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2-12-11
学生怎样积累写作素材?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用到学生作文上,便是没有材料难以写出作文。巧妇如何储米又如何做出色香味俱佳的饭菜呢?学生如何积累材料又如何写出文质兼美的佳作呢?这就是我要说的“巧妇要善为有米之炊”。
一、美的材料在身边
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学生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鲜活生动的材料便会相约而至。
1.课本中的材料。
以天下为己任的孟子与毛泽东,以国家利益为先的蔺相如与岳飞,忠肝义胆、铁骨铮铮的史可法与文天祥,忍辱负重、名垂青史的屈原与司马迁等,都是写作材料的“米仓”。
2.广告词中的材料。
例如,“让世界自由连通”(中国联通)、“真诚到永远”(海尔电器)、“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澳柯玛电冰柜)、“一切皆有可能”(李宁运动服)、“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丰田轿车)等广告语经典而又有内涵,用到作文中可以增色添辉。
3.流行歌曲中的材料。
例如,“不管怎样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五星红旗,你是我的骄傲,你的名字比我生命更重要”“该出手时就出手,风风火火闯九州”“平平淡淡才是真”“我知道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等,主题鲜明,脍炙人口,很适合写进作文。
4.身边琐事中的材料。
学生只要留心,身边就会有很多有趣或有意义的事情:街谈巷议、书摘漫议、影视热评、同学辩论,都应该随手记下,以备后用。
二、巧的思路在眼前
“思路清,条理明”是写好文章的关键。这就如同做一件时装,颜色、款式、剪裁都要体现出设计的巧妙。
1.巧妙点染,凸显文章的亮点。
(1)巧妙分析。对材料的分析显示作者的认知深度,所以围绕中心进行分析一定要切中要害。更为重要的是,同一材料可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从而论证不同的观点。例如,同是廉颇蔺相如的材料,可以谈爱国,可以谈蔺相如勇敢,可以谈廉颇勇于改正错误,还可以谈将相和实现了个人和国家的双赢。
(2)巧妙描写。传神的描写与细致的刻画是表现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例如,孔乙己买酒时“排”出几文大钱,一个“排”的动作便把一个社会地位低却死爱面子的穷书生形象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
(3)巧妙抒情。抒情必须以叙事或写景为基础,有感而发,借景抒情,否则便是无病呻吟,矫情造作。恰到好处的抒情,是叙事或写景的升华,能使读者深入写作情境,心为情动,情为文牵。
2.巧妙剪裁,凸显文章的重点。
一切剪裁都要以文章中心为要旨,既要大胆,又要全面。因此,要区分什么是重点——详写,什么是非重点——略写,什么与中心无关——不写。例如,《殽之战》的中心是探讨战争成败的原因,所以战争的过程就写得很略。
3.巧妙缝合,凸显文章的匠心。
开头与结尾的首尾呼应、段与段之间的过渡、句与句之间的起承转合、文与题的照应等,都要通盘考虑,全文才会一气呵成,浑然一体。
三、高的立意在心中
立意如同巧妇所做饭菜的营养。文章立意的高低是评价其优劣的关键所在。
1.崇高的责任感。
孟子的“天下之大,舍我其谁”渗透的是一种豪迈,毛泽东的“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渗透的是一种雄壮,鲁迅的“立志医治国人灵魂”渗透的是一种大气……这些都体现出一种共性,正如马克思所说的“选择为人类谋福利的事业是一生的幸福”。
2.广博的道德感。
有人研究过,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有一个重要的共性是“胸怀广阔,引导社会道德”。当社会大众沉溺在商业化、低俗化中时,有良知的作者不应迎合而应引导——引导大众在堕落中自拔,在低俗中走向高尚。这正是学生在作文训练中需要形成的最厚实的思想积淀。
总之,“巧妇要善为有米之炊”中,“善”字是作文训练的全部。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在内心的孤独中,活出个性
- 我爱梦幻
- 永恒的瞬间
- 静静的夜,静静地想
- 累了,就睡吧!
- 开在记忆深处的花朵
- 美丽的沙滩——游亚龙湾有感
- 感恩父母
- 十三岁的天空
- 妈妈,我想对您说
- 赛场人生
- 美丽的梦
- 兔子营救小袋鼠
- 未来的探测潜艇
- 放学以后
- 现金流量表填写的理论解析
- 转变职能 提升价值 服务企业稳步发展
- 对当前交通事业单位往来款项管理的思考
- 浅谈煤炭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
- 浅论现代企业风险管理框架的构建
- 集团企业资金管理模式创新及运用
- 采矿权抵押贷款在煤炭企业的应用研究
- 优先股融资的风险与策略
- 优化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管理的思路
- 浅谈集团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
- 浅谈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
- 企业资金集中管控模式与实践探讨
- 航空产品实施全价值链成本管理研究
- 浅谈施工企业项目内部审计的措施和方法
- 影视业在成本核算中应注意的问题探讨
- 26* 大森林的主人
- 基础训练1
- 10.*小木船
- 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读写例话)
- 9.爬天都峰
- 6.参观人民大会堂
- 18* 猎人海力布
- 基础训练6
- 12.跳水
- 14 麻雀
- 7.鱼游到了纸上
- 25.雷锋日记二则
- 17.亲人
- 23.*总司令换房子
- 19* 让我们荡起双桨 一、教学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