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案设计> 智慧与力量:对教师博客的点滴思考

智慧与力量:对教师博客的点滴思考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6

智慧与力量:对教师博客的点滴思考

博客(BLOG),WEB LOG的缩写,是二十一世纪最热门的互联网现象之一。作为博客群体重要组成部分的教师博客,不仅正成为教师学习、反思、培训和交流的重要舞台,更从文化与心理层面解放着重压下的教师群体。我们尝试用不同的眼睛看这个重要伙伴,我们渴望更深层次地了解它。

历史的眼睛:智慧的创生与个性的展示

关于博客如何成长、状大,网上转贴很多,我们在此无意重复,但我们可以从中清晰地看到两条线索:

一是从信息整理到知识再造和智慧创生。我们知道,上世纪末,博客的原型以网络过滤器与筛选器的形式存在,就是按照主题挑选相关网站,并作简单介绍。因而有人认为浏览器发明人迈克•安德森(Marc Andreesen)开发的网页“What’s New”就是最早的博客网页。[1]到了世纪之交,博客演变为自由创作的舞台,无数博客写手们按照自己的意愿在网络海洋中淘金,并添加了自己的理解,以一种独特的网络语言表达自己的心得和灵感。这些零散的心得其实都是知识的再造和创新,闪烁着智慧的火花。

二是从公众服务转向个性展示。1997年12月,Jorn Barger运行的“Robot Wisdom Weblog”第一次使用weblog这个正式的名字,并且将log的意义从接近航海日志那种无人称、拟客观、机械式写作,转换成较接近旅游日志的“有人称、有个性”的自由书写。[2]从此,个性的张扬成为博客的主要特征之一,并且赋予博客新的生命力,使得博客成为人们网络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实这两条线索是相互因果的,个性的展示与创造是智慧的来源,而智慧从不强求齐一。

经济学的眼睛:需求与培育

不可否认,博客是诸多网络公司推出的一个吸引客户、维系客户的手段。市场运营的显规则与潜规则都在博客现象背后起着支撑作用。因此,我们借用经济学的两大理论,即需求决定论和供给培育论,来看待教师博客。

教师博客的盛行是需求使然。需求是对价值的追求,价值是人的需要与满足需要的对象之间的关系。[3]教师博客并不具有很高的技术含量,与一些高精尖技术和耗资巨大的教学平台相比,博客的性价比可谓无法比拟。这引起了我们的深思。或许我们可以说,教师博客的盛行是因为博客对教师来说具有相当大的价值,它最大程度地满足了教师的需求,而且是此前少为人关注的需求。特别是在信息时代,繁杂的信息降低了教师的信息注意力,教师在信息海洋面前,如同无助的孤舟。博客的出现犹如援手,大家手拉手,互相支撑,共同形成坚强的后盾,并促生了智慧的创造。我们走进教师博客,可以看到很多“转载”“转自”等字眼,这是教师在信息海洋中的大浪淘金,没有版权的羁绊,有的只是教师的精彩点评和读书心得,这些个性化的理解方式体现了教师的人生经历和感悟,是博客与著者、博客与博客之间的思想交流与碰撞。而这些思想智慧的火花在以学术为标准的杂志中是难以发表的,却在网络上有了展示的空间。在充满压力和挑战的现实世界中,教师博客满足了教师的知识需求和情感需求,教师可以自由地共享思想,交流情感,寻找知音,创造智慧。教师博客,这个维系教师的网络纽带,构建起良性的超循环发展机制,不仅使教师需求得以满足,更促进了教师自身的发展。

供给培育论也是促进博客发展的因素之一。需求决定论体现了买方市场环境中的价值观,是对短期现实利益的追求,而供给培育论则要求卖方对长远潜在客户进行引导和培育,并以此增强客户特别是潜在客户的忠诚度。日益增多的教师博客中有一部分并不是基于需求而使用博客的,而是在提供者、使用者、评价者等多主体共同营造出来的网络博客环境中受到心理冲击或暗示,抱着新奇的尝试心理或是追求时尚的愿望进入博客一族,有意无意地开始经营网络世界中“自留地”,当自留地里苗发果结时,他们就成了博客族的忠实成员。因而可以说,博客是平台提供者、使用者、宣传者、评价者、研究者等共同经营的一个可持续性产品。

媒介传播的眼睛:话语权的释放与博客力量的凸起

博客作为传播媒介之一,是自媒体诞生的标志。《圣何塞水星报》专栏作家Dan Gillmor 2001年9 月28 日在自己的博客上指出,博客代表着“新闻媒体3. 0”。1. 0 是指传统媒体或者说旧媒体,2.0 就是通常所说的新媒体或者叫跨媒体,而3. 0 就是以博客为趋势的自媒体或者叫“个人媒体”。[4]这种外向型媒体向内向型媒体的转变,其实质是话语权的重新分配。

我们可以把教师博客与学术杂志进行一下对比,学术杂志承载的是按照学术标准遴选的、具有一定系统性和完整性的外化显性知识,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少数权威的话语权,而教师博客是权威意识弱化的、零散的、随机的、个性化的对理论与实践的反思,流动其中的是鲜活的内在隐性知识,体现了话语权的释放与分散。这种话语权的非权威化和大众化,使得现实世界中的普通教师获得了发表自己“不成体系”的言论的自由。

