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案设计> 语文高考命题设计与考核能力要求(四):命题趋势

语文高考命题设计与考核能力要求(四):命题趋势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04

语文高考命题设计与考核能力要求(四):命题趋势

>高考的目的是为高等学校选拔优秀的学生。从这个意义上说,恢复全国统一考试二十多年来,语文学科命题在教育测量学、统计学理论的指导下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目前,语文命题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科学的测量体系,这就是以能力目标为命题的基本框架。试题保持了较好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以及对评分误差较为有效的控制,从而使公平竞争的原则在考试中得到了较好的体现。高考是一把双刃剑,它的另一面是对中学教学的导向作用。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高考就提出了有利于高等学校招收合格的新生,有利于中学教学的两个有利的原则。近年来,又将有利于中学教学改为有助于中学推进素质教育,而且把它作为高考命题重点研究的内容。那么,在命题过程中是如何贯彻这一精神的呢?还是让我们从高考改革的进程中来寻找答案吧。

语文是从事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工具,是学习其他各门学科的基础。语文学科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提高科学文化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包括学习语言知识、文学常识和文化知识,以及培养听说读写的能力,目的在于运用所学的知识来提高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能力,以及观察社会、了解社会的能力。从这个目的来看,高考语文的基本素质应该包括准确掌握语言基础知识的能力,阅读各类文体的能力,正确运用语言思维进行表达思想、传递情感以及发挥想像和创造的能力。在上述三项能力中,语言基础知识是最基本的素质。因为无论是阅读还是表达都离不开语言知识。近年来的调查也显示,学生的语文素质差,主要体现为语言基础不牢固,例如错别字多、句子不通顺等等,从而影响了正常的思维和表达。另一方面,大多数人的语言知识来自中小学阶段的学习,所以,语言过关应是中小学语文教育的基本要求。阅读能力是现代社会的学习活动中的一项最重要的能力,对于一个合格的高中生来说,不仅应该能够阅读文学作品,还应该能够阅读一般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读物,这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对中学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写作的要求与阅读大致一样,我们不可能要求成千上万的学生都来当作家,学生进入大学或走上社会后,主要是根据自己学习、工作和生活的需要来写文章,达到传递思想、情感和进行创造的目的。当然,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包括了思想品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科学文化教育等等。以上这些构成了学习语文所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这也是高考语文命题的基本目标。

中国是考试的故乡,举世闻名的科举考试就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科举考试曾被人们认为是世界上最先进的考试,它在制度、内容、形式、方法和选才的公平性上有许多优越性,包括西方学者在内的许多研究考试的学者认为,西方的现代考试萌发于中国的科举考试。但是,近一百年来,中国的考试落后了,直到1985年我们才开始进行考试理论和技术的研究,到美国、英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去学习现代考试,可见,中国的现代考试还很年轻。1985年,以在广东省进行的标准化考试试验为起点,中国的高考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从1987年开始在全国实施标准化考试以后,高考命题又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和改革,如制订了命题的纲领性文件《考试说明》,明确了学科能力的考试要求,改进了题型等等。语文命题也是在这个背景下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并且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语文命题的改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规范了考试的知识内容体系

前面曾经提到过,在改革之前,由于考试内容的不确定性,使得考试存在着天生的内容误差。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综合能力很难反映出来,考试只能凭运气,碰上自己熟悉的题目就能得高分,反之,就会一落千丈。考试的内容不确定,对教学也有很大的影响,教师不知道那些内容是重点,应该如何教,为了对付考试,只好猜题、押题。所以,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全国各地高考猜题、押题之风盛行,应试教育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90年代初,有关部门制定了《考试说明》,规定了学科考查的知识、能力要求和基本题型,从而使高考命题有了依据。《考试说明》规定了考试的内容,限制了命题的随意性,使高考试题能够全面检验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同时,颁布《考试说明》也增加了考试的透明度,使广大中学语文教师对考试的目标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在教学中能做到有的放矢,教学效率也有了很大提高。

