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11
《北京》综合资料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认识6个生字。
2、能正确读写要求学会的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两段。
4、了解课文内容,感受北京的美,激发学生对首都的热爱。
二、教材说明
这篇课文介绍了我国首都北京的美景。有庄严美丽的天安门,有宽阔肃穆的天安门广场,有高大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有又宽又长的柏油马路和壮观的立交桥,还有许多名胜古迹、高楼大厦和风景优美的公园。北京是一座令人向往的城市。
课文配了三幅图,一幅是雄伟、庄严的天安门;一幅是现代化建筑立交桥;一幅是美丽的北海公园。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习生字新词,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三、四自然段。
三、教学建议
(一)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词语卡片,描绘首都北京优美风景、名胜古迹的图片或投影片。
(二)识字、写字教学
1、识字教学。
本课要求学会的生字中,“央、雄”是后鼻音,“瓦”读第三声。要求认识的字中“矗、似、厦”是翘舌音,“拼、案”是前鼻音。注意指导以下生字的字形。
央:最后一笔是“捺”。
瓦:笔顺是瓦,一共四画。
雄:左边的笔顺是。
碑:右边的笔顺是卑。
“阔、交、油、阴、优”,可启发学生用学过的偏旁和部件记忆字形。
2、写字教学。
瓦:要写在田字格的中间。
阔:“门”要写宽大一点。
雄:左右一样宽,笔画较多,要写紧凑。右边的“”是四横,不要写成三横。
碑:左窄右宽,右边的“卑”不要写错。
迹:先写“亦”,后写走之。第四笔是“竖钩”,不是“竖”。
(三)词句教学
“天安门在北京城的中央,红墙、黄瓦,又庄严,又美丽。”
这句话讲了天安门在北京的位置和它美丽的特点。可以结合课文的插图或投影片,让学生了解这里的“中央”是指天安门在北京城的中心地段。“庄严”是指天安门给人的观感是庄重而严肃的。
“北京有许多又宽又长的柏油马路。”
抓住“许多”、“又宽又长”来理解,就知道北京的马路不但多,而且宽阔平坦。反映了北京的交通四通八达。
“立交桥的四周有绿毯似的草坪和拼成图案的花坛。”
理解这句话,可以结合看插图或投影片,边读边想象北京的绿色风貌。
“立交桥”是立体交叉桥的简称,一般建在繁华拥挤的交叉路口。这种不用民警或交通灯指挥的上下几层立体交叉桥,可以避免交通堵塞。“草坪”指立交桥四周平坦的草地。“花坛”指立交桥四周种植花卉的台子,这些花卉是拼成图案的,非常美丽。
“北京有许多名胜古迹和风景优美的公园,还有许多新建的高楼大厦。”
“名胜”指有古迹或优美风景的著名地方。“高楼大厦”即指高大的楼房。这句话告诉我们北京不但是风景优美的古都,而且是现代化的大都市。
(四)朗读、背诵指导
课文中有些句子比较长,要注意指导。如:
“广场中间/矗立着/人民英雄纪念碑。”
“北京/有许多又宽又长的/柏油马路。”
“立交桥的四周/有绿毯似的草坪/和拼成图案的/花坛。”
背诵三、四段时,以下方法可供参考。
(1)看图背诵法。
如背诵第三段,可以借助课文中的第二幅图,根据图上景物的提示进行背诵。
(2)问题提示法。
如背诵课文第三段,教师提问:北京有许多什么?道路两旁有什么?北京新建了许多什么?立交桥四周有什么?各种车辆怎样?用问题来帮助学生背诵。
还可以鼓励学生用自己想的好办法进行背诵。
(五)练习提示
课后练习第三题是读词语,并用这些词语练习说话。学生可以用一个词语说一句话,也可以用几个词语说一段话。
第四题是抄写句子,要先读句子,然后抄写。
(六)扩展活动
1、让学生收集关于北京的诗歌或歌曲,开展“我爱北京”的诗歌朗诵会或演唱会。
2、师生共同收集关于北京的图片或照片,举办一次图片展览。
(七)课时安排
教学本课可用2课时。
四、教学设计举例
(一)复习旧知识,引入新课。
出示识字学词学句(一)第一课中的几幅图,提问:这些建筑物叫什么?它们在哪里?接着,教师用导语将学生再次带入首都北京,领略这个美丽的大都市。
(二)创设情境,以游览北京的形式学习课文。可以按课文叙述的景点为旅游路线,先由老师带领学生“旅游”,按课文内容进行解说,在“游览”中学生可以提问题。“游览”完毕,把学生分成小组,或学生自由组合再进行“游览”,小组内的同学轮流担任导游。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浓厚的兴趣中学习课文内容。
(三)情景交融,指导朗读。
这篇课文语言优美,要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体会首都北京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北京的情感。课文中有的句子比较长,要注意指导句间的自然停顿。
(四)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练习背诵课文三、四段。
(五)进行识字、写字教学。
(六)完成课后练习。
(七)布置扩展活动。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的小学老师
- 再见了老师
- 朱老师,我想对您说
- 我们的语文老师
- 可亲可敬的老师
- 园丁颂歌
- 我最喜欢的老师
- 我的班主任
- 我身边的老师
- 我心目中的好老师
- 老师
- 给赵老师的回信
- 我的班主任
- 我的老师
- 我的教室
- 视频传媒网络化构想(1)
- 后现代语境与当前中国电影文化
- 船艇专业教材建设的思考
- 浅谈赣台高校校园文化发展的比较
- 从电影《金光大道》看文革美学(1)
- 试论院线制下的电影市场竞争环境(1)
- 中国电影的东方情感表述方式(1)
- 中小学教师自主发展的途径和策略
- 对当前幼儿园性别教育的几点思考
- 浅谈幼儿园及小学低年级教育与男孩女性化
- 浅谈中学历史教学方式改革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 失望后的希望
- 高职高专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探析——以旅游专业为例
- 现代性的承续与转换:第五代电影改编的文化语境(1)
- 从产业特征看韩国电影振兴(1)
- 低年级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自己去吧》教学随笔
- 《自己去吧》教学案例
- 用多媒体,提高课堂效率──《自己去吧》中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应用
- 让孩子在探究与合作中自主学习──听冯卫芳老师的《自己去吧》课后感
- 《自己去吧》教学反思
- 记录识字课上的火花──《自己去吧》教学反思
- 《自己去吧》听课感悟
- 《自己去吧》教学片断与点评
- 角色感悟 朗读见悟─—《自己去吧》第一课时教学案例与反思
- 《自己去吧》教学感悟
- 新课程语文教学三要素“情”“境”“趣”之我见──《自己去吧》教学随笔
- 一堂扎实的语文教学──《自己去吧》听课体会
- 对课堂学习目标的几点认识──《自己去吧》教学札记
- 角色表演活化语文──《自己去吧》教学片断与反思
- 培养学生细致阅读课文的习惯──《自己去吧》教学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