罗杰•菲德勒说:“传播媒介的形态变化,通常是由于可感知的需要、竞争和政治压力,以及社会和技术革新的复杂相互作用引起的。”[5]话语权的释放无疑与社会发展有着复杂而密切的关系。在整个社会从集权式向扁平式过渡的时期,博客给现实中承受各种压力和挑战的教师提供了话语空间和自由,这或许是时代发展的召唤和社会发展的必然。

同时,博客带来的自由趋势也正改变着现实世界。我们发现,“家”(学者专家) 和“客”(教师博客)的关系正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博客无疑正悄悄凸显自己的力量和影响力。博客力量的一个突出表现,就是博客计量学和博客影响因子正成为人们关注的主题之一[6]。

思维的眼睛:多元互动与集体教学

纵观人类思维方式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人们从原始时代混沌的、自发性的整体性思维,不断演化为主客体二元对立式思维,现在已发展为主体、客体和中介多元化的自觉的网络式思维,思维主体则从集体到个体,再到以个体为基础的多元互动联合。网络思维的形成与人对大脑的突破性认识有关。据脑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中有大约2亿条神经纤维,这些神经纤维又互相结合,组成大约100亿以上的神经细胞,呈网络状交叉分布。各个部分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协调共同完成复杂的思维活动。人脑的网络化不仅表现在脑神经细胞本身的网络状生理结构,还表现在脑神经细胞处理外部信息的网络化、系统化和综合化。[7]博客是网络思维的体现形式,是人脑在网络中的映射。博客形成了以个体为基础的多元性的集体互动思维,实质是无数的人脑相互作用并形成更大的人脑群。从某种意义上说,博客与人脑构成了分形,并迸发出不可忽视的力量。

教师博客作为博客中的特殊群体,同样具有这种分形的力量。教师博客在网络上形成了个体间的联盟,使得教师既不失个性之美,又集合大家之长,形成了个性化的集体教学。我国电化教育先驱孙明经先生在40年代提出“集体教学”的概念,即一个先生在教书,后面有无数的学者做后盾。[8]孙先生敏锐地抓住了大众传播媒介的特性,看到了隐藏于其中的大众力量。但是,囿于当时技术和社会发展水平,他的观点没有引起太多的关注。60多年后,媒介自身的发展将个体与集体很好地融合到一起,“集体教学”在个性化的网络运营中发挥出淋漓尽致的作用。如果孙先生泉下有知,当甚欣慰。

价值的探寻:教师的精神家园与学习培训的平台

教师群体有着对理性、文化和高尚道德情操的追求,因而与其他博客相比,教师博客兼具科学、情感与智慧之美。在巨大精神和现实压力下,教师在博客中可以找到一种真诚和反朴归真。这里活跃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和灵魂,呼唤的是真诚和对理想的追求。与现实庸俗环境相比,教师博客展现了一种恬淡和清新,是教师群体共同营造的精神家园,具有高尚的艺术美。这点或许是博客胜于QQ之处。QQ等即时通讯工具只是简单的情感交流,缺乏深遂的思想和文化,教师博客则在名言著作的转载和心路历程的记录过程中,激活了历史与现实,联系了理论与实践,并凭借其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网络时代教师文化的象征。

教师博客是教师终身学习、专业培训的平台。教师专业化发展对教师自身学习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教师必须学会学习。博客为教师提供了高绩效学习和交流的平台。教师博客打破了传统的信息孤岛状态,使得教师的经验、心得和其他隐性知识得以保存和传播。正如中国教师博客中心网站所宣称的,教师博客可以让广大教师以多种方式表达自己对教育理念的理解与阐释,将日常的教学心得、教案设计、课堂实录、课件等上传到网站上公开发表。传统的基于课堂教学的“教堂式教育模式”将演变为真正开放的“集市式教育模式”。[9]更为关键的是,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个性化的知识创造,这种创造不仅大大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更为教师及其心灵注入源源不断的新鲜活力。

教师博客仍然十分年轻,但其加速度成长的力量不可小觑。它改变了教师的学习、工作与生活,同时也改变了教育与人类社会。我们不仅接纳它、理解它,更要引导它,超越它。博客只是一个起点,我们还需要不断地探索,这个过程就是最大的收获。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快乐的国庆节
一次恶作剧
我的小制作
快乐的国庆节
学骑自行车
第一次做饭
国庆趣事
做胃镜的苦辣酸甜
庆国庆迎奥运
体能风纪训练
原来是这样……
放鞭炮,惹了祸
国庆节的快乐
军训
堂妹成长点滴
急诊科危重患者转运的观察与护理
对冠心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分析与护理探讨
论老年病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分析及护理
浅议医学检验临床实习教学改革初
幼儿教师慢性咽喉炎的病因及防治
浅谈加强临床思维训练提高皮肤性病学见习教学质量
浅析麻醉学专业临床实践教学质量的保障与评价
试论提高局部解剖学教学资源再利用措施初探
论“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成因与对策
关于院前急救患者的心理特点分析及对策研究
试论社区服务中的护理工作与体会
关于从全民医保看病案书写内涵的重要性
精神科护士职业价值观调查和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试论临床心电图带教体会
急性自发性脑干出血并发中枢性呼吸衰竭的护理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教学反思
《清平乐·村居》课文导读
《古诗词三首》探究感悟
《清平乐·村居》课文评点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教学反思
《清平乐·村居》预习提示
改写《牧童》
《清平乐·村居》诗词评析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教学反思
《古诗词三首》课文理解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教学片断及反思
《清平乐·村居》写法特点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教学反思
听《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课后随笔
舟过安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