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知识扩展> 《大自然的启示》写作指导

《大自然的启示》写作指导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21

《大自然的启示》写作指导

大自然是丰富的,绚丽多彩;大自然是神奇的,奥妙无穷。大自然是人类的老师。大自然是我们共同生活的家园,我们和大自然同呼吸、共命运,只要我们热爱大自然、细心观察、用心感受,一定会从中得到许多启示。怎样才能写好这次习作呢?

1.积极参与活动。

为了能在实践活动中更好地领悟大自然带给我们的启示,我们必须根据自己的特长爱好去参加活动小组(大自然的启示搜集组、发明创造事例搜集组、动植物观察组,发明与实验活动组等),并积极开展相关活动,对大自然中的动物、植物或其它自然现象,仔细地观察,以找出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看看能有什么发现或启示,或者从中搜寻人类如何从大自然的启迪中进行发明创造的。只有积极参与活动,才能走进大自然,有所收获。

2.挑选习作材料。

“无米之炊,巧妇难为。”占有丰富、典型的材料是写好作文的前提和基础。这次习作可以挑选什么样的材料呢?

首先,挑选观察中的发现和启发来写。同学们开展了观察活动在认真仔细地观察动植物的过程中,认识了它们的特点、规律之后,期盼有所发现和启发。这里的观察不是集中精力去观察动植物的外观、形态特性,而是要确定一个有意义、有探索价值的问题进行集中观察、重点观察,并查找资料,希望有所发现和启发。比如,在观察动植物时,可以观察蝴蝶两翅的图案分布有什么特点、规律,蜗牛爬行会在地上留下什么、蚂蚁和蜘蛛是如何行走的、猫有时是否会吃青草、树叶会在什么季节掉落、昙花开放有什么特点等等。

其次,挑选搜集、调查访问活动来写。在搜集、调查访问活动中了解了人类从自然中受到了哪些启发,有什么发明创造等素材。同学们查找、寻访的过程,以及进行实录、分类、整理等等,这些都是习作的材料。

然后,挑选实验、发明活动来写。有的同学自己动手做实验、搞小发明……这都是都是有意义的题材呀!自己亲自实践、操作、动手制作之后,不仅对活动有了更深的认识而且对大自然也有了更深的认识,还将获得有益的启示。

3.讲究习作技巧。

这次习作要讲究技巧,突出重点,要以观察──发现──启示为重点为线索来写。这次作文还要有序,可以按照观察──发现──启示的先后顺序来写,也可以按照由现象到本质、由果到因的逻辑顺序来写。

如果是写观察之中的发现,要写动、植物的外形、自然的现象等表象东西,更重要的是要把发现的本质特征──原因、原理、性质、解决问题的办法等写出来,最后要把自己受到的启示写出来,也就是把分析研究后的结论、观察发现后的见解写出来。

如果是写这次“大自然的启示”综合性学习活动的经过或心得,写经过要交待清楚前因后果,写心得要写出自己的亲身感受和体验。习作中可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及一些写作方法。

4.表达真情实感。

习作要有感而发,表现出热爱大自然、善待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也可表现同学们团结合作,勇于探索大自然奥秘的精神风貌。

5.点拨习作思路

思路1──写自己的观察发现。当我们真正走进大自然中,一定会有所发现,甚至有些发现还真让我们吃惊呢。

思路2──写自己的发明设想。在综合性学习中,我们一定了解了人们曾经受到大自然的启发而进行的一些发明创造,那么你呢?你想发明什么?

思路3──写自己尝试做的实验。动手做小实验,将会使你对大自然有更深刻的认识,让你在震惊之余还教你学会思考。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吹出来的精彩
做游戏
一次有趣的实验
难忘的添鼻子游戏
操场上
记一次跳绳比赛
钓龙虾
第一次炒菜
神秘的画
刺激的游戏——击鼓传花
快乐的一天
无锡汤包
巴掌没有落下来
我去新华书店
修路
班主任应树立的几种意识
大学生性越轨现象的分析与教育对策
美国的学校公民教育及对我国的启示
关于教师职业成熟度的意义、标准及促进
关于数学教学“用教材教”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加快制度创新促进科技资源共享
论维吾尔族矫正教育对象的特点及矫治对策
教师行为与教师角色不符现象分析
我国工科大学艺术教育探析
工科大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问题探讨
学校公民教育要促进人的社会化和个性化的统一
谈学习领域的新发展:移动学习
浅谈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以及对学生影响
浅谈工科大学发展文科教育是时代的需要
关于体育隐蔽课程对高校体育教师素质的要求
珍惜学生的独特体验──《将相和》教学片断
构建充满活力的课堂──《将相和》教学片断
《将相和》教学后记
《将相和》教学反思
《将相和》案例反思
《将相和》教学案例与反思
从对比中感悟人物形象──《将相和》教学实录
《将相和》教学反思
《将相和》教学片断评析
《将相和》教学反思
《将相和》教学反思
《将相和》教学反思
《将相和》教学案例与后记
《将相和》教学反思
《将相和》第二课时课堂实录与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