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2-09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教案
人教版新课程实验教材中第一册语文《一次比一次有进步》,是由两段文章三次对话和两幅图组成。故事告诉我们:只有认真仔细地观察,才能了解事物的特征。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根据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可采用“一读、二演、三练”的形式进行教学。
一、读,理解内容。
第一步:初读,整体感知。首先让学生借助拼音尝试大声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学生朗读时读音要正确。不错读,不添字。不漏字,不唱读,重点读准生字字音。对课文中的长句子教师要指导学生读好自然停顿,训练领悟自然停顿的一般现律,如理解词句。意思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二步:细读,理解意思。教师进一步指导学生结合插图,进行细致的有重点的朗读训练,以更好地理解体会有关词句的意思,达到顺利通畅地朗读课文,理解词句的目的。课文的两幅插图,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重点,体会重要词句的有效工具。教学时,可先指导看图,思考:图上画着谁与谁,它们在干什么?然后朗读课文,边读边划出不理解词语,提出来讨论解决。
第三步:品读,体验情感,可分角色进行朗读,要求读出适当的语气,恰当的语调,缓急的语速,轻重的语音。边读边想象。他们在说话时,小燕子既懂礼貌,又兴奋惊讶神态,燕子妈妈看到小燕子一次比一次有进步的不同喜悦之情。
二、演,明白事理。
在学生能理解,背诵课文的基础上,再把课文内容表演同来,即让学生自己扮演小燕子和小燕子妈妈,戴上头饰进行艺术再创造,身临其境地体验情感,在表演中发展语言,明白事理。只要仔细观察,认真学习,一定会不断发现事物的不同特征,一定会一次比一次有进步。让学生在说与动的快乐气氛中受到教育,尝到成功的喜悦。可分两步进行:(一)课文内容的再现。首先让学生根据课文中两段对话内容,分小组自由练习,然后选最好的一对,戴上头饰,在前台表演,要让这些表演者演出课文中已写出的内容,更重要的是要演出课文中没写出的内容,如开始,小燕子是怎么想的?怎么说的?看了一次又一次后又是怎么想的?怎么说的?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体验,去感受,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强化学生的语感。(二)课文内容的扩展。在表演完课文内容后,为了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让学生仿照课文对话的形式,想象燕子妈妈再次让小燕子去观察,还会发现冬瓜与茄子有什么不一样?如通过观察触摸,还会发现“冬瓜硬、茄子软,”“冬瓜重,茄子轻,”“冬瓜长在藤上,茄子长在枝上,”“冬瓜的花儿黄,茄子的花儿紫。”“冬瓜里面有白籽,茄子没有籽。”通过训练,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促进认识和体验的升华。
三、练,巩固提高。
1、扩展思维。
填空:
冬瓜长在(),茄子长在()
冬瓜()、()、()、()。
茄子()、()、()、()。
2、说的训练:
联系生活中的两件事物,进行观察比较。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干柴棍”翻身记
- 春的联想
- 假如我是一只蓝色的小精灵
- 教学有方的孙悟空
- 梦
- 20年后的我
- 黑色星球的秘密
- 未来的汽车
- 小草的自述
- 都不容易
- 未来的机器人
- 我在火星上建立基地
- 未来的火车
- 一棵树的命运
- 正义必胜
- 应试教育的深层次原因
- 新课程与教学改革
- 我国义务教育投资的问题与出路
- 园林造景艺术学习方法的反思
- 地方高校研究生招生困境及对策研究
- 我们不存在世界一流大学的制度性条件
- 教育也要积极应对“入世”
- 建立和谐的学校关系
- “教育转型”与“教育转轨”之辨
- 努力塑造团结拼搏的班集体
- 波兰尼的默会知识理论及其教育意蕴
- 小学德育教育论文
- 新世纪亟待发展职业技术教育
- 浅谈教学媒体使用中的“人机匹配”
- 教学设计理论对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启示
- 情感体验 个性飞扬──对《穷人》教学片断的感悟
- 《穷人》教学反思
- 从续写《穷人》想到的
- 揣摩心理活动 培养感情朗读──《穷人》教学案例
- 《穷人》教学反思
- 精缘于生成──《穷人》教学片断
- 语文课堂呼唤“本色”回归──《穷人》教学案例
- 体悟“穷困”──《穷人》教学片段
- 《穷人》教学反思
- 以《穷人》为例谈巧设疑促感悟
- 《穷人》教学反思
- 体会内涵 兼顾技巧──《穷人》教学反思
- 我对《穷人》教学的几点设想
- 《穷人》教学反思
- 《穷人》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