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5
《爸爸的花儿落了》
2 爸爸的花儿落了
1.你了解作者情况吗?
林海音(1918~2001)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台湾省苗栗县。林海音的创作是丰富的,散文集《窗》(与何凡合作)、《两地》《作客美国》;散文小说合集《冬青树》;短篇小说集《烛心》《城南旧事》;长篇小说《春风》;广播剧集《薇薇的周记》,另外有《林海音自选集》《林海音童话集》;编选《中国近代作家与作品》。此外,还有许多文学评论、散文等,散见于台湾报刊。
2.测一测你的注音速度。
肿( )胀( ) 叮嘱( ) 恐惧( )
骊( )歌 花圃( )
3.文章以“爸爸的花儿落了”为题,含义为:一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另一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问答题。
(1)文章没有正面提及爸爸病危、濒死,但文中处处有伏笔。试做点分析。
(2)课文中“我”从爸爸的一席话引出对往事的回忆和眼前事的思考。阅读下面爸爸的三句话看看勾起了“我”对哪些事情的回忆,简要叙述这几件事情。
①英子,不要怕,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
②明天要早起,收拾好就到学校去,这是你在小学的最后一天了,可不能迟到。
③没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经大了,是不是?
(3)重点阅读爸爸逼“我”去上学以及毕业典礼后“我”急着回家两部分,讨论下面的问题。
①前一部分回忆表明了爸爸怎样的态度和情感?对“我”的成长有什么影响?
②想象“我”回家时所见到的情景,说说这情景预示着什么。
③“我”是不是真正感觉到自己长大了?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4)“我们是多么喜欢长高了变成大人,我们是多么怕呢!”你可能也有过这样的感受,试结合自己的体验与同学讨论:“我们”为什么既喜欢,又害怕变成大人?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5~6题。
有一天,下大雨,我醒来就知道不早了,因为爸爸已经在吃早点。我听着、望着大雨,心里愁得不得了。我上学不但要晚了,而且要被妈妈逼着穿上肥大的夹袄,(是在夏天!)踢拖着不合脚的油鞋,举着一把大油纸伞,走向学校去!想到这么不舒服的上学,我竟有勇气赖在床上不起来了。
过了一会儿,妈妈进来了。她看我还没有起床,吓了一跳,催促着我,但是我皱紧了眉头,低声向妈妈哀求说: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磨难是伪装的幸福
- 让世界记住这样一个民族
- 一路上,别忘了激情
- 锁
- 一句话的感动
- 修补你的眼睛
- 少年早识愁滋味
- 夜语
- 把学习当做快乐
- 永不言败
- 爬山
- 欣赏
- 情感的微妙
- 憾山易,憾中华民族难
- 生活,蜕变
- 秦腔流派问题思考
- 如何构建特色化的舞蹈教学体系
- 浅谈中职美术设计与制作专业教学改革
- 论使用频率对语言结构的影响
- 建筑意境的感知与创造
- 论日本文化对西方现代艺术的影响
- 数控实训改革与探索
- 浅析消费文化下的电视音乐类节目定位
- 浅析踝关节力量训练对竞技健美操的作用
- 浅析新疆麦盖提农民画
- 郭本《古代汉语》文选《齐桓公伐楚》地理知识札记两则
- 传媒领域中的音乐传播
- 浅析室内空间色彩的搭配设计
- 论古代服饰中帔帛的来源与演变
- 数码钢琴教学中学生手指能力的训练
- 文学教育对人文思想的践行
- 走进文本深处──对《哈姆雷特》选修课教学的尝试
- 用导学开辟语文课堂教学的新天地
- 认清作文指导的价值在哪儿
- 文言文自主学习的有效策略
- 不要让“字如其人”在字典里消失
- 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三种关系
- 当“异读”成为一种教学现象
- 理想的语文课不应忽略的特质
- 小议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的训练
- 盛新凤 《如梦令》课堂实录及我的点评
- 李吉林:情境作文有情有境导童稚
- 从知识填充到智慧储能
- 回到原点:小学语文教育的儿童文学化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