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11
《穷人》说课稿
一、导入课文
我用设疑激趣的方法导入课文。走上讲台,出示课题后,我问:“同学们,看到这个题目,你们会有怎样的想法?”待学生发表完自己的见解,情绪高涨之时,我趁机导入:“本文是被称为‘俄国文学泰斗’的列夫·托勽斯泰的作品……”并在此简介作者,“这位文学巨匠会给我们讲述一个有关穷人的什么故事?会和你想的一样吗?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样的导课设计,目的之一,是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兴趣;目的之二,由简介作者的文学地位,唤起同学们对他的崇敬之情,进而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文章的学习之中。
二、教学思路及教程设计
这一内容我分以下三步来谈:
1、初读课文,自学字词,了解大意,梳理思路。这一环节旨在扫除阅读障碍,感知大意,总揽全局,使学生学习全文时有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
2、精讲细读,体会感情。这一环节是教学的重点。由于文章篇幅较长,为了实现长文短教,我先用情境教学法把学生一步步带入故事情节之中,再用抓重点词句的分析理解,以占带面的导读法,帮助学生读懂全文。
学习第一段。我先用配有音响效果的课文录音把学生带入一个海风呼啸的夜晚,一个渔家的小屋。极富感情的朗读,逼真的模拟效果,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在此基础上,我抓住本段的中心词“温暖而舒适”引导学生发散思维,从中体会主人公桑娜的勤劳能干。用对比的方法,体会穷人悲惨的生活。并在此设置疑问:这里的“温暖而舒适”仅仅是指“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火还没有熄……”这些外在的表象吗?它还有没有更深刻的内涵?这样巧设悬念的设计,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第二段篇幅较长,但内容易理解。所以我让学生继续听配乐朗读,了解故事的发展。先抓住本段的重点句,让学生从这朴实的语句中深入领会桑娜那颗善良的心;再引导学生用圈、点、勾、画法找出相互依存对桑娜行为、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并着重理解桑娜抱孩子后忐忑不安的心情。这一段是全文的重点,最能突出桑娜美好的心灵,因此,我细扣其中的每一句话,先教给方法,再让学生学会运用,从而使其明白此时桑娜复杂、矛盾、忧虑不安的内心世界。为了让学生体会作者描写桑娜此时心理活动传神的写作手法,我以文中大量使用的省略号为突破口设计问题,说明这样写能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实可信,并指出这正是“真情实感,恰如其分”的具体表现。这样,不但突出了本文的训练重点,而且学以致用,教给了学生写作的技巧。
第三段的故事极富戏剧性,集中表现了渔夫夫妇俩的善良。但从中也流露出一种无奈,一种悲哀。为了帮助学生感受到这样的感情,我抓住重点词、对话、表情、动作的描写,让学生自行品味。
文章结尾一行,我主要让学生体会这精彩的瞬间,主人公那美好善良的心灵在不谋而合之时迸射出的灿烂光芒!体会这样写言已尽,而意无穷。
全文教学完毕,在此解决第一段设下的疑问:为什么这间渔家小屋“温暖而舒适”?使学生认识到,是因为主妇桑娜的勤劳能干,更主要的是在这间渔家的小屋里还洋溢着一种浓浓的温情!
这一环节教学使学生深刻地领会了全文所蕴含的真挚情感和写作特色,并强化了重点训练项目。
3、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加深对课文的认识。这一环节旨在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再头昏脑胀感受文中核实的语言中所包含的真挚感情,体会作者行文思路和独具匠心的写作特色。
三、结束课文
我设计了这样的结束语:“渔夫和妻子桑娜收养了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以后的日子将是何等的难熬,相信此刻同学们的心中都充满了无限的忧虑。请大家打开想象的翅膀,续定‘桑娜拉开了帐子’以后。”
这样结束课文,能给学生留下一个思维空间,既发挥了他们的想象能力,又提高了其写作能力。
板书设计及其说明文字。(略)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的二姨夫
- 小记者竞争十佳小交警
- “三八”妇女节想起恩师
- 小木偶故事续写
- 文明奥运伴我行
- 春游
- 未来大PK
- 给爸爸妈妈的一封信
- 我的奇思妙想
- 看双凤说抚州
- 晨雾
- 寒假哪里去
- 我是春天的小雨点
- 农村四季
- 迎奥运
- 体验经济时代下的旅游营销新策略(1)
- 艺术社团在素质教导中的适用性
- 也说文革的起源——另一个“官方”版本的解读
- 艺术素养教育革新与实践
- 从大局高度深刻领会“三个代表”的思想
- 浅析基于点击呼叫的网络营销(1)
- 简述法律职业化的知识论基础与司法制度合理化(1)论文
-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历史必然性(1)论文
- 关于旧桂系时期广西司法制度执行滞后探因(1)论文
- 浅谈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司法制度(1)论文
- 论高校艺术类大学生分类指导
- 晋江市对外贸易中品牌营销的现状与策略(1)
- 中国艺术设计民族性进展状况与动力
- 试论中小物流企业市场营销问题与对策(1)
- 素描课探究式教导综述
- 《和时间赛跑》1
-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 《永生的眼睛》1
- 《白公鹅》教学设计
-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2
- 《钓鱼的启示》1
- 《永生的眼睛》2
- 《普罗米修斯》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蝙蝠和雷达》2
- 《颐和园》2
- 《飞向蓝天的恐龙》教学设计
- 《太阳》2
- 《长城》2
- 《长城》
- 《飞船上的特殊乘客》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