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2-09-23
《积累与运用(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多音字的读音,体会汉字的奇妙,学会写比喻句;
2读、背古诗名句,理解它们的意思,能主动积累和运用名诗佳句;
3自读小笑话,感受语言的谐趣美;
4鼓励学生去了解家乡,主动积极地搜集有家乡特色的资料。学做家乡小导游,向别人介绍家乡,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5结合综合性学习,进行习作练习。赞美家乡,乐意将家乡的美写下来,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立志为家乡作贡献的思想感情;
6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短文,欣赏佳句美文,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一些古人名句写在小黑板上;搜集谐趣的小笑话。
学生:搜集整理有关家乡特色的图片、照片、实物等。
教学时间
4~5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一)第一组:多音字
1按座位顺序分组读第一组句子。
2想一想:带点的词有什么特点?小组交流自己的发现。
3学生自由发言,从中点明教学内容:带点的词语都是多音字。
4总结:同一个字有不同的读音,这就是多音字或一字多音。
5拓展练习:你还知道哪些多音字?
6教师相机板书学生的举例,再读这些多音字或分别用这些多音字造句,加深理解。
(二)第二组:比喻句
1齐读第二组句子。
2讨论:你知道这两个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从中点明教学内容:比喻。
3总结:这两个句子都把一个事物打了两个比方。
4在小组里去仿写几个比喻句,并读读。
二、语海拾贝
1自读古诗名句,要读得正确、流利。
2在小组读,相互检查,并悟悟各诗词名句的大致意思。
3全班交流,从诗词佳句中读懂了什么?教师适时点拨、小结。
4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诗词佳句。
5拓展练习:你还知道哪些诗词佳句?
6比一比,哪一小组搜集的诗词佳句最多。
三、开心一刻
1学生自由读。
2你还知道哪些小笑话?说给大家听听。
3教师也参与说笑话的活动,与学生互动,并让学生感受语言的谐趣美。
四、综合性学习
1带领学生回顾本单元所学内容,复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2以小组为单位,用查阅资料、调查采访等形式,了解家乡,拟定出介绍的要点。
3讨论:做导游应该具备些什么素质?如果你是小游客,你会向小导游提出哪些问题?
4全班交流,教师对学生准备情况初步了解,给学生一些适当的建议。
5开展活动:我是家乡小导游。在小组中评选出最自然大方、有礼貌的小导游和最认真的小游客。
6全班交流。邀请各小组“小导游”代表全班介绍,大家评议哪位小导游的介绍最令你满意,哪位是最佳小游客。
五、习作百花园
1引导语:在刚才小导游们的介绍中我们都感受到家乡是多么可爱!
2抽生读题,明确习作要求。
3小组讨论,拟定习作内容。独立完成习作练习。
4教师选择一两篇学生习作,在全班念,一边念,一边评改。
5学生自己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改完后,根据自己写的内容,加上一个题目。
6在小组里自由欣赏小组成员的佳作,并评议每位成员习作的优点、缺点,把这些意见批注在文后。
六、自主阅读园地
1自由轻声读摘录。勾画出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句。
2小组讨论交流疑难,反馈信息。
3抽生读文,体会作者情感,感受三种不同的美,美在哪里?
4摘抄最喜欢的句子在“采蜜本”上,反复朗读。
5自由读短文,交流读后收获,说说你喜欢小女孩吗?为什么?
6鼓励学生积累文中好词佳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
7拓展练习:当这沉甸甸的种子寄到西北后,你想象一下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空调
- 穿衣比赛
- 猪宝宝泡温泉
- 小熊的自行车
- 小羊过桥
- 夏天的雨和雪
- 独自在家
- 雷雨
- 一场大雨
- 泡茶
- 第一场雪
- 拔河比赛
- 小柳树和小枣树
- 我的玩具小首饰
- 期中语文考试
-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意向调查与分析
- 利用粉煤灰制备多孔陶瓷砖的工艺研究
- 云背景下的数据库安全性研究
- 遮阳系数对供暖与空调能耗的影响差异分析
- 土地整治过程中农田防护林的生态景观设计
- 影响土壤吸附重金属Cd的因子概述
- 大数据时代下的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保障的挑战与应对
- 大学数学素质拓展课程的教学实践
- 浅谈大数据在装备保障中的应用
- 过度教育影响下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研究
- 基于改进层次法的城市集中供热特许经营主体选择评价
- 关于生态建筑学在高层建筑设计中的运用探讨
- 质量屋中相关关系确定的灰关联方法及应用
- 基于SWOT下的大学生创业行为研究
- 建筑物低压配电系统电涌保护器能量配合分析
- 九年级文言文复习学卷
- 中考作文审题
- 2011届中考语文复习(一)试题及答案
- 迎接“新课程高考”你准备好了吗?
- 2008高考语文诗歌专项训练(1)
- 2011届中考语文复习(三)试题及答案
- 2011届中考语文复习(二)试题及答案
- 2010年广东省梅州市中考语文试题
- 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素质测试与提升卷
- 教育部:今年高招重点改革考试内容
- 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素质测试与提升卷
- 2012年高考语文试题解析分项版_专题4_正确使用词语
- 高考语文:考纲有变化须积极应对
- 2008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考大纲——语文
- 台湾高考国文命题旨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