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7
《我不是最弱小的》一课教学设计
一、教材依据:
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14课第二课时
二、设计思路:
(一)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学生的知识学习是一个自我建构的过程,而自主探究又是合作学习的基础。在学生充分自读自悟的情况下,组织开展小组学习、同桌交流等活动,就能让学生之间取长补短,并充分发挥其积极性、创造性。
(二)、注重朗读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朗读是阅读教学的生命线,也是培养学生语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灵活多样的读书形式,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真正做到在读中感悟、真情体验、在读中得到感染与熏陶。
三、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理解课文内容,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对话时的不同语气。
2、技能目标: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培养学生朗读能力、观察力、想象力、感悟和运用语言的能力;会用“芳香扑鼻”“闷热”造句。
3、情感目标:懂得“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并引导学生不甘于做弱小的人。
四、教学重点:
在感情朗读中培养学生观察力、想象力、感悟和运用语言的能力。懂得“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并引导学生不甘于做弱小的人。
五、教学难点:
懂得“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并引导学生不甘于做弱小的人。
六、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师问: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文中谁是最弱小的?(指名说,师板书:蔷薇花)
2、师:好,请大家把文中描写蔷薇花弱小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
【设计意图】中年级学生有着浓厚的好奇心,而这好奇心恰恰是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在此处教师提出:“文中谁是最弱小的?”这个问题后,让学生到文中找描写蔷薇花弱小的句子,使学生变为一个探索者,让他们走进文本,感悟文本。
(二)读中感悟,真情体验
1、指名读,教师相机出示句子:“滂沱大雨已经冲掉了几片花瓣,花儿低垂着头,因为他娇嫩纤弱,毫无抵抗能力。”
2、在上文找出“滂沱大雨”的近义词(“大雨如注”)。(播放下大雨的录像)还有哪些描写雨大的词语?(指名说“倾盆大雨”、
“瓢泼大雨”、狂风暴雨等)
【设计意图】:通过指导学生用换词的方法理解“滂沱大雨”学生一下子说出了很多,如:大雨如注、倾盆大雨、暴风骤雨、狂风暴雨……这样的交流,使学生积累了更多的词汇。为紧接着的“听了花儿那一声声焦急的呼救,你会怎么做?那文中的萨沙是怎样做的呢?”做了很好的铺垫。
3、有感情地朗读这个句子,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
4、你是从哪些词语体会到蔷薇花的弱小?指导朗读(你能把蔷薇花的弱小读出来吗?)(指名读,听课文录音,赛读)学生评价。
【设计意图】:在指导学生感情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听课文录音,及时发现自己朗读中的不足,寻找差距。这样一来,学生找到了学习的榜样,同时也不会被这个榜样束缚。学生在互相评价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掌握了朗读的技巧。
5、(多媒体展示被雨打后的蔷薇花)在大雨的侵袭下,原本娇艳欲滴的蔷薇花现在是那样的娇嫩纤弱,听,他在喊?同学们猜一猜,他在喊什么?
【设计意图】:与文本的直接对话,引导学生走进教材,走近蔷薇花,奠定了学生关爱野蔷薇的情感基调。感悟蔷薇花的娇嫩纤弱,更激发了学生对蔷薇花的关爱之情、保护之意。
6、听了花儿那一声声焦急的呼救,你会怎么做?那文中的萨沙是怎样做的呢?到文中去找一找。
(1)自由读课文。(2)交流。
出示:“萨沙朝着蔷薇丛走去,他掀起雨衣,盖在粉红的蔷薇花上。”找出描写萨沙动作的词读一读,说说你读出了什么?(指导朗读)萨沙用自己的雨衣保护了蔷薇花,他是在怎样的情况下产生了这个想法呢?
(3)分四人一小组读课文的3-6自然段,看看能不能从中找出答案。
(4)你从文中找出答案了吗?(交流)
(板书:每个人都应该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每个人包括了哪些人呢?大雨中爸爸妈妈是怎样做的呢?(多媒体展示画面)
通过他们的举动,你感受到了什么?
