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20
《说“屏”》案例及分析
【案例】
老师:今天我们来学习《说“屏”》(板书课题),有没有预习过。(全体学生说预习过了)现在,请大家打开课本,把课文读一遍。请大家个人自己默默地读。(学生读完)
师:这单元前面的几篇课文我们已经学过了,我们给它分一下类的话,这篇课文它应该属于那一类文体。
全体学生:说明文。
师:那么本文说明什么呢?
部分学生:说明一样事物。
师:说明什么事物。
全体学生:屏。
师:“屏”又叫“屏风”,大家有没有看到过。(全体学生说没有,教师在屏幕上映出“屏风”画面)有没有看到过?
全体学生:看到过。
师:在哪里?
全体学生:(学校)食堂餐厅。
师:有什么用啊。
学生:把学生和教师吃饭的地方搁开来。
师:好我们现在已经知道了“屏风”是一种什么样东西。现在我们就着重来学习《说“屏”》这篇文章。(停顿一会儿)大家有没有读懂,如果你读懂了,举一下手。(学生低头看课文,个别同学小声议论,好长时间没有人举手)
师:与前面几篇文章相比较,这篇文章是容易懂呢,还是更难懂。
部分学生:容易懂。
【分析】
多大的学生?以上开场是不是有点多余?一些问题也太浅白了(那就可以不用问了)那范围太大了,主题没好好突现出来,只是在最后的几分钟简单带过,初二学生潜意识里也知道“从几个方面”来分析了吧,不如一开课就直接问文章是“从几个方面来讲的”。或者先做个“从几个方面来讲”的基本交待与铺垫,也许有一点反应。
后面的环节则要加板书或课件强调吧。我觉得,说到第二句,学生就会丢掉前一句的;象这样推理下来,能有多少人跟着走呢?学生或者信手由缰,横冲直撞,大多仍处于只知其一的状态,的确需要文章思维形式入手的逻辑性培训!
不过,长期进行文章思维形式入手的逻辑性阅读教学,学生一定大有收获!
怎么能老是老师提问题呢?(未免有点公式化了吧)可以让学生提问题,别的学生回答,带动一下学生多参与。
就说理性“说明文”而言,从文章思维形式入手的逻辑性阅读,也许更为适合。而逻辑性阅读的方式,一直被有意无意漠视了。学生如果都有看待和分析事物用“从几个方面来讲的”意识,语文教材就好处理了。考教材,就用教材;不考教材,老师则可以用自己编的教材引导学生学习“从几个方面来讲”。省得让学生往教参上套了还稀里糊涂或者一无所知。把阅读文学作品和阅读文章区别开来,而这是我们现在绝大部分教师没有意识到的。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一件难忘的事
- 我的妈妈
- 贝贝爸爸的生日
- 一次难忘的游泳
- 有趣的小猫
- 辛勤的园丁
- 我的书包
- 课外活动
- 搭积木
- 我的玩具文具盒
- 说谎
- 一节有趣的美术课
- 快乐的一天
- 害怕的夜晚
- 我不想去
- 谈校园艺术设计教学创新
- 大陆与香港中学语文(汉语)修辞教学的比较
- 荒原的象征手法及表现形式探析
- 我国中小企业网络营销现状及应用策略(1)
- 英文广告翻译中的语用失误研究(1)
- 论我国民事诉讼快速审判程序的建构(1)论文
- 中国古典小说戏曲中怀庆方言词汇研究
- 初中作文主体性教学初探
- 浅论基层人民法院司法制度改革(1)论文
- 协同整合营销打造新型旅游产业链(1)
- 文化视觉下的党员思想建设
- 《香石诗话》刍评
- 毛泽东邓小平的人民观之比较研究
- 毛泽东的“两化”贡献
- 改革:健全社会的机制(下)
- 《乌鸦喝水》教学反思2
- 《乌鸦喝水》教学设计
- 《四季》教学设计
- 《小小的船》教学设计
- 《画家乡》
- 《影子》教学设计
- 《我多想去看看》教案
- 《爱迪生救妈妈》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哪座房子最漂亮》教学设计
- 《荷叶圆圆》教案
- 《小小的船》教学反思
-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设计及评点
- 《画》教学设计
- 《王二小》教学设计
- 《自己去吧》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