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5-18
《少年闰土》 教案教学设计
《少年闰土》第一时的教学
浙江 翁善庆
--------------------------------------------------------------------------------
《少年闰土》是小学高年级的一篇传统课文。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认识少年闰土知识丰富、活泼可爱、聪明能干的特点。在第一课时教学中,我让学生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重点理解闰土的“知识丰富”。教学过程概述如下:
一、初读课文,认识特点
(略)
二、直入重点,理解“知识丰富”
(一)找“事情”,理解“知识丰富”之一--知道得“多”
1.师述:读了课文,我们知道闰土勇敢机警、知识丰富、聪明能干,那你喜欢闰土特点的哪一个方面呢?(根据学生的发言,相机引导学生学习“知识丰富”。)
2、轻声读课文,找一找,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写出了闰土的“知识丰富”?(找出6-16自然段)
3.快速读这一部分,思考:这里闰土说了哪些事?文中哪一句话直接点出了闰土的“知识丰富”?
(“雪地捕鸟”“看瓜刺猹”“捡贝壳”“看跳鱼儿”)(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事)
4.“无穷无尽”是什么意思?它说明了什么?(多;闰土知道的事情多,说明他“知识丰富”。)
5.小结:从上面的讨论,可以看出闰土知道的事情是无穷无尽的,从这个“多”可以看出闰土的“知识丰富”。这是今天我们学习的第一个方面。
(二)品词句,理解“知识丰富”之二--知道得“详细”
1.再仔细读这一段,想一想,这四件事当中,哪几件事写得特别详细呢?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举例说说。
2.讨论汇报。
“雪地捕鸟”。闰土十分熟悉捕鸟的过程,还用了非常贴切的动词,如:扫出支起撒下一拉……
“看瓜刺猹”。绘声绘色描述:啦啦地响油一般的滑……
3.刚才我们重点讨论了雪地捕鸟和看瓜刺猹这两件事,从闰土绘声绘色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知道闰土对海边的农村生活是知道得多么详细啊!这对表现闰土的“知识丰富”,你又悟出了什么?
(闰土知道的事情不但多,而且对每件事知道得十分详细,这“详细”是他知识丰富的第二个方面。)
(三)体会“三个不知道”,理解“知识丰富”之三--以“少”衬“多”
1.快速读这一段话,想一想这四件事,课文是用什么方式表达出来的?(我和闰土的对话)
2.请大家找一找“我”和闰土的对话句子,并用“”画出来。自由地轻声读读,读后交流。
3.因为闰土亲身经历了这些事,知道得十分详细,所以说得绘声绘色,我们大家也来绘声绘色的读一读闰土的话。(运用多种形式读:指名读;齐读;分角色读……)
4.这一段除了写我们刚才读的“我”和闰土的对话以外,还写了什么?
(让学生找出“我”三个“不知道”的自然段)
5.请大家朗读这三个自然段,思考:这三个自然段反映了“我”的什么特点?(见识很少)你是从哪些词句中看出来的?(“我”并不知道;素不知道;所不知道的。)
6.再仔细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画出有关的词句,并说说理由。
出示:“我并不知道”的是什么?
“我素不知道”的是什么?
“我所不知道”的是什么?
(在学生自学讨论的基础上,理解“无端、如许、先前、单知道、往常的朋友”等词语,重点理解句子:“……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四角的天空”。)
7.师述:刚才我们讨论了这三个自然段,从三个“不知道”了解了“我”和闰土相比,感到见识少。那么大家再想一想,这三个自然段写“我”的见识少,这与表现闰土的知识丰富又有什么作用呢?(加强对比,以“我”的“少”突出闰土的“知识丰富”。这是表现闰土“知识丰富”的第三个方面。)
8.小结并引入下课时。
评析
本课时教学,有以下几个特点:1.在学生读通课文的基础上,抓住一点,重其所重,运用多种方式,让学生理解“知识丰富”,避免了面面俱到的分析讲解;2.在理解“知识丰富”时,从知道得“多”到知道得“详细”,再体会“三个不知道”,从内容到写法,由易到难,剥笋式地层层展开,并有机地结合重点词句的品味,学生学得扎实;3.通过学生反复的读、仔细的找,认真的思,热烈的议,教师穿针引线,只作适当点拨,使课堂结构动静交替,张弛有度,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
资料提供者: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要做一个善良的人
- 读《聪明的山羊》有感
- 阳光总在风雨后
- 缝扣子的快乐
- 看泥鳅测天气
- 快乐的暑假
- 小白兔和小松鼠
- 六一儿童节
- 家里着火了
- 知错就改的好孩子
- 大松树生病了
- 大树爷爷生病了
- 我爱妈妈
- 书中有悟
- 快乐的比赛
- 现代音乐美学思想探微
- 欣赏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理解音乐
- 试论普罗科菲耶夫钢琴奏鸣曲创作特征分析
- 陕北民歌及其代表作《兰花花》
- ABCUpload上传组件在城市交通信息系统中的应用
- 中平能化集团平煤股份一矿戊
- 浅论想象力和心理素质在小提琴演奏中的作用
- 试析美声唱法中国化——秉承传统,洋为中用
- 论析音乐的特殊功能 走出音乐教育的误区
- 混凝土(交通工程)质量通病采取的措施
- 浅析音乐在艺术体操动作节奏中的作用
- 浅谈特大桥混凝土施工的技术控制
- 浅析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造价控制的实施要点
- 剧目片断中重唱伴奏的声效设计
- 轨道交通项目中采用BT模式确定工程造价方法探讨
- 《最大的“书”》教学设计七(A/B案)
- 《雷雨》教学札记一
- 《雷雨》教学设计十四
- 《雷雨》教学设计八
- 《最大的“书”》教学设计五
- 《雷雨》教学札记二
- 《最大的“书”》教学设计八
- 《雷雨》教学设计十五
- 《最大的“书”》教学设计十
- 《雷雨》教学设计七
- 《雷雨》教学设计片段
- 《雷雨》教学设计二
- 《最大的“书”》教学设计四
- 《雷雨》:“识字”教学,不再枯燥
- 《雷雨》教学设计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