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12-12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教学设计四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过程和原因,从中受到启示,增强环保意识。
3、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激发保护母亲河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
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过程和原因,从中受到启示,增强环保意识。
课前准备
1、教师:在小黑板上写出“资料袋”里的内容。
2、学生:自读课文,理解生字词。
教学过程〖你正在
一、出示“资料”,引出课题
1、出示小黑板,指名重点读“保护母亲河行动”的内容。
2、听了“资料袋”的介绍,你最想说什么?最想问什么?
3、为什么要“行动起来,拯救黄河”呢?我们阅读了《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这篇课文,就一定会明白的,而且也一定会发出同样的呼吁。板书并齐读课题,突出“怎样变化”。
二、围绕提示,自读自学
1、请大家谈一谈,你准备采用什么方法来读懂这篇课文呢?
师生确定:先读熟课文,再围绕课前“阅读提示”读懂课文。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通读顺,初步感知课文大意。
在学生充分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教师检查:指名逐段读课文,开火车读生字词,并正音正句;教师结合图示简要讲解“流域、河道、河床、悬河”的意思;指名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3、围绕提示,默读自学,圈点批画,教师巡回指导。
阅读提示要求:说说黄河发生了哪些变化,引起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课文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三、围绕重点,全班研讨
注:引导学生围绕提示的思考问题,在全班交流。
1、了解黄河的变化,适时引导学生感悟重点语句,并有感情地朗读重点段,如“人们都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联系第三自然段,边听范读边想象,感悟“黄河成了中华民族的忧患”,联系第一和第四自然段中的数字并与“摇篮”对比,感悟“忧患”。
2、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要引导学生重点理解“社会原因”,即人的原因,通过图示、图片或课件,感受“恶性循环”之理和“水土流失”之害。再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激起学生的痛惜之情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3、畅谈启示可以结合最后一自然段和“资料袋”的内容。先放开学生谈自己受到的启示,再引导学生读科学家“数管齐下”的治黄方案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心声,教师适当补充国家治理黄河的情况。
四、朗读全文,升华情感
1、教师小结:我们通过读书和交流读懂了这篇课文。同学们,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可是现在却成了一条祸河,成了一把悬在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头上的利剑。让我们把我们对黄河母亲的关心,对环境保护的关注,对人类活动和环境保护之间的深刻认识,对“行动起来,拯救黄河”的强烈愿望,融入到课文的每一句话中,通过我们的深情朗读表现出来吧!(教师的这段介绍应该满怀激情)
2、学生自由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模拟情景,延伸拓展
1、师:同学们,我们明白了“行动起来,拯救黄河”的道理,你准备怎样去响应“保护母亲河行动”呢?
注:可以引导学生演讲,写调查报告等。并且要及时反馈,把这个活动比较深入地开展下去。
2、全班根据自己的理解,写一写治理黄河的方案。(教师可以补充相关的资料)
注:1、2项可以选择一项作为重点深入下去。
六、小结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暑假乐趣多多多
- 有趣的打转虫
- 大烟斗
- 纸片上的字
- 感谢(三)
- 呼啦圈比赛
- 我的妈妈
- 我自己
- 有礼貌的小猫咪
- 小象比赛
- 动物运动会
- 感谢(二)
- 我的理想
- 小白兔采蘑菇
- 荷花(一)
- 艺术作品的本质研讨
- 角色设计对动画制作的实用性
- 谈客家说唱音乐
- 让每一位学生成功
- 论利益协调及其机制建立
- 法国文学课程多元教学策略研究
- 略论关于和谐社会构建的三个基础
- 改革开放:推进当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国家战略
- 两种说唱形式对比研究
- 学生伤害赔偿法律制度研究(四)(1)论文
- 关于对创新基层党校培训模式的思考
- 素描艺术和人文教育的症结及其相关性
- 学生伤害赔偿法律制度研究(三)(1)论文
- 小学低年级语文德育的重要作用研究
- 分析基于4Ps物流企业服务营销之策略
-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教学设计一
- 《触摸春天》教学设计一
- 《触摸春天》教学设计三
-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教学设计四
- 《触摸春天》教学设计
-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教学设计三
-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十四
-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十
- 《触摸春天》教学设计二
-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十三
-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词句教学
-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十二
-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教学设计二
-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十一
-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