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西林壁》教材理解
翻新时间:2023-02-12
《题西林壁》教材理解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注释]
1.西林:西林寺,在现在江西省的庐山上。这首诗是题在寺里墙壁上的。
2.缘:因为。
3.此山:指的是庐山。
[简析]
苏轼由黄州贬赴汝州任团练副使时经过九江,游览庐山。瑰丽的山水触发逸兴壮思,于是写下了若干首庐山记游诗。《题西林壁》是游观庐山后的总结,它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指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
开头两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实写游山所见。庐山是座丘壑纵横、峰峦起伏的大山,游人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这两句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移步换形、千姿万态的庐山风景。
后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为什么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呢?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游山所见如此,观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这两句诗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启迪我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这是一首哲理诗,但诗人不是抽象地发议论,而是紧紧扣住游山谈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借助庐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哲理,故而亲切自然,耐人寻味。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眉州(今四川眉山县)人。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等。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 又是雨季
- 清爽随笔
- 四季
- 秋姑娘
- 听雨
- 春
- 雨之声
- 春
- 七夜雨
- 四季歌
- 我和月亮有????
- 感恩
- 夏
- 秋
- 雨之春
- 高校学科馆员的角色定位及实践初探
- 浅析公共图书馆在少儿阅读品味引领中的作用
- 论地方高校图书馆古籍的分类
- 地方高校图书馆专题特色数据库建设实践探讨
- 关于高校图书馆员身心健康的思考
- 基于云计算环境下的数字参考咨询服务研究
- 图书馆微信研究进展
- 高校图书馆学科资源建设中的学科馆员
- 大连市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调查研究
-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图书馆移动数据服务的发展
- 图书馆数字信息化服务中的行为规范探析
- 公共图书馆为“两会”信息服务述评
- 网络新媒体环境下数字图书馆个性化定制服务研究
- 研究型大学图书馆馆员工作特征分析
- 浅析新媒体环境下数字图书馆经营发展模式
- 《自己去吧》教学设计
- 《自己去吧》教学设计
- 《自己去吧》教学札记
- 《自己去吧》教学设计
- 《自己去吧》教学设计
- 《自己去吧》教学设计
- 《自己去吧》课文
- 《自己去吧》片断赏析
- 《自己去吧》教学设计
- 《自己去吧》教学设计
- 《自己去吧》教学设计
- 《自己去吧》教学札记
- 《自己去吧》教学设计
- 《自己去吧》教学札记
- 《自己去吧》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