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论文> 其他论文> 郭本《古代汉语》文选《齐桓公伐楚》地理知识札记两则

郭本《古代汉语》文选《齐桓公伐楚》地理知识札记两则

摘 要:郭锡良先生主编的1999年版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古代汉语》文选《齐桓公伐楚》的注释:“召康公”和“方城”存在着不妥之处。召康公经历了两次分封:先封于召,后来改到郾。“方城”是楚长城而非山名。

关键词:古代汉语;文选;齐桓公伐楚;地理知识

古代的地理是一门专门的学问。我国古代关于地理方面的著作很多,《山海经》、《汉书・地理志》、《水经注》、《读史方舆纪要》、《元和郡县志》、《徐霞客游记》为我们熟知,这些著作是我们读懂古文中地理名词的重要依据,但它们只给我们提供浩瀚的资料,对于某个地名的选取,还得靠联系上下文、参考史料、认真斟酌,以免造成选址不当。

郭锡良先生主编的商务印书馆出版的1999年版的《古代汉语》涉及到很多地理知识方面的讲解,对我们学习古代地理知识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但其中还有一些瑕疵。文选《齐桓公伐楚》中关于“召康公”和“方城”的注释就存在着一定的失误。

一、燕国的疆域问题

《齐桓公伐楚》:“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太公曰……”

原注:“召康公:周文王庶子,名],食邑在召(今陕西凤翔县)。武王时封于北燕(今河南省郾城县东)。”

召康公是燕国的开国君主,经历了两次分封,最初封于召,后来改到郾。原注的说法,首先是极易让我们认为“食邑”和“封地”不同;其次是没讲清楚召康公的封地演变,致使后面的“古代汉语常识部分”部分“古代的地理”所介绍的周初分封时十二个主要的诸侯国极其都城“燕:蓟(今北京市)”的说法显得很突兀。

因此,在这里,我们就有必要弄清楚召公的封地演变和燕国的疆域问题。

(一)召康公封于召

召康公是周王室分封时北燕国的开国君主,“[集解]世本曰:“居北燕。”宋忠曰:“有南燕,故云北燕。”①我们提到他时,多数时候单称召公,有时称召康公、召伯、召公]。“召公]与周同姓,姓姬氏。周武王之灭纣,封召公于北燕。[集解]谯周曰:周之支族,食邑于召,谓之召公。[索引]召者,畿内菜地。]始食于召,故曰召公。”②“]”是其名,“召”则是他的受封地,即“食邑”的地名。

那么,“召”在哪里呢?

《水经注・卷十八》载:“雍水又东经召亭南,世谓之树川,盖、召树声相近,误耳。亭,故召公之采邑也。京相播日:亭在周城南五十里。后汉郡国志曰d县有召公亭,谓此也。”王先谦校:

“周者禹贡雍州,岐山之阳地名,今属右扶风美阳县。史记燕召公世家注谯周云:周之支族食采于召,谓之召公。索引曰:召者畿内采地]始食于召,故曰召公。或说者以为文王受命,取岐周故墟周、召地分爵二公,故诗有周南、召南,言皆在岐山之阳,故言南也。魏书地形志武功郡美阳县有邵亭方舆纪要、凤翔县府凤翔县有召城亦曰召亭是也。”③

《诗・周南召南谱》:“周召者禹贡雍州岐山之阳地名。”

据《禹贡》“雍州”载,“召”在今陕甘一带,岐山在今陕西岐山县北。“岐山之阳”即岐山之南,那么“召”的位置,约位于今陕西省岐山县一带。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杜预注曰:“召,采地,扶风雍县东南有召亭。《括地志》:“邵亭故城在岐州岐山县西南十里。”

又“或说者以为文王受命,取岐周故墟周、召地分爵二公,故诗有周召二南,言皆在岐山之阳,故言南也。”④

《诗・周南召南谱》:“文王受命,作邑于丰,乃分歧邦周召之地为周公旦、召公]之采地,施先公之教于己所职之国。”周文王迁都于“丰”,将原岐山地区的周、召二地分给周公旦、召公]作为他们的采邑。

从以上可以看出,召公的最初封于“召”,约在今陕西省的岐山县一带。

(二)召康公后代迁往燕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周朝地域的扩大,燕国往北迁,定都“蓟”,即现在的北京市,燕国疆域相对固定下来,这就有了后来的战国七雄区域图中燕国首都在“蓟”的标识,但1999年版商务印书馆出版的郭锡良先生主编《古代汉语》“古代汉语常识部分”部分“古代的地理”所介绍的周初分封时十二个主要的诸侯国及其都城“燕:蓟(今北京市)”,周初分封时燕国领土还不至“蓟”,定都为“蓟”应是后来的事情。

