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案设计> 实践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实践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1-11-22

实践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教育要达到的目的是“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具体要求就是:“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围绕这一目的的实现,课程标准又进一步指出:“语文是初中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即语文教育究竟应该通过哪些途径达到教育的目的。

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教育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这一途径来进行的,学生所面对的是教师、教材,所活动的范围是教室,结果培养出来的人才远远达不到社会所需。对照课程标准精神可以看出,形成这一严重偏差的主要原因是对语文这门课程缺乏正确的认识,即没有认识到“语文的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首先从语文的性质来看,它具有很强的工具性。在我们的社会中,在我们的生活中,人们无时无刻不在用语文。可以说,没有语文,人们就无法交流,社会就无法发展。另外,我们的语文是母语看,因此它有着丰富的语文资源,目之所及,耳之所闻,都是语文,可以说社会处处皆语文。事实上也是这样的,我们每个人从说第一句话开始,都是在反复的实践中学会的。而过去的语文教学却偏偏忽视了这一点,这实在是一个很大的失误。

现在看来,我们的语文教育要想达到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必须遵照课程标准的精神,把实践作为一个重要的途径,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对祖国语文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的能力,具有丰富的语文知识、基本的思维能力、语感能力和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

为此,我们需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改变旧认识,树立全新的理念

过去,我们之所以重视课堂教学,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初中,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过分强调知识的系统和完整性,认为每一个学段都应该系统地教给学生知识,都应该照顾到各个知识段,学段与学段之间知识上要衔接紧密。这样一来,课时有限,传授的知识又多,所以只能抓紧每一个40分钟向学生灌输。就这样还总感到时间不够用,哪有时间让学生去实践呢?另外一个原因就是认为学生现在主要是学,用是将来的事情,对学生的“学”缺乏正确的认识。没有认识到学生学知识的过程也是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过程,而这一过程的转化必须通过实践。

现在,我们必须改变以前的这些观念,我们的文教育不单纯是传授语文知识,而是培养学生的语言素养,从语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去培养。这是个全新的理念,站在这个角度去审视我们的语文教学,相信你一定会认识到初中在语文教学的重要性。

二、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树立语文观的思想

前面谈到我们的语文教育是母语教育,语文资源无时不有,无处不有。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就要充分利用这些社会资源,树立大语文观的思想,将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教材与社会生活充分结合起来,让学生走出教师的范围、走出教材,走出课堂,在社会实践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从获取知识的角度,可以引导学生围绕新学的语文内容去广泛收集信息,可通过图书馆、阅览室查阅资料,还可通过观察、调查了解等手段收集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材料。这样做既可通过收集来的信息帮助理解课文内容,还扩大了知识面。同时,收集的过程也是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能力和学习方法的过程,是一个实践和提高的过程。

从获取知识的角度看,要引导学生善于从自己的周围,从各种渠道获取知识,如课外阅读、看电视、听广播、参加社会活动、旅游等,还可以从家庭、邻居、公共场所等人们的交流中获取知识。当然,应提示学生要善于倾听、观察、动脑筋。要善于把自己认为好的内容,有用的内容及时记录下来。可以不拘形式,怎样记都可以。这是吸收的过程,这个过程与实践是分不开的,因为在吸收的过程中,一是要运用已有的能力、方法对新知识进行分析、理解、归纳等;二是要与已有知识相结合。

从形成能力的角度看,是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和运用结合起来,在课堂上运用,在学习其他学科时运用,在社会生活中运用,在一切有语文的地方均可运用。如搞社会调查,出现错别字频率最高的有哪些字;帮助商家设计广告语、产品说明书;帮助社区出板报,写通知、告示等。所有这些活动都可以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形成一定的能力。

三、正确处理传授知识与培养实践能力的关系,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机会

从思想上明确了通过初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对实现语文教育目的的重要作用,下一步就要落实在我们具体的教学中。

首先要给予学生实践的时间。过去,我们的课堂教学占用了学生所有的时间,甚至包括课外活动时间,放学后的时间,双休日的时间。现在课程内容还是那么多,有的还有所增加,时间也还是那么多。要挤出学生实践的时间,怎么办呢?唯一的办法就是改进课堂教学,变繁杂的分析为以读为主,整体感悟,变以教师讲为主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不仅在课堂上有练的机会,而且在下课后有走出校门参与实践的机会。

其次,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和一切可利用的因素给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创设实践的氛围。根据新课程标准改编后的人教版教材,通过课后思考、“学习园地”等形式,为学生设计了不少实践的内容。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深钻教材,准确把握教材编写意图,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内容和形式,引导学生进行实践。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利用当时当地的有利条件为学生创设一些实践的形式、内容和机会,如带领学生集体去参加一些社会活动、辩论会、演讲会等,将教材中的内容拓展到社会中去搞一些调查,写出调查报告等。

另外,对于学生的实践活动要列入一定的考核范围。可采取建立资料袋的形式,对于每个学生参加实践的情况,所取得的成果,都要装入各自的资料袋中,然后按照一定的标准分别给予评价,以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养成一定的语文素养。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制订评价标准时,一定要做到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以鼓励为主,避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四、教师要改变角色,成为学生实践的指导者、协作者

既然实践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那么我们教师也必须转变处处以教者自居的角色,做学生的朋友,参与到实践活动中来,做学生实践活动的指导者、协作者。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就要处处做学生实践的有心人,多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多学习有关资料以拓宽自身的知识面,多动脑筋为学生的实践出主意,想办法,与学生共同实践,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真正起到实践的效果。

总之,新的课程标准提出了全新的语文教育目的,同时也指出了达到这一目的的重要途径,那就是实践。这一点必须引起我们的充分重视,并以之来指导语文教学。相信如果今后我们的语文教学能通过语文实践活动,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放在重要的位置,那么,语文教学的质量就会得到真正的提高,语文教育的目的就一定会达到。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读张爱玲
学会感恩
十八岁礼赞——为中学生成年人节而作
抉择
朋友
PK到死
山水漫想
昨天,今天,明天
生命赞歌
剔除精神“外衣”的“补丁”
填写人生的过程
千年一叹
愿望
处理困境的两种人
现代B江医家脾胃学术思想探析
塞来昔布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和骨关节炎的临床探讨
新型敷料用于儿童手足创伤后肌腱外露伤口换药中的护理
瑞舒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的调脂作用以及安全性分析
80岁以上急性脑梗死尿激酶溶栓分析
内镜室感染因素探讨及预防措施
剖宫产的近期和远期并发症
神经内科PICC置管患者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干预
神经节苷脂在小儿脑瘫中的治疗效果分析
老年性白内障小切口手术后早期低视力原因分析
针对性护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便秘患者的影响分析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术前护理
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分析
护理干预对初产妇焦虑及抑郁的作用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玻璃体积血中西医治疗临床观察
〖李其龙〗课程评价与课程管理的改革
浅议语文教学中的心理教育
实践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屠岸:评郑敏对于诗歌格律的论析((《金黄的稻束》))
语文研究性学习的两种模式(下)
朱子读书法浅析
肖川:多一点学法指导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与模块理论
论语文课程理念的创新与教师角色的转换
新课程呼唤教学评论家之崛起
语文素质教育,路该这么走
谈语文教学中的成功教育
教育碎思
校长发展重在形成教育智慧
书面阅读之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