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学设计> 《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学设计之一

《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学设计之一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3-23

《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学设计之一

《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学设计之一

教学目标 

1.能分辨第1、3、5自然段中作者的见闻和联想,体会联想的作用。

2.学会“颐”“匣”“纽”“旺”“肢”5个生字,理解“成千盈百”“座无隙地”等13个词语的意思。

3.领会这篇课文的中心思想,珍惜美好春光,珍惜少年时代,努力学习和锻炼身体。

重点与难点

重点:分辨课文第1、3、5自然段中作者的见闻和联想,体会联想的作用。

难点: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

教学准备:录音、灯片。

教学时间:3课时。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

1.自学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二)教学过程 

1.揭示课题。

2.初读课文。

(1)听录音,思考: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

(2)讨论:按地点的转换来写。

①找出课文中表示地点转换的词。(路过颐和园,知春亭畔,玉澜堂。)

②给课文分段。

(3)自读课文,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学生字新词。

3.检查自学情况。

(1)正确书写带点的字。

颐和园:左边不是“巨”,“”有7笔,书空。

(2)读准带点的字。魔术匣(xiá)子。

(3)理解词语,先解释带点的字。

成千盈百:盈,超出。形容极多。

座无隙地:隙,空隙,空闲。全坐满了,没有一点空的地方。

4.布置作业 。

(1)完成作业 本第1、2题。

(2)朗读课文。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

深入学习第1、2、3段,分辨事物和联想。

(二)教学过程 

1.学习课文第一段。

(1)听录音。

(2)分辨第一自然段中哪些是作者的见闻?哪些是作者的联想?用“”划出联想,用“——”标出见闻。全班讨论、交流。

(3)自由读课文,划出你最喜欢的一个句子。交流,说说理由,品读,体会。(特别是第一自然段的最后一句,想象奇特,使人惊叹不已。)

(4)理解两句诗的意思:①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②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先解释:“解”“何在”“拣”的意思,再说说自己对两句诗的理解。

2.学习课文第二段。

(1)自读第3自然段,找出作者联想的句子。(个个鼻尖上闪着汗珠,小小的身躯上喷发着太阳的气息。)

理解这句的意思。(形容小朋友充满了活力。)

(2)这一段还怎样写儿童的神态动作?找出来读读议议。

3.学习课文第三段。

(1)指名读第5自然段,找出联想的句子,反复读,体会联想的作用。

(2)熟读第6自然段。

(3)为什么说“花也和儿童一样”?

4.总结。

(1)配乐朗读课文。

(2)完成作业 本上第3题。

第3课时

(一)教学目标 

1.学习课文第四段,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2.完成练习。

(二)教学过程 

1.学习课文第四段。

(1)齐读第9自然段。

(2)把“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的!”这个双重否定句换一种说法。

(3)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就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

2.领会中心,全文总结。

(1)完成课后第3题,领会文章中心思想。

①这篇课文重点写春还是写儿童?(两者都写了,相互交融。)

②第(1)、(3)都停留在表面,只有(2)才体现了作者的情感,反映了作者的写作目的。

(2)放重点段朗读录音,训练朗读。

3.布置作业 。

(1)完成作业 本上第4、5题。

(2)选做题:作业 本上第6题。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我最喜欢的一本书
师恩难忘
汕头观日出
外婆门前那条河
把钱保管好
保护水资源
投钱的启示
写给秋天
家乡的绿色
环卫嘉兴从我做起
剪 石 螺
我心中的奥特曼
可爱小熊
水仙花
考第一名不好受
分析再生资源税收政策调整引发的思考与建议
天人之学述论
我为什么要批判后现代主义
建立我国税务会计理论框架的思考
财政分配中科学发展观的运用
民本与民主——先秦与古希腊关于政权基础问题比较
知识,命运和幸福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财税政策选择
谈企业应收账款对利润质量的影响
分析我国税收成本现状及降低措施
浅探完善税收政策促进经济和谐发展
浅论纳税人概念的完善
分析纳税人资产重组有关增值税政策
评哲学研究中的几个误区
日本儒学及其对日本文化与现代化的影响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之六
《再见了,亲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再见了,亲人》一课的教学
《狼牙山五壮士》写法引读教案设计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之五
《狼牙山五壮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三
《再见了,亲人》引读教学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之七
《再见了,亲人》教学谈
《狼牙山五壮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四
《再见了,亲人》“主导 自学”式教案设计
《再见了,亲人》一课教学设计
《狼牙山五壮士》疑导式教案设计
《再见了,亲人》导读教学设计
《再见了,亲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