2.制定语文考试的能力层级

多年以来,语文教学效率不高,曾经几次受到社会的批评,原因就是语文教学没有明确的课程目标,能力要求十分模糊。许多教师引用美国教育学家布卢姆划分的一般认知能力来指导教学,但布卢姆的认知能力与语文的学科能力有差距,在教学中难以掌握。对高考命题来说也有同样问题,既然提倡能力考查,语文能力如何划分?应该考哪些能力,各占多大比例?这些问题不搞清楚,命题就是盲目的。在这种情况下,语文命题组在多年命题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于1997年推出了高考语文能力层级。语文能力层级较好地体现了语文学科的能力要素及其发展规律,它不仅为考试命题在考查能力方面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也为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提供了理论指导。可见,能力层级的制定是语文考试乃至语文教育上的一项重大理论突破,它对语文考试和语文教育的发展将会起到深远的影响。

3.题型改造和误差控制

测量是讲究精确的,到商店去买布,尺子短了顾客会吃亏,尺子长了国家受损失,考试测量也是同样的道理。标准化考试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大量采用选择题,将试卷中的填充题等客观题和部分能用选择题考查的主观题改造成选择题,从而使考试的误差得到合理的控制。选择题的优点是测量的精确度高,效率高,缺点是难以测量思维的过程。因此,我国高考标准化考试的改造并没有全盘照搬西方的模式,而是在试卷中保留了大量的主观题。以语文试卷为例,选择题的比例只占全卷的30%。各种题型的合理搭配,使考试达到最佳的效果,这是符合大学招生和广大考生的利益的。目前,在使用选择题时也存在一些负效应,这主要是在一些地方和学校的考试中,选择题命题水平差而造成的。命题技术不行,可以少出或不出选择题,这方面的矛盾就可以得到缓解。

4.调整考试内容

调整考试内容在制定《考试说明》之前就开始了,其中最突出一项是将现代文阅读列入到高考试卷中,并作为考查的重点内容。20世纪50年代的高考也考过现代文,但当时的试题考的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而是文章学的内容,比如表现方法,段落划分等,这与人们阅读的目的相去甚远。阅读,对于中学生来说,是一个获取知识以及运用已有知识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阅读能力在语文教育中的地位也就更加重要,它是学习各门学科知识的基础。高考1984年推出了现代文(社科文)阅读考查,1992年推出科技文阅读考查,从而全面地检验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高考现代文阅读重点考查两方面的能力,一是筛选并提取信息的能力,二是分析概括和鉴赏评价能力。筛选和提取文章中的信息是阅读的一项基本能力。任何一篇文章都有相关的信息,我们在阅读这篇文章时或多或少都会对其中的信息有所感知,这里感知的多和少就体现了阅读能力的高低。例如,高考曾经考过一篇有关中微子通讯内容的文章,这里面所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有中微子、电磁波、光子、介子等许多的名词概念,有中微子的特性,中微子通讯所需要的装置以及发射和接收过程等许许多多的信息。读完这篇文章,能否了解中微子的特性,能否知道中微子通讯是怎样一个过程,这是阅读文章的关键所在。又如,高考曾经考过《为铜奔马正名》一文,读这篇文章,我们要了解铜奔马是何物,曾经有过哪些命名,为什么取名为“铜奔马”,为何要为其正名等一些主要的信息,这样我们就能较好地把握这篇文章了。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筛选和提取文章中的信息是人们在学习活动中的一项重要能力,它是人们学习新的知识,提高学习能力的一项最基本的能力。

分析概括和鉴赏评价是高考考查能力的一个传统项目,但现在的考查与传统意义上的考查已经有所区别。传统的考查侧重于思想内容、中心思想以及文章的结构等方面内容的分析概括和鉴赏评价,现在的考查则把重点放在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上,即在理解的基础上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概括、对作者观点的把握、对文章艺术特点和思想内容进行鉴赏和评价。换句话说,传统的阅读注重对文章的整体把握,现在的阅读则是要求从局部到整体,这更加符合阅读学的原理。高考《考试说明》的能力要求设了五个能力层级,其中在对分析综合能力解释时是这样说的:“分析综合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也就是说,要分析文章首先要具备一定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识记在这里指的是对字词的识别和记忆,这是最基本的要求,在此基础上要理解文章中重要的词语,理解文章中重要的句子,从而达到分析综合的目的。例如,高考在《报秋》一文中就考查了对“便”、“领取”这样一类词语的理解和分析;在《门》这篇散文中就考查了“人不是在一起牧放的马群”等句子的理解。其实,这些词语和句子在文章中都有深刻的含义,我们理解了这些词语和句子,就能更好地分析作品的思想和作者想表达的情感。

