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4
周作人:鲁迅之外的另一个异端
“三十岁前不读周作人”。周作人太复杂了,他不同于鲁迅,他的复杂在于思想不易被人们所理解。今年5月6日是周作人逝世40周年纪念日,怀着对这位特殊的历史名人的好奇,记者对北京鲁迅博物馆馆长孙郁进行了专访。
周作人一生两个最重要的关键词,一是苦雨斋,二是鲁迅。在那个“南鲁迅,北知堂(周作人)”的时代,他的学识甚至一度被认为超过鲁迅,但就是这样一个被认为思想超前的人,竟一朝失节,而将后人丢在了对其绝美文笔的留恋与对其民族气节缺失的鞭挞的矛盾中。
时光退回到127年前的清代末年,光绪甲申年十二月初一,即1885年1月16日,绍兴东昌坊口新台门周家,周作人出生了,那一年,中法战争以中国签订屈辱条约为结束。在那个内外交困的时代,整个国家、民族正无可避免地走着历史的下坡路,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制度处于整体崩溃的前夕。
安逸童年
待到鲁迅、周作人这一代出世时,原本富足的周氏家族正由兴至衰,尽管往日的豪华排场已经消尽,但也依然可以不愁吃,不愁穿,过着精神与物质都有余裕的消闲生活,从小周作人就习惯了这种安逸的局面。从15岁起,周作人看到兄长鲁迅在南京读书,每每读到兄长的家书,对外面的世界甚为羡慕,于是,周作人1901年秋到南京水师学堂。1906年随鲁迅赴日本留学,与鲁迅一起编译《域外小说集》,后入东京政法大学、立教大学文科学习。
周作人从绍兴离开后,就一直在鲁迅的庇护下成长,在日本留学期间,兄弟俩都没按部就班地拘泥于本专业学习,其间,鲁迅总是督促周作人翻译,周作人偷懒时,鲁迅往往以兄长名义斥责他,鲁迅的这种习惯甚至在周作人已显赫成名时,仍未更改。
风雨飘摇
1911年夏,周作人回国后,先后任浙江省教育司视学和绍兴教育会会长、浙江省第五中学英文教员。1917年春任北京大学文科教授兼国史编纂处纂辑员。当时周作人已经在中国名声显赫。
1919年11月21日,鲁迅与周作人一家迁至北京西直门内八道湾11号的新宅。同年12月,鲁迅专程回绍兴,将母亲与妻子朱安以及周作人一家接来北京。然而这个大家庭的和睦气氛仅持续了三年多的时间。1923年7月,鲁迅与周作人突然闹翻了,此后两兄弟再无团聚,每次对话只在报刊上各执一词,明眼人认为这是兄弟失和后持续的争吵。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热爱生命的作文
- 那一次我尝到了亲情的滋味
- 上了锁的日记
- 包饺子
- 我对大人的看法
- 我在学会怎样坚强
- 瞧,那蓝天下的一片绿叶
- 梅花赞
- 一个悔恨者说的话
- 聆听生命的花开
- 游长城
- 我是桂林小导游
- 十五岁我多了一份成熟
- 给老师的一封信
- 八哥
- 水电站工程地下厂房开挖施工技术与安全管理
- 湖州地区汽修美容服务基于O2O模式的电子商务应用研究
- 基于射流泵的汽车内部自动换气的初步研究
- 泵站运行合理调度和科学化管理
- 基于变频串联谐振耐压试验的应用探讨
- S303省道应力吸收层罩面工程施工技术总结
- 全站仪高程控制测量精度与误差分析
- 船舶机械保养中常见故障及处理分析
- 锅炉安装的技术要点及常见问题分析
- 华为HONET接入网用户来显乱码问题及解决方法探讨
- 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及其推广
- 浅谈岩土工程勘察与地基设计
- 公路隧道穿越煤系地层相关地质灾害处治技术探讨
- 航道开挖对港口波浪传播影响的计算分析
- 试述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 流真情方能出好文
- 浅谈对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
- 进入百强县我们怎么办大讨论活动总结
- 浅谈低年级愉快式教学
- 立新意才能出好文
- 学生习作:绿化家园,从我做起
- 爱能融化坚冰
- 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 如何转化自卑生
- 学生习作:我的寒假生活
- 学生习作:外婆
- 爱在其中
- 不要熄灭孩子创新的火花
- 授人以渔
- 教师支招过暑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