用我们的声音把这一家人浓浓的亲情表达出来。
小结:爸爸妈妈是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萨沙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年幼的萨沙明白吗?他产生了怎样的疑问?(交流朗读)
正因为萨沙这样的疑问,所以妈妈才回答萨沙。(引读:“要是你谁也保护不了,那你不就是最弱小的了?”)**的意思就是说(引导学生把它改成陈述句。)
萨沙听懂了**的话了吗?所以,他才(引读:“萨沙朝着蔷薇丛走去,他掀起雨衣,盖在粉红的蔷薇花上。”
此时此刻,萨沙的心情怎样?相机指导朗读“现在我该不是最弱小的了吧,妈妈?”
【设计意图】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合作交流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教师则要做个好舵手,围绕目标,指导学生开展有效学习,让学生真正在语文实践中提高语文能力。
7、分角色朗读课文。
萨沙是那样的天真、可爱,妈妈亲切、和蔼的教导引人深思。现在,小组里来分角色朗读。(哪一组读得投入,我就请哪个小组来读,我要开始观察啦!)
【设计意图】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如何让学生入境?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转变角色,把自己当成文中人物去读书,用文中人物的视角去观察,去感受,去体验,去实践,使形学生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也顺理成章地读出了人物的语气。
(三)想象倾诉,“链接”生活。
1、你喜欢萨沙吗?为什么?你还喜欢谁?
2、其实萨沙和你们一样,只是一个上小学四年级的孩子,可他却不甘心做弱小者,不愿只享受别人给予的关爱,那你们是否也曾伸出过援助之手,保护过比你弱小的生命呢?
(同桌交流后,再指名说说自己生活中保护弱小的事。教师适时点评,并引导学生联系课文中萨沙的做法,将**的话拓展为“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植物、动物或其他的东西。”)
3、听出来了,你们都有一颗爱心,让我们抬起头,挺起胸,一起自豪地说:“我不是最弱小的”
【设计意图】:语文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获得知识、发展能力,还应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凭借教材中的萨沙这个同龄人的形象,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来感受、体验学习伙伴的话,就能让学生和萨沙产生心灵的共鸣,满怀和萨沙同样的感情走出教材。
(四)作业:
1、抄摘自己欣赏的词和句。
2、遐想三四十年后的景象。
人们常说“时光如梭”“岁月如流”,假如时光已经过了三十年、四十年,还是这么一家子,还是在这样的日子里,还是在这样的森林里,出现在我们眼前的又会是怎样的情景呢?把创编的故事写下来。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想象练说、练写,将所有的积淀在此倾吐,将所有的体会予以表达,将课本知识与自身发展紧密结合。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珍惜·感动
- 我是春天的小雨点
- 我的同学
- 孔明灯
- 下雪了
- 春天
- 自我介绍
- 我最喜爱的作家——曹文轩
- 我会自己动手了
- 我的好朋友——小明
- 爱“算计”的叔叔
- 喜羊羊与灰太狼观后感
- 我
- 我最敬佩的人
- 我的好朋友小明
- 梭罗与庄子的比较
- 爱与亲密关系:一种社会学解读(下)
- 对于建筑安装企业税务筹划的思考
- 对西安综合保税区业务模式研究
- 中西之间:轴心时代文化转型的比较
- 试论关于王小波的文化想象
- 对教育公共投入差异与地方财政能力的研究
- 狄尔泰与胡塞尔
- 空性与暴力:龙树、德里达与列维纳斯不期而遇的交谈
- 对公司筹资的税收筹划分析
- 即用见体再说——哲学和哲学史背景下的思考
- 影响社会哲学的改造
- 对所得税会计研究
- 分析企业所得税的财务筹划
- 分析加强外资企业反避税审计
- 巧借省略号,挖掘学习资源──《泉水》教学片段及反思
- 听《泉水》有感
- “自主背诵”也需巧引导──《泉水》教学有感
- 泉水
- 《泉水》教学案例
- 教学《泉水》有感
- 《泉水》教学实录
- 一本练习册的故事
- 《泉水》教学反思
- 春雨沙沙
- 关于《泉水》的课后反思
- 《泉水》第二课时教学实例与评析
- 《泉水》教学杂谈
- 泉水姑娘
- 《泉水》教学一得──润物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