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7
《植物妈妈有办法》教案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
2、能正确读写要求学会的词语。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了解蒲公英、苍耳、豌豆传播种子的有趣方式,激发学生观察事物和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二、教材说明
这是一首以自然常识为内容的诗歌。全诗共五节。第一节提出问题:植物靠什么办法传播种子;第二、三、四节分别讲蒲公英、苍耳、豌豆传播种子的方法;第五节讲只要细心观察就能获得许多知识。诗中把植物当作人来写,读起来亲切、有趣。
课文还配有三幅插图,形象地描绘出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习生字词,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三、教学建议
(一)课前准备
1、生字、新词卡片和课文朗读录音带。有条件的学校,可准备蒲公英、苍耳、豌豆等实物标本,也可制作课件,用动画形式展现植物传播种子的过程。
2、让学生利用各种渠道了解、收集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二)识字、写字教学。
1、识字教学。
重点指导以下生字的读音和字形。
降:多音字,在本课读jiànɡ。
苍:是平舌音,不要读成chānɡ。
乘、炸、察:翘舌音,不要读成平舌音。
旅:右边的笔顺是。
降:右上是折文儿,不是反文儿。
乘:笔顺是乘。可用“北”字中间加个“禾”的方法记字形。
苍:人字头下边的部件是“”,不是“巳”。
察:第八笔是“横撇”。
“娃、洼、炸”三个字,可用熟字“蛙、作”换偏旁的方法记字形。
2、写字教学。
“旅、降、乘、察”四个字比较难写,也不容易写好,要重点指导。
(三)词句教学
本课的词语可以采取多种方法让学生理解。有的词语可以联系上下文理解,如:降落伞、乘着风、准备;有的词语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去理解,如:告别、旅行;有的词语需要老师帮助理解,如:铠甲(古代士兵穿的铁衣。本课指苍耳种子外面的硬壳)、四海为家(本课指到处生根发芽)。
对于诗句的理解,不宜采取分析讲解的方法,应让学生多读,通过读来了解意思。
(四)朗读、背诵指导
课文可以采用“引读法”引导学生去朗读感受。
诗句中的几个长句子要给以指导,如:
“孩子们就乘着风/纷纷出发。”
“她给孩子穿上/带刺的/铠甲。”
“孩子们/就蹦着跳着/离开妈妈。”
“植物妈妈的办法/很多/很多。”
“植物要旅行/靠的啥办法?”这句话要读出疑问的语气。
“把它送给自己的娃娃”这句话要读出妈妈对孩子的喜爱心情。
练习背诵时,只要依次记住蒲公英——苍耳——豌豆传播种子的办法就成功了一半,再把首尾两节诗句记住就能完成全诗的背诵。也可以让学生先借助图的提示进行试背,再离开图进行背诵。
(五)练习提示
第四题要在学生课前收集资料的基础上进行交流。教师可启发学生思考:在你观察或了解的植物中,除了课文讲的借助风吹、动物带和太阳晒这三种方法以外,还有哪些传播种子的办法?
(六)扩展活动
利用秋游,到大自然中观察、收集植物种子,了解其传播方法。每人准备一种,仿照课文的表达方式说一说。
(七)课时安排
教学本课可用2课时。
四、教学设计举例
(一)读课题,引导学生质疑:“植物妈妈”指什么?(指能传播种子,繁衍后代的植物)她有些什么办法?通过质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自读全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三)默读课文,画出生字,把生字多读几遍。
(四)同桌互查生字读音,老师用卡片抽查读音情况。
(五)听老师范读(或放录音),想想课文讲了什么,画出不理解的地方。
(六)读第一节,了解“孩子(植物种子)、长大(种子成熟)、四海为家”的意思。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的家
- 美丽的北海
- 我心爱的洋娃娃
- 一件淘气的事
- 谁能吹开纸
- 一件有趣的事
- 洗红领巾
- 美丽的荷花图
- 上网学的乐趣
- 可爱的“小狗”钱罐
- 下围棋
- 快乐的新年
- 上网学的乐趣
- 保护我的鸡蛋宝宝
- 一次别开生面的辩论会
- 独立审计付款方式探讨
- 内部控制环境及其优化
- 绅士与赈灾分析
- 对真实性审计几个理论问题的认识
- 环境审计研究(上)
- 从IT审计看审计学科发展与技术审计时代的到来
- 议审计理论结构的逻辑起点
- 论电子商务时代的网络审计
- 清朝前期湖南民间的灾异观
- 分析“天人合一”的生态美学内涵探讨的意义
- 风险导向型审计一与道德风险
- 现代网络通讯产生前的社会生产力与科学技术基础
- 米禁的发展历程
- 上市公司审计中常见的风险信号与风险领域
- 弗莱的文化理论价值分析
- 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杂谈
- 课堂观摩视点收获与评价借鉴与反思
- 抛砖引玉──评王琦老师《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实录
- 我教《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实录
- 关于“语文味”──评王琦老师《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 关于一个标点符号的讨论
- 回归语言 语文本色──反思蓝淑华执教《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实录
-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反思
-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实录
- 评《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一课
- 以读激情,以情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