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课后练习> 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冲刺复习(5)

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冲刺复习(5)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1-11-17

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冲刺复习(5)

内容预览:

2010年九年级上语文期末冲刺复习5

一、阅读(60分)

(一)名句积累与运用(15分)

1.关关雎鸠,□□□□。窈窕淑女,□□□□。(《诗经.关雎》)

2.□□□□,□□□□。所谓伊人,在水之湄。(《诗经.蒹葭》)

3.□□□□□□□,秋天漠漠向昏黑。(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4.父母岁有裘葛之遗,□□□□□□。(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5.文字的魅力之一在于用语之奇,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即有这样的表现,以红旗的僵硬状态来表现天气的奇寒,这两句诗是:

□□□□□□□,□□□□□□□。

6.想当年,在中国男子足球队冲击世界杯屡遭失败的情况下,米卢出任了国家队主教练,此举可谓是□□□□□□□,□□□□□□□”

(《出师表》语句),需要有相当的勇气与胆略。

7.杜甫是一位忧国忧民的诗人,他的诗中无不传递着对国家与民生疾苦的关切。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体现作者经历了安史之乱,见万民涂炭,因心系国家而无法安眠的诗句是:□□□□□□□,□□□□□□□。

8.走进古诗文的天地,我们会感受到文人骚客虽身处逆境却仍心怀天下的博大胸襟,请从你的积累中写出含有上述内容的连续两句诗文名句,并标明作者或题目。

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或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甲)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0分)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偏,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9.本文选自《____________》,这本书相传是由春秋时__________所作。(1分)

10.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2分)所作。(1分)

①又何间焉( ) ②小惠未偏( )

③小大之狱( ) ④望其旗靡( )

11.曹刿在面对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请见庄公,却遭到了乡人的劝阻,文中这样安排有何用意呢?(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孟子论述决定战争胜负的三个要素是天时、地利、人和。决定长勺之战的胜负的要素是“人和”,请你从文中找出体现这一观点的句子,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曹刿认为此次作战的先决条件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本文,相信曹刿这一人物形象已深深印在你的脑海中,他身上有很多的精神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作为当代中学生,你认为我们可以从他身上学习些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阅读下文,回答问题。(5分)

贞观十年,唐太宗谓侍臣曰:“帝王之业,草创与守成孰难?”尚书左仆射④房玄龄对曰:“天地草昧②,群雄竞起,攻破乃降,战胜乃克。由此言之,草创为难。”魏征对曰:“帝王之起,必承衰乱,覆彼昏狡③,百姓乐推,四海归命,天授人与,乃不为难。然既得之后,志趣骄逸,百姓欲静而徭役不休,百姓凋残而侈务不息,国之衰蔽,恒由此起。以斯而言,守成则难。”太宗曰:“玄龄昔从我定天下,备尝艰苦,出万死而遇一生,所以见草创之难也。魏征与我安天下,虑生骄逸之端,必践危亡之地,所以见守成之难也。今草创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者,当思与公等慎之。”

(选自《贞观政要·君道》)

【注释】①左仆射(批叶):尚书省副长官,相当宰相,副总理。②草昧:蒙昧未开化的状况,这里譬喻乱世混沌。③昏狡:昏庸害民。昏,昏愦;狡,伤害。

14.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分)

①草创与守成孰难( ) ②恒由此起( )

15.房玄龄与魏征对唐太宗提出的问题各持己见,原因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唐太宗在点评了房、魏二人的观点后,更赞同谁的观点?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唐太宗是一个什么样的人?(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25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不识

张晓凤

家人至亲,我们自以为极亲爱极了解,其实我们所知道的也只是肤表的事件而不是刻骨的感觉。

父亲的追思会上,我问弟弟:“追述生平,就由你来吧,你是儿子。”弟弟沉吟了一下,说:“我可以,不过我觉得你知道的事情更多些,有些事情,我们小

的没赶上。”

然而,我真的明白父亲吗?我曾认识过父亲吗?我愕然,不知怎么回答。

“小的时候,家里穷,除了过年,平时都没有肉吃。如果有客人来,就去熟肉铺子里切一点肉,偶尔有个挑担子卖花生米的人经过,我们小孩子就跟着那人走。没得吃,看看也是好的,我们就这样跟着跟着,一直走,都走到隔壁庄子去了,就是舍不得回头。”那是我所知道的,他最早的童年故事。我有时忍不住,想掏把钱塞给那九十年前的馋嘴小男孩,想买一把花生米填填他的嘴……

我问我自己,你真的了解那小男孩吗?还是你只不过是在听故事?如果你不曾穷过饿过,那小男孩巴巴的眼神你又怎么读得懂呢?

