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2-09-18
从港大敏感的面试题看内地大学的差距
近日,香港大学开始在广州面试广西、广东、海南三省区考生。面试话题宽泛新颖,完全脱离应试教育的条条框框,其中就有“赌博是否应该在中国推广”、“建‘鸟巢’是不是太浪费材料”等。有的考生表示考题很有趣,有的则大呼“很猛很敏感”。(《羊城晚报》6月29日)
港大面试题目,总能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这是香港高校一以贯之的选才思路的体现。去年的港大面试题目中,就有诸如“如果你跟 总书记见面,你会跟他讲什么”、“北京2008年举办奥运会的利与弊”、“为什么中国的电影不如好莱坞的?”等“很猛很敏感”的话题,以此为鉴,今年的面试题中出现“建‘鸟巢’是不是太浪费材料”等话题,并不出人意料。
视题目“很猛很敏感”的考生,一定是以内地学生习惯的“政治正确”思路来解读题目,这是我们习以为常的思维定式,即无论什么问题都要首先放到“政治正确”的层面进行一番考量。“你可能并不关注政治,但你的潜意识中一定有习惯性的政治判断”,当事人甚至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可是,思想是没有禁区的,与其说港大选择的是“很猛很敏感”的“政治问题”,倒不如说是以“政治问题”为载体考察内地学生的思维灵活程度,进而确定接受面试的考生是否有创造性潜质。这样的面试题不是在逼迫学生对某个“政治问题”进行立场表态,而是就这样“敏感”的话题来考察学生的思维是否受到思维定式的影响甚至禁锢,毕竟,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最大的差别就在于,前者要用标准答案来衡量和规范考生,而后者却要用不确定性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这些题目都是极具开放性的题目,开放性意味着没有预设的正确答案,没有是非的区别,只有思辨是否能够“自圆其说”的优劣。套用港大面试考官的话就是,“我们从来不在乎答案的正确与否,而是在乎学生如何表达他的答案。”一个人的能力和潜质,在一个开放性思辨问题中,可能得到很好的考察,考生能否有效地表达他的思想、组织语言的逻辑能力优劣,在这样没有正确答案的问题可以展示得一览无余。
可是,习惯了应试教育的内地考生,总是喜欢戴着政治的“有色眼镜”去看问题,将“思维的体操”视为“政治的表态和立场”,由此导致了在这样看似“很猛很敏感”的问题上噤若寒蝉、无所适从。总想为这些开放性的没有正确答案的问题,寻找一个在自己潜意识中可以接受的正确答案,由此导致答案在思维能力上糟糕得一塌糊涂,这无论如何都是应试教育“标准答案”长期熏陶下形成的痼疾。
在思想没有禁区的语境下,开放性的问题不仅没有答案,而且是包容智慧的温床。如果没有思想的解放,如果个体总是被条条框框所束缚,那么智慧就无法从因循守旧中产生,只是一潭僵化的死水。港大的面试题目,着眼于对学生创造性的考察、开发和激励,而这恰恰是内地教育最欠缺的地方。即便进行自主招生的复旦大学在面试考题中,也有不少诸如“说出全国政协常委会委员名字”、“说出现任复旦大学校长的名字”等识记性题目,这其实就是我们和港大最大的差别所在。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有一个幸福的家
- 一色的冬季
- 我是一个诚实的好孩子
- 不结桃子的桃树
- 精彩的吹气球比赛
- 蘑菇该奖给谁
- 小兔种萝卜
- 快乐就在我们身边
- 奇特的窗玻璃
- 袋鼠相扑
- 希望的田野
- 寻找春天的脚步
- 美丽的公鸡
- 我的妈妈
- 我从中得到了启发
- 对外汉语教学与对外汉语
- 论孙中山的一“直接民权”思想
- 对洋快餐转换营销模式给供销社企业的启示
- 现代社会和谐的理想:政治正义与个人自由的统一
- 供电企业电力营销竞争力及提升策略
- 网络语言变异词语对中小学生语言发展的侵害探微
- 对艺术区现象研究
- 历史性的推进
- 美洲刺绣样品:针线游离的艺术
- 浅谈增强忧患意识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胜信念
- 论民间艺术对中国油画的影响
- 浅论全球化、多极化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 关于提高黑龙江省县级党政领导干部素质的思考
- 浅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
- 乡镇行政权力的运作:模式与绩效
- 《桥》重难点分析
- 《桥》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
- 《桥》随堂练习 巩固篇
- 《桥》同步作文训练素材
- 《桥》整体阅读感知
- 《梦想的力量》重难点分析
- 《桥》同步作文范文欣赏
- 《桥》重点问题探究
- 《桥》考点练兵(一)
- 《桥》老师语录
- 《金色的鱼钩》写作指导
- 《桥》考点练兵(二)
- 《梦想的力量》老师语录
- 《桥》重点字词梳理
- 《桥》重点字词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