近年来,不断有春秋战国时期的墓葬群在北京市被发掘,这些墓主都指向了燕国王侯、贵族,特别是琉璃河商周遗址墓的发现,是燕国定都于“蓟”的有力证据,但这是有一个过程的。

关于论述最初燕国的首都问题,影响最大的当属《史记》,郭锡良先就是引用了它的材料而出错。

“封召公]于燕。[集解]封帝尧之后于蓟,封召公]于燕,观其文稍似重也。水经注云蓟城内西北隅有蓟丘,因取名焉。括地志云:‘燕山在幽州渔阳县东南六十里。徐才宗国都城记云周武王封召公]于燕,地在燕山之野,故取名焉。’按:周封以五等之爵,蓟、燕二国俱武王立,因燕山、蓟丘为名,其地足自立国。蓟微燕盛,乃并蓟居之,蓟名遂绝焉。今幽州蓟县,古燕国也。”⑤这是分封初期“燕”的首都在“蓟”的源头,

又有“[案]燕山在今蓟县东南五十五里,与玉田、遵化接界。然疑周初燕国并不在此,正义盖强为之说。”⑥“[案]召公,周之宗亲,不远封僻壤。盖春秋何时,燕徙而北,乃井蓟,立国于此。”⑦

周初,召公封在“召”,位于周王朝中心地带,后来燕国的领土发生变化了,但并没有很快定都“蓟”,“齐桓公出兵北伐山戎取得胜利,山戎被赶到孤竹国以外地区(今河北卢龙),从此,燕国才安顿下来,乘势占据了蓟地(今北京市),并与齐国协商,把被山戎占据的今河北沧州至天津市一带地区划归燕国,同时燕国也答应‘复修召公之法’,如期向东周天子称臣纳贡。”⑧

自此,燕国得以安定下来,同时“蓟县”作为燕国的首都的事实就此确定。 综上所述,原注是因为没把召康公的封地的演变讲清楚,使得该“文选”注释不易被人理解,最终还导致了该教材“古代汉语常识部分”部分“古代的地理”知识的错误。

二、“方城”是楚长城

《齐桓公伐楚》:“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

原注:“方城:山名,在今河南叶县南。”

从史实上看:“方城”是一段楚长城,而不是一座山。

原注出自《左传》杜预注:“方城山,在南阳叶县南,以言竞土之远也。”杜预的注具有权威性,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王宁主编的《古代汉语》都依了此注。

除“方城:山名,在今河南叶县南”这一说法外,“方城”还有其它说法:

其一,“方城”:“方城山,即指桐柏山、大别山等山脉。”⑨

其二,“方城,春秋时楚国所筑长城,北起河南省方城县北南至今泌阳县东北。”⑨

其一的说法过于笼统,后者则指出了“方城”是一段长城。

《汉书・地理志》“南阳郡叶,楚叶公邑,有长城,号曰方城”、《荀子・议兵》“(楚人)汝颍以为险,江汉以为池,限之以邓林,缘之以方城”。可见,楚国确实有“方城”,但它是长城。

由此可见,先有“方城”长城后有“方城”地名。现在的“小顶山”无论从地形、还是山势上看都不能称之为要塞,但《淮南子・地形训》却将其列为九塞之一。九塞为兵家必争之地,易守难攻,“方城”位列其中,就是因为它有“方城”长城扼守,当然,这些古长城已在岁月和风沙中消失了,仅留遗址。

方城塞位于今方城县独树镇中信庄村南岭,是楚长城大关口遗址,河南省人民政府于2003年把此处列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区,并立纪念碑,上书:“楚长城大关口遗址”。

又《辞海》“方城”条:“①春秋时楚国所筑长城,北起今河南方城北,南至今泌阳东北。战国时又展筑,自今方城北西向循伏牛山脉,折南循白河、湍河间分水岭至今邓州市北。楚恃以守卫其北境。”

目前史学界公认的楚长城就是自今方城北至今泌阳东北这段长城,它是公元前688年楚文王伐申复又伐邓后开始修筑的,它是楚长城中最早的一段,这一道长城正好处在当时楚国都城郢都的西北和东北面,对于防御较为强大的诸侯邻国秦、晋、齐、韩、魏等的进攻起到很好的作用。