由于历史的原因,现代文阅读在中学教学中一直是薄弱环节。高考考查现代文阅读对中学教学加强阅读教学起到了促进作用。十多年来,阅读教学已经逐步成为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5.挑战传统的语文观念

1999年高考作文命题以“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为内容,是对传统语文观念的一场挑战。首先,“记忆移植”带有科技的色彩,这就为中学生作文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给学生开拓了一个宽阔的想像空间。通常,课堂作文是以身边的人和事为写作对象,虽然也能反映一些社会问题,但从总体上看涉及的面很窄,这也就是有人批评中学生知识面窄,想像力差的原因。“假如记忆可以移植”这个题目,从表面上看带有很浓的科技色彩,但实际上是科技和人文的结合。既可以写科学幻想,也可以抒发情感,表达自己的意愿。记忆移植是当前生命科学研究领域里的一个年轻的课题,它是运用分子生物学的技术将一个动物的记忆分子移植到另一个动物的记忆细胞中,从而使后一个动物具有了前一个动物记忆信息的过程。这一尖端的科学技术当然不要求考生去了解,所以作文题是以“假如……”为内容,使考生在作文时可以不受科技知识的影响,而展开想像的翅膀自由驰骋。从考后的统计来看,写科幻小说的并不多,大部分考生还是联系社会,联系生活表达自己的情感。北京有一位考生在作文里写到,如果记忆可以移植,我希望移植母亲的记忆,这样就能了解母亲在抚育我成长的过程中是如何给我以关怀和爱护的,由此加深对母亲的理解,并以爱来回报。这不就是一个很好的主题吗?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主要动力。知识创新,科学竞争关键是人才。江泽民同志多次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对于青年学生来说,创新,首先要有广博的知识,而这一点正是我们所缺乏的。语文教育和考试能不能给予适当的推动呢?作文“假如记忆可以移植”给我们一个很好的启示。据报载,高考结束后,社会上掀起了科普热,新华书店里的科普书几天之内销售一空,这不就是一个好的现象吗?不就是一次推动吗?当然,高考作文不会只停留在科技上,它会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而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人生。

以上,我们可以看到,经过十多年改革,高考语文命题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建设为高等学校招收优秀的人才提供了精确的尺度,同时也积极促进了中学语文教学改革。但是,高考改革不能取代教育改革,在如何培养学生素质的问题上,高考只是推动和促进作用,解决问题的关键还在于教学自身的改革。高考积极配合教学改革,为教学改革提供宽松的环境,这是高考在有助于中学进行素质教育时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教师节里的润喉糖
再逢中秋
假如我是科学家
时间都去哪了
养蚕
颐和园导游词
观察
因为选择不同
我的蝈蝈将军
观察豆子
胜似亲人
可爱的小猫
黄山导游词
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开学了,我们笑了
嘉兴市农信系统加强内部审计人员后续教育
关于发展和谐旅游的路径选择(1)论文
试论建筑工程合同管理的重要性
从个人理性到集体理性——对管理核心问题的分析
解析溶液浓度的有关计算
解决家庭教育短视问题的途径及探讨
医疗负压在口腔医学上的应用
浅述农村小学校本教研应注意的问题
中医耳穴压丸法的护理
计算机网络技术分析
缝合眼睑裂伤的临床疗效与护理
脉冲末修迫弹弹道特性教育统计安装包分析与控制方案设计
案件追踪
股权出质在公司经营过程中的运用
丈夫死于车祸,妻子告赢交警队
《看电视》重点字词意思
《看电视》作者简介
《看电视》随堂练习 巩固篇
《看电视》重点字词梳理
《邓小平爷爷植树》趣闻故事—邓小平爷爷勤俭节约小故事
《邓小平爷爷植树》趣闻故事—邓小平爷爷实事求是小故事
《看电视》随堂练习 提高篇
《邓小平爷爷植树》考点练兵
《笋芽儿》之老师语录
《邓小平爷爷植树》教案讲义(三)
《胖乎乎的小手》老师语录
《看电视》重难点分析
《春天的故事》
《看电视》老师语录
《看电视》重点句品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