 读诗。
(1)试读。
(2)同桌互读。
(3) 师生共同读。
2. 理解。
(1)粗通诗意。
同学们有哪些词句读不懂?
(2)说说诗的大意。先同桌互说,再汇报说。
3. 背诵。
(1)试背。
(2) 汇报背诵结果。
二、 学习《山行》。
1. 导入 新课。
2. 试读古诗。
自由轻声读、指名轮读、分小组齐读、教师范读、全班齐读。
3. 理解诗句。
(1)四人小组讨论,解决重、难点词句。
学生边读边画出不懂的词句,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各组之间互相提问解答。
(2) 粗通诗意。
试着把每行诗的意思说一说,先自由试说,再指名说。
4. 练习背诵《山行》。
三、 指导感情朗读。
1. 展开想像。
你看到诗中如画的景色,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2. 再读这两首诗。
各小组,小组成员进行朗读比赛,看谁读得最美,读得最陶醉,读得最有滋味。
3. 比较阅读。
看看这两首古诗有什么相同之处?又有什么不同之处?
第二课时
一、 复习与导入 。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两首古诗,同学们还记得诗的题目、作者以及诗的内容吗?
2. 《望庐山瀑布》和《山行》这两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 板书课题:《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二、自学与合作学习。
1. 按“读、思、背”的顺序和方法,先尝试自学。
2. 小组合作学习。
三、交流与检查。
1. 各小组派代表朗读古诗。
2. 各小组互相提问,教师适当提问,理解重点、难点词句。
3. 各小组派代表说说诗句的意思。
4. 各小组可用不同的形式进行背诵汇报。
四、 朗诵、画画。
1. 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配乐朗诵。
2. 完成课后思考?练习3,想偶像诗句描绘的景色,用笔画下来。
五、 布置作业 。
1. 写生字。
2. 默写《望庐山瀑布》《山行》。
收集李白、杜牧和王维的诗,读一读。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成功之花”给我的启迪
- 祖国在我心中—童心向党爱祖国
- 论“酷”
- 让安全的警钟长鸣
- 色彩
- 童年
- 快乐
- 成功的苦与乐
- 风雨彩虹
- 沟通之桥
- 开卷有益
- 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 珍惜生命之水
- 充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
- 奔跑
- 论中国古代的审判怪状“审出多门”
- 新媒体对美国选举政治的影响
- 现代图书馆管理新模式探讨
- 青铜材料与人类文明
-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的史料价值
- 读《日知录》
- “理论鼓吹时期”的革命派
- 计划体制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 古代文物鉴定浅析
- 《王梵志诗》女性题材诗歌研究综述
- 王源《左传》评点的时代特色
- 北宋赐茶初探
- 怎样做好基层文物保护工作
- 建国初期党对社会主义曲折道路的探索
- 索尔·贝娄成长小说研究的又一力作
- 《李时珍》其它杂项
- 《装满昆虫的口袋》教学札记
- 《李时珍》教学设计
- 《李时珍》教学札记
- 《李时珍》教学设计
- 《李时珍》教学札记
- 《装满昆虫的口袋》教学设计
- 《装满昆虫的口袋》教学实录
- 《李时珍》说课设计
- 《装满昆虫的口袋》教学设计
- 《李时珍》教学札记
- 《装满昆虫的口袋》教学札记
- 《装满昆虫的口袋》片断赏析
- 《李时珍》课文
- 《装满昆虫的口袋》教学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