“齐、晋、秦、魏、韩等国多次伐楚,即使楚国大败,也因有长城阻挡而本土不受侵掠,元气不伤。唯吴国于公元前506年避开楚长城从南方进攻楚国,攻入楚国都城,才使楚国一蹶不振。”B13“公元前656年命屈完与齐桓公盟于召陵,号为楚方城的楚长城已经成为楚国的重要屏障。”B14由此可见,楚国的这段“方城”长城对楚国防御工事非常重要,也是楚国得以完好的屏障,屈完敢对齐桓公说“方城以为池”是底气十足的。

现任中国长城学会副会长、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专家组组长,长城学和古建筑学专家罗哲文先生亦引用了“齐桓公伐楚”这个史实来证明楚国“方城”长城的防御效果:

“根据历史记载,最早修筑长城的是楚国。楚长城在历史文献记载上称作‘方城’。《左传》上记载有这样一个故事:公元前656年(楚成王十六年),齐国要进兵攻打楚国,军队已经到了‘陉’这个地方,楚成王派了屈完去迎敌,到了召陵这个地方,屈完对齐侯说,你如果真正要想打一张的话,楚国有方城可以作为城防,有汉水作为城池,足可以抵挡一阵子。齐侯见楚防御工事果然坚固,只好收兵。”B15

又《方城县志》里面没有“方城山”的记载,这么有名的一座山在“县志”中无载只能证明一个事实,那就是该地没有这座山。

综上所述,在《齐桓公伐楚》时期,“方城”并不是地名,它是一段楚长城。后来把“方城”作为地名是受“方城”长城的影响。

以上是郭锡良先生主编的1999年版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古代汉语》文选《齐桓公伐楚》注释中存在的两个地理知识方面的小问题,在此提出,这并非是对该教材的否定,而是因太喜欢这部教材,希望它更加完美,对我们的古代汉语教学产生更加深远的影响。(作者单位:普洱学院中文系)

注释:

③ [元]郦道元著,[清]王先谦校.水经注[M].成都:巴蜀出版社,1985:三二三――三二四.

⑥ ⑦钱穆.史记地名考[M].北京:中华书局,2001:九四九; 九五五.

⑧ 赵庭秀.早期燕国的世系与疆域探幽[J].河北学刊1993(4),111.

⑨ 张文学.五经全译:春秋左传[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3:171.

⑩ 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61.

参考文献

[1] 郭锡良等,古代汉语[M],北京:中华书局,1999.

[2] [汉]司马迁著.史记・燕召公世家第四(简体字本)[M].北京:中华书局,1999.

[3] [元]郦道元著,[清]王先谦校.水经注[M].成都:巴蜀出版社,1985.

[4] 钱穆.史记地名考[M].北京:中华书局,2001.

[5] 张文学.五经全译:春秋左传[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3.

[6] 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7] 罗哲文.长城[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妈妈的唠叨
题目:游黄山
珍惜美好时光
毒品猛于虎
读《小萝卜头》有感
妈妈,我想对你说
桂花飘香
别拿生命开玩笑
为毒品敲响丧钟
我的爷爷
神 圣的爱
我那个悔啊......
反败为胜的感觉真好
我为什么不脸红
游灵渠
述职报告模板
中小学个人述职报告范文
小学部教务主任述职报告
计算机系学生科协主席述职报告
学生会主席述职报告
音乐学科述职报告
计算机管理员述职报告
述职报告的写作结构
学校校长述职报告
财校主管述职报告
中学教师个人述职报告
个人述职报告范文
工会述职报告
述职报告的写作格式
教务主任述职报告教务主任述职报告
论中国卡通品牌的发展
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浅析《等待戈多》中的反讽
网络直销引发的渠道冲突与管理策略研究
与时俱进丰富和发展邓小平党的建设理论
对高职院校市场营销课程实践的探索
关于现实社会主义与落后国家现代化模式刍议
浅谈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我国道德建设的丰富和发展
汽车网络营销体系构建研究
浅谈营销外包中EOP的创新与实践
浅析小型美容院网络团购营销策略
浅谈经济型酒店的品牌营销
试论市场营销专业文化建设初探
党的十六大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收入分配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关于福建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述评
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开展大学西班牙语口语教学
《小英雄雨来》教学设计二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综合资料
《小英雄雨来》教学设计七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六
《夜莺的歌声》教学建议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五
《夜莺的歌声》教学片段
《小英雄雨来》教学设计五
《夜莺的歌声》一课中的修辞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八
《蝙蝠和雷达》教学设计四
《夜莺的歌声》教后感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七
《夜莺的歌声》:紧扣“歌”字读课文
《小英雄雨来》综合资料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