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3-23
《称象》
课程目标:学生通过八种智能模式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并从中感受到曹操爱动脑筋、善于观察、富于联想的品质。
对学习者的预期成果:读懂课文,能以语文、逻辑-数学、音乐、身体-运动等方式展示自己对课文的理解。
教室资源:
①聪明故事系列。
②《聪明的一休》歌曲。
③《称象》纸片教具:用硬纸片剪一头大象,画上眼睛、耳朵等;剪一条大船,涂上黄色;剪一截水面,画上蓝色的水纹;剪一块梯形,画上灰色的石头。教具的大小要易于操作,便于观察。
④投影仪。
学生课前必要的准备:
①集中识字。
a用硬纸板制作字盘,上面分画13格,分别写上本课的13个字,转盘中间钻个孔,削一根又短又细的竹签做中间的轴,让纸版能转动,在黑板某一处作个记号,把转字盘放置在指定位置,转动后停下,学生快速说出停在记号处的是什么字。
b生活中,你在那些地方看到过这些字,记录下来,小组内交流。
②初步的小组合作意识、技能。
其他建议:班级人数在40以内为宜。
[学习活动]
语文活动:阅读、理解课文,说说读后的体会;
逻辑-数学:提供数据,模拟测算大象的重量;
身体-空间:创造性地配乐表演曹操称象的过程;
音乐:让学生依据课文重新编写《聪明的一休》歌词,表达学习课文(第五组学习专题)后的感受。
自省:想一想,自己应该向司马光、曹操等人学习什么?
[学习活动(续)及评价方式]
多元智能学案
一、导入
1、导语(幻灯出示“称象”图):同学们,这篇课文讲得是一个7岁的小朋友称象的故事,这个故事大家想不想听。(板书课题)
2、导读:
(1)学生质疑:读了课题,你想了解些什么或者有什么疑问?
(2)教师归纳问题并鼓励学生带着疑问听教师朗读课文(也可自己阅读)。
二、建议学习方式,分类解决问题。
第一类问题:是何what:一些表示事实内容的问题。
基本概念:说明是什么,有关本质、实质、要素,在答案中含有事实性要素。
学习的基本方式:信息搜集、记忆
导例:“称”是什么?“称”是什么样的?
本题建议学习方式:教师联系图片直接讲解;学生自己查阅资料。
第二类问题:为何why:一些表示目的与理由的问题。
基本概念:说明为什么,有关目的、价值、意义、理由的问题。
学习的基本方式:信息搜集,也可以通过探究获得。
导例:为什么曹操不采用官员建议的办法?
本题建议学习方式:小组讨论
第三类问题:如何how:一些表示方法、途径与状态的问题。
基本概念:说明怎么样,用什么方法、手段、途径:处于怎么样的状态或情况等问题。如果是表示一种方式,通常需要了解其过程。如果是表示一种状态,通常需要了解其具体的程度。
学习的基本方式:方式——做中学,也就是只有通过经历才能获得经验;状态——体验中学习
导例:曹冲是怎样称象的?
本题建议学习方式:利用教具,小组讨论练习曹冲称象的过程(第一步:赶大象上船,在船身下沉处画条线;第二步:赶象上岸,装石头,装到画线处为止;第三步:称船上的石头的重量;第四步:把石头的重量加起来,就指导大象有多重了。)
第四类问题:若何if:一些表示情境条件变化的问题。
基本概念:当条件发生变化时,如果,要是,是否,即使的情况下的问题。
学习的基本方式:猜想,情境中学习,发散与创造性地学习。
导例:假如你在场,你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搬石头费力,不如改成装猪、羊等动物;让人上船,比赶动物更方便……)
本题建议学习方式:小组讨论或请教他人;教师提供思考方向。
三、交流自读收获。
1、谁愿意将课文的故事讲给其他同学听?
2、你从这个故事中了解了什么,受到什么教育请结合本单元学过的课文说说。
3、你对课文还有什么疑问,请在小组里讨论、解决,有必要可与其它小组交流或请老师帮助。
4、再次朗读课文,把自己的感情表达出来。
四、小组合作,选择适合于自组的方式展示学习成果,表达对课文的理解或读后的感受。
教师用生动的形式出示提供的展示方式:
*演讲:读了这篇课文,你想说些什么?
*表演:角色可以是官员、曹冲、曹操等。
*测算:教师提供石头的重量和石头的树木,算出大象的重量,此题可不断变换条件作为课外延伸。
*歌唱:采用自己熟悉的曲调的节奏和旋律,填写适合于课文内容的歌词,如“聪明的一休”并歌唱。
1、小组合作、准备、排练。
2、各小组展示学习成果,在全班进行交流。
注意:认真倾听、观看他人的展示,并作评价,评出“小一休”、“小画家”、“小演员”。
五、教师总结、布置作业。
※作业:
★阅读教师提供或自己收集的聪明故事,与家长或同学交流。并摘录上面的生字
★★想一想自己在生活中做过什么聪明的事,并试着用文字和拼音把它记录下来(选做题)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原来这是一场梦
- 我有步步高点读学习机了
- 看日食
- 我有许多的纸
- 喜羊羊与灰太狼——优点强化机
- 在阅读中成长
- 一个村庄的故事
- 小象转学读后感
- 樵夫和蛇
- 爬 山
- 马小虎先生养马
- 夏天
- 童年
- 这是谁的照片
- 家乡的板鸭
- 加强道德建设 坚持以德治校
- 浅谈“以德治教”:高校教师的首要职责
- 充分发挥高校工会组织在以德治校整体育人中的作用
- 试论小学语文教学主体性策略下的教师课堂教学
- 以德治校及师德建设
- 论信息社会与创新教育
- 谈以德治校以德示教以德育人
- 浅谈构建学习型社会和继续教育创新
- 浅析中职学校如何培养电子商务人才
- 关于关注社会民生 注重应用创新
- 让人类生存的环境更和谐
- 关于以德治校的思考与实践
- 简述“创新”内涵的三层拓展与社会意蕴
- 以德治校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策的思考
- 图书的网络化生存
- 《小木偶的故事》教学设计(送教课)
-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引入设计
- 《长城》教学设计
- 《小木偶的故事》教学设计
-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
- 《白鹅》教学思考(推门课) 清风细雨
- 《长城》教学设计(送教课) (第一课时)
- 《白鹅》教学设计
- 《白公鹅》教学谈
-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送教课)与教后反思
-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教学设计
- 《巨人的花园》教学思考
- 《白鹅》教学案例
- 《鸟的天堂》教学思考(推门课)
- 《蟋蟀的住宅》教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