读完徐州城里的第七师范的附小,他打算读第七师范,家人带他去见一位堂叔,目的是借钱。

堂叔站起身来,从一把旧铜壶里掏出二十二_.块银元。

堂叔的那二十一块银元改变了父亲的一生。

我很想追上前去看一看那目光炯炯的少年,我很想看一看那堂叔看着他的爱怜的眼神。他必是族人中最聪明的孩子,堂叔才慨然答应借钱的吧!…一一

然而,我真的认识那孩子吗?那个捧着二十一块银元来到这个世界打天下的孩子。

我平生读书不过只求随缘尽兴而已,我大概不能懂得那一心苦读求上进的人。那孩子,我不能算是深识他。“台湾出的东西,就是没老家的好!”父亲总爱这么感叹。

我有点反感,为什么他一定要坚持老家的东西比这里好呢?他离开老家都已经这么多年了。

“老家没有的就不说了,咱说有的,譬如这香椿。”他指着院子里的香椿树,“台湾的,长这么细细小小一株。在我们老家,那可是和榕树一样的大树咧!而且台湾属于热带,一年到头都能长新芽,那芽也就不嫩了。在我们老家,只有春天才冒得出新芽来。忽然一下,所有的嫩芽全冒出来了,又厚又多汁,大人小孩全来采呀,采下来用盐一揉,放在格架上晾,那架子上腌出来的卤汁就呼噜呼噜地一直流,下面就用盆接着,那卤汁下起面来,那个香呀……”

……但父亲形容香椿在腌制过程中竟会“呼噜--呼噜--”流汁,我被他言语中的拟声词所惊动。那香椿树竞在我心里成为一座地标,我每次都循着那株树去寻找父亲的故乡。但我真的明白那棵树吗?父亲晚年,我推轮椅带他上南京中山陵,只因他曾跟我说过:“总理下葬的时候,我是军校学生,上面在我们中间选了些人去抬棺材,我被选上了……”他对总理一心崇敬--这一点,恐怕我也无法十分了然。我当然也同意孙中山是可佩服的,但恐怕未必那么百分之百地心悦诚服。“我们,那个时候……读了总理的书…···觉得他讲的才是真有道理……”能有一人令你死心塌地,生死追随,父亲应该是幸福的--而这种幸福,我并不能完全体会。

年轻时的父亲,有一次去打猎。一枪射出,一只小鸟应声而落,他捡起一看,小鸟已肚破肠流。他手里提着那温热的尸体,看着那腹腔之内一一俱全的五脏,忽然决定终其一生不再射猎。

父亲在同事间并不是一个好相处的人。听母亲说,有人给他起了个外号叫“杠子手”,意思是耿直不圆转。他听了也不气,只笑笑说“山易改,性难移”,从来不屑于改正。然而在那个清晨,在树林里,对一只小鸟,他却生出慈柔之心,发誓从此不射猎。父亲的性格如铁如钢,却也如风如水--我何尝真正了解过他?

《红楼梦》第一百二十回,贾政眼看着光头赤脚、身披红斗篷的宝玉向他拜了四拜,转身而去,消失在茫茫雪原,说:“竟哄了老太太十九年,如今叫我才明白--”贾府上下数百人,谁又曾明白宝玉呢?家人之间,亦未必真能互相理解吧?我于我父亲,想来也是如此无知无识。他的悲喜、他的起落、他的得意与哀伤、他的憾恨与自足,我哪里都能一一探知、一一感同身受呢?蒲公英的绒球能叙述花托吗?不,它只知道自已在一阵风后身不由己地和花托相失相散了,它只记得叶嫩花初之际,被轻轻托住的安全的感觉。它只知道,后来,一切就都散了,胜利的也许是生命本身,大地上的某处,会有新的蒲公英冒出来。我终于明白,我还是不能明白父亲。至亲如父女,也只能如此。我觉得痛,却亦转觉释然,为我本来就不能认识的生命,为我本来就不能认识的死亡,以及不曾真正认识的父亲。原来没有谁可以彻骨认识谁,原来,我也只是如此无知无识。

17.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2分)

①炯炯( ) ②嫩芽( ) ③腌制( ) ④耿直( )

18.追述生平,作者选取了父亲一生的几个片段,请你试着根据作者的记述,简要地概括一下作者父亲的生平。(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听到父亲最早的童年故事,作者说自己“有时忍不住,想掏把钱塞给那个九十年前的馋嘴小男孩,想买一把花生米填填他的嘴……,样理解作者的这种想法?(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在作者看来,她读书的目的与父亲当年读书的目的有怎样的不同?你怎样理解二人之间的这种不同?(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父亲的性格如铁如钢,却也如风如水”一句中“如风如水’’是指什么而言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文题为“不识”,作者在述及父亲平生之事时,对“不识’’有诸多的照应语句,请你找找,说说这些照应的语句在行文上有什么样的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作者在文末有一段充满诗意的话:“蒲公英的绒球能叙述花托吗?不,它只知道自己在一阵风后身不由己地和花托相失相散了,它只记得叶嫩花初之际,被轻轻托住的安全的感觉。它只知道,后来,一切就都散了,胜利的也许是生命本身,大地上的某处,会有新的蒲公英冒出来。如果去掉,好不好?说说你的理解。(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著阅读(5分)

