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12-12
《我们成功了》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们在申奥成功时的激动、欢乐和自豪。
3、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教学重点:认识生字,规范书写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人们在申奥成功时的激动、欢乐和自豪。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每个人都有成功的经历,请大家简单地用一两句话说说自己做什么事成功了,成功后感觉如何?指名述说。
2、大家说的都属于个人成功,有没有什么成功的事情是很多人甚至是几千、几万人努力的结果呢?指名述说。
二、创设情境
1、讲述北京申办奥运成功那神圣时刻的画面。
2、记得这情景吗?谁看了,这是什么时刻?
3、看过的同学当时心情怎样?
三、初读课文
1、激趣:今天我们要学的一篇课文就非常生动地描述了那感人的情景,请大家打开书,自由读读课文,看看课文描述的情景是否和你看到的画面一样。不认的字可以借助课文下边小礼物里的拼音,也可以互相请教。
2、学生读书,教师巡视指导。要求学生边读边划出难读的词、句,并把这些词、句认真读一读。
四、识字写字。
1、出示带生字的词语,指会读的同学先示范读一读,然后学生每个词读两遍,检查学生认读情况,可让学生单个读、指名领读、小组读来巩固。
2、在朗读重点词句中进一步指导认读生字。如,第一段中的“喜讯传来……”一句,第二段中的“人们挥舞……”一句,第三段中的“人们相第……”一句,都包含了较多的生字,可重点指导读正确。
3、出示单字学生认读,给这些生字找朋友,组成词语。
4、说说记字的方法,结合旧字识字,反复重现巩固识字。
5、写字指导:
引导学生发现:拥、抱、扬三字都有提手旁,都是左窄右宽的字;泪、洋都有三点水,也是左窄右宽的字。
提醒学生注意:1)、京的上横、互的下横是长横;
2)申、洋二字的竖为主笔。
3)互字中竖折的竖和横折的折笔应该向左边斜。
4)匹字的笔顺是:横、撇、竖弯钩、竖折;
5)、泪是从眼睛里流出来的,所以右边是“眼目”不是“日”
第二课时
一、导入。
2001年夏天的那个夜晚,我们十几亿华夏儿女的眼睛都盯着电视里的萨马兰奇,当听到萨翁那平稳而清晰的北京两个字时,我们的心沸腾了!电视里一遍又一遍地放大着“我们赢了”这句话,我们心里一遍又一遍地放大着自豪感和成功感。北京申奥成功,是整个中国的成功。这次竞争是体育的竞争,也是经济的竞争,环保的竞争,文明素养的竞争,国际形象的竞争。我们赢了不仅是北京赢了,申奥赢了,更是中国赢了,中华民族赢了。世界选择了北京,北京将还世界一个惊喜。
二、了解背景:
学生将自已知道的中国北京申奥的情况说给大家听,老师再补充一部分小资料。帮助学生了解人们的心情。
三、朗读感悟
1、教师范读(激动、自豪的语气),学生欣赏,并说说自已欣赏后的感受。即:你从老师的读中听出了什么?
2、说说你们现在的心情,(指名说说自已的心情)请带上这种心情朗读课文。学生练读课文。
3、小组开火车朗读,比比谁能把自己的心情表达出来。
4、指名朗读,相机指导全班学生朗读。如:第一段中的“不约而同”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人们都不约而同地涌上街头?北京立刻变成了欢乐的海洋是什么意思?第三段中的“中华世纪坛人如海,歌如潮”是什么意思?从“任激动的泪水尽情流淌”这句话中能体会到什么?
5、老师听了大家的朗读非常感动。让我们一起自豪地向全世界宣称--我们成功了!(师生齐读课文。)
四、实践活动:
“我为2008年奥运会出力”
可让学生自主收集资料,了解奥运,了解北京,关注体育;再想想我们能为2008年奥运会做些什么?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让自己领导自己
- 军队的生活,真让我着迷
- 我的理想
- 爸爸
- 槐花情
- 拐弯的路口
- 学会生存
- 税收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 我与琵琶有约会
- 妈妈让我感动的一件事
- 仿写《生活是多么广阔》
- 我和姥姥的对话
- 水精灵
- 蚊子是怎样诞生的
- 第一次拔牙
- 浅谈民事审判监督程序之重构法律法学研究论文(1)论文
- 先秦儒学的开展与中国文化的历史命运
- 内生与延续:近代中国乡村高利贷习俗的重新解读(上)
- 中国文论传统及其现代命运
- 孤独·疏离·悬置
- 每一个中国人骨子里都有专制思想
- 元杂剧的“宾白”与“表白”
- 《灵知派经书》与隐微的教诲
- 滋味说探源
- 中国少数民族文艺理论概览详细内容
- 对我国刑事证据收集规则的反思法律法学研究论文(1)论文
- “反思十七年”与中国戏剧的当代发展详细内容
- 民俗旅游的文化政治详细内容
- 对民事审判监督程序改革之我见法律法学研究论文(1)论文
- 试析艺术民族性与世界性详细内容
- 《用心灵去倾听》教学设计
- 《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6
- 《别饿坏了那匹马》课文补写
- 《用心灵去倾听》难点解析
- 《用心灵去倾听》综合资料
- 《用心灵去倾听》教学设计3
- 《用心灵去倾听》教学设计1
- 《唯一的听众》
- 《用心灵去倾听》教学设计
- 《唯一的听众》教学有感
- 《唯一的听众》有感
- 《用心灵去倾听》结构分析
- 《用心灵去倾听》教学设计2
- 《用心灵去倾听》教学故事
- 《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