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5
关于甲骨文的知识
一、甲骨文的发现
公元前14世纪,商王盘庚迁都于殷,就是今天的安阳小屯村一带,史称殷墟。商灭亡后,殷都成为废墟。甲骨文也被埋入地下三千多年,约从19世纪80年代开始被河南小屯村民发现,搜挖甲骨为“龙骨”卖给药店。1899年,王懿荣偶然发现甲骨文上的文字,遂进行收集。王懿荣是光绪六年进士、翰林,他对我国古代文物有精深的研究。当1899年他在北京发现甲骨后,确定为“殷商故物”,购得数千片,是为我国研究殷墟甲骨文字开创之始。自此以后,殷墟甲骨文才从“龙骨”变成了珍贵的古代文化研究资料,避免了我国这一古代文物继续被大量人为毁灭。
二、甲骨文的主要研究者
郭沫若(1892年11月16日~1978年6月12日)字鼎堂,四川乐山县人。1928年6月,在日本东京的书店,他拿到了王国维写作的《殷墟书契考释》,开始了他的甲骨文研究。郭沫若几乎访遍了日本所有的收藏者,掌握了大量的实物资料。1929年8月1日,他的《甲骨文字研究》正式完成。几经周折,他的另一部著作《卜辞通纂》也问世了。郭沫若从事甲骨文研究主要是在日本十年流亡时期,以及新中国成立前后。晚年,任大型甲骨文汇编《甲骨文合集》的主编。使甲骨文的研究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罗振玉(1866年8月8日~1940年5月14日)字叔蕴,号雪堂。浙江上虞人。罗振玉自幼研读古籍,对文物古董造诣很深。他对甲骨学的重大贡献是他最早探知了甲骨文的出土地,在考释文字上,他提出对一词的考释,必求其形声义的符合。这些都给后来考释古文字者以启迪。
董作宾(1895年3月20日~1963年11月25日)字彦堂。河南南阳人。1928年10月,前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在广州成立。董作宾受命到安阳进行殷墟调查。回到北京,汇报了在安阳的考察情况,立即得到蔡元培院长的重视。几天后,再次来到安阳,中国文物考古史上首次对殷墟的科学发掘拉开了序幕。他1933年发表的《甲骨文断代研究例》,公认是一部中国甲骨文史上划时代的名著。他的甲骨书法,为世界许多名家所收藏。
王国维(1877年12月2日~1927年5月3日)字静安,号观堂,是我国近代最著名的学者之一。1917年,王国维登上了甲骨学研究的高峰。他写的《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一书,纠正了《史记》中记载的个别错误,证明了司马迁的《史记》的确是一部信史。他做学问的最大特点,不是就甲骨文字本身去研究,而把古文字学与古代史一起研究,充分利用最新的甲骨材料,去对照历史。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拥紧自己的灵魂
- 平淡其外 绚烂其内
- 高分作文点评
- “草船借箭,不足十万支”
- 拒绝空白
- 渡手
- 把握戈多
- 我想握住你的手
- 梦想在现实中起舞
- 相遇在梦想与现实的轨迹中
- 诗般母语
- 语如河
- 自己就是天使
- 我想握住你的手
- 悬崖边缘的汉语文化
- 基于噪声检测的水轮机组故障诊断系
- 抛石法在桥墩冲刷防护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 大型水利工程施工装备6项空白亟待技术支持
- 海堤和护岸消浪型式选择
- 某水闸重建工程围堰的安全评估
- 航空遥感(摄影)项目设计编写提纲
- 北江流域主要水利工程联合调度探讨
- 水工认识实习报告撰写要求
- 椭圆余弦波作用下沙纹演化的试验研
- 浅谈水土保持措施对水资源与水环境的影响
- 河源市源城区七礤水库溢洪道消能试验研究
- 白礤水库输水涵管除险加固处理方案
- 东江下游潮区界、潮流界、咸水界变
- 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规定实施细则
- 广东省水库淤积形势与防治方向
- 《画风》 写作指导
- 《画风》 知识点精析
- 《画风》 教案讲义1
- 《画风》 范文习作
- 《画风》 训练素材
- 《画风》 教案讲义2
- 《充气雨衣》 整体阅读感知
- 《充气雨衣》 相关介绍
- 《充气雨衣》 教师语录
- 《画风》 重难点分析
- 《充气雨衣》 范文习作
- 《充气雨衣》 重难点分析
- 《充气雨衣》 考点练兵1
- 《画风》 教师语录
- 《充气雨衣》 知识点精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