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4-07
《司马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别、到、那、都、吓、叫”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课文。
3、感受司马光遇到紧急情况,沉着、勇敢、果断救人的品质。
4、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图片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流程:
一、指导看图,从图中质疑。
1、出示插图,从图中你看出了什么?
2、你还有什么看不懂得吗?
学生质疑,教师归纳问题:(1)爬出来的孩子是怎样掉进缸里的?
当时的情况怎样?(2)是谁救了他,他是怎么救的?
二、揭题释题。
1、板书课题,读题。(1)知道“司马”是复姓。(2)识记司,组词。
2、简介司马光。(学生或教师)
三、初读感知,合作初步解疑。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2、识记生字。自主选择生字识记,组内交流,全班反馈。(采用各种形式认读生字,随机选择生字扩词或选择句子指导朗读。)
3、指名分段读课文。思考问题(1)(2)
4、小组讨论交流读懂的问题。
四、再读感悟。
1、学习1~3段,解决问题(1)。
(1)借助插图了解大水缸的位置及这是怎样的一口缸。
(2)读文后讨论,理解:不小心。
启发想象:掉进缸里的孩子会怎样?
(3)朗读指导。
2、学习4~6段,解决问题(2)
(1)看图读文了解别的孩子的表现,板书:哭喊叫找
小组讨论这些孩子当时是怎么想的?
(2)讨论司马光是怎么想,怎么做的。他是个怎样的人?
划出司马光的动作。理解:使劲砸。
(3)质疑释疑。(针对课文内容提问,自由解答,教师引导)
4、你喜欢司马光吗?用一句话夸夸他吧!
5、朗读指导。
五、学会背诵技巧。
教师引导,让学生悟出背诵的方法:看图背诵、想情节背诵、看板书背诵。
六、指导书写。注意偏旁在左的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七、拓展训练。
如果你是当时那些小朋友中的一员,你会怎么做呢?
要求:大胆想象。
八、作业布置。
把故事讲给家人听。
九、板书设计
20 司马光
都慌了
掉进缸里 别的小朋友—————叫 喊 跑 找
没慌
司马光———————拿砸(几下子) 得救了
(遇事不慌机智勇敢)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金色的“小太阳”
- 秋
- 人一定能战胜自然_________读《鲁滨逊漂流记》
- “不讲信用”的老师
- 游记
- 愈挫愈勇
- 美丽的百岁山
- 黑板的自述
- 克隆人之梦
- 挖山芋去!
- 拉弟弟下水
- 我与诺贝尔
- 宇宙历险记
- 爷爷奶奶给我的爱
- 晨 雾
- 浅探完善税收政策促进经济和谐发展
- 日本儒学及其对日本文化与现代化的影响
- 建立我国税务会计理论框架的思考
- 我为什么要批判后现代主义
- 评哲学研究中的几个误区
- 分析纳税人资产重组有关增值税政策
- 浅论纳税人概念的完善
- 知识,命运和幸福
- 谈企业应收账款对利润质量的影响
- 财政分配中科学发展观的运用
- 天人之学述论
- 民本与民主——先秦与古希腊关于政权基础问题比较
- 分析再生资源税收政策调整引发的思考与建议
- 分析我国税收成本现状及降低措施
-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财税政策选择
-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之七
- 《再见了,亲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 《狼牙山五壮士》疑导式教案设计
- 《狼牙山五壮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四
- 《再见了,亲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 《再见了,亲人》一课教学设计
-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之六
- 《再见了,亲人》引读教学
- 《再见了,亲人》一课的教学
- 《再见了,亲人》教学谈
- 《狼牙山五壮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三
- 《狼牙山五壮士》写法引读教案设计
- 《再见了,亲人》导读教学设计
- 《再见了,亲人》“主导 自学”式教案设计
-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之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