阅读下面选文,回答问题。

袭人听了,便忙到潇湘馆来,见紫鹃正伏侍黛玉吃药,也顾不得什么,便走上来问紫鹃道:“你才和我们宝玉说了些什么话?你瞧瞧他去!你回老太太去,我也不管了!:说着,便坐在椅上。黛玉忽见袭人满面急怒,又有泪痕,举止大变,更不免也着了忙,因问怎么了。袭人定了一回,哭道:“知紫鹃姑奶奶说了些什么话。那个呆子眼也直了,手脚也冷了,话也不说了,李妈妈掐着也不疼了.已死了大半个了!连妈妈都说不中用了。那里放声大哭.只怕这会子都死了!”黛玉听此言,李妈妈乃久经老妪,说不中用了,可知必不中用,“哇’’的一声,将所服之药,一口呕出,抖肠搜肺、炙胃扇肝的,哑声大嗽了几阵。时面红发乱,目肿筋浮,喘的抬不起头来。

24.选文出自我国古典名著《_________》,作者是清代小说家_________。(1分)

25中国古典名著向来以刻画人物细腻见长。在选文中,作者运用哪些描写方法刻画了黛玉的人物形象?(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从选文对黛玉的描写中,能看出她对宝玉怎样的情感?(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综合实践与作文(60分)

(一)综合实践(10分)

27.今年是我们伟大祖国六十华诞,为此,中宣部、中央文明办等十部委向群众推荐100首爱国歌曲。为了让爱国歌曲走近每一位学生,班委会将召开“爱国歌曲大家唱”的主题班会。请你为这次班会设计一段开场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作文(50分)

28.以下两个作文,任选其一。

作文(1)题目:心头的阳光

作文(2) 阅读下面的材料,选择你感悟最深的一点,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一个小男孩和一个小女孩在玩耍。小男孩收集了很多石头,小女孩有很多糖果。

小男孩想用石头与小女孩的糖果做交换,小女孩同意了。

小男孩偷偷地把最大和最好看的石头藏了起来,把剩下的给了小女孩。而小女孩则如她允诺的那样,把所有的糖果都给了小男孩。那天晚上,小女孩睡得很香,而小男孩却彻夜难眠,他始终在想,小女孩是不是也跟他一样藏起了很多糖果。其实,如果你不能给予别人百分之百的话,你总是会怀疑别人是否给予百分之百。拿出你百分之百的诚心对待所有事情,然后睡个安稳觉吧……

作文要求:

(1)选择你最擅长的文体,结合你最熟悉的生活,抒发你最真挚的情感;

(2)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

(3)文章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

(4)不少于600字。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动物园
一件有趣的事
羊娃娃
一次有趣的“赛车旱冰”比赛
掰手腕
十二生肖
日照见闻
学会查“无字词典”
妈妈笑了
好习惯是银行利息
热闹的操场
买菜
观日食
橘子
学会了游泳
30周年校庆宣传方案
大学生社团周年庆典活动方案
高等专科学校周年校庆活动实施方案
中学周年校庆活动方案
装饰开业一周年庆典活动策划方案
职业技术学院建校周年庆典活动策划方案
陶瓷公司开业庆典活动策划方案
公司十周年庆典活动方案
婚纱摄影店开业庆典活动策划方案
大学校庆策划方案
庆祝一百周年校庆典礼活动方案
庆祝建国x周年活动方案
餐厅一周年庆典促销活动策划方案
中学十周年校庆活动方案
房地产开发公司成立周年庆典活动策划方案
罪刑法定原则中应然性与实然性的冲突法学理论论文(1)
2013年我国法学研究述评与展望(4)法学理论论文
2013年我国法学研究述评与展望(5)法学理论论文
我国物权立法不应采纳物权行为理论(3)法学理论论文(1)
20世纪中国票据立法的历史经验
2013年我国法学研究述评与展望(2)法学理论论文
2013年我国法学研究述评与展望(6)法学理论论文
辩证推理在审判实践中的运用法学理论论文(1)
浅论我国公司法修改与完善(2)法学理论论文(1)
论无过错责任原则(4)法学理论论文(1)
罪刑法定原则中应然性与实然性的冲突(2)法学理论论文(1)
浅论我国公司法修改与完善法学理论论文(1)
关于房地产抵押若干问题的思考(10)法学理论论文(1)
浅析未成年人暴力犯罪的情景预防(2)法学理论论文(1)
当代大学生犯罪之剖析(4)法学理论论文(1)
《落花生》教学设计4
《月光曲》整体感知教案设计及评析
《晏子使楚》听课摘要
《落花生》教学设计
《穷人》
《落花生》教学设计
《落花生》造句训练示例
《燕子》教学片断设计
《落花生》教学设计2
《晏子使楚》教案设计
《落花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
《落花生》
《落花生》教学设计1
《落花生》写作方法
《月光曲》第二课时讲读教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