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6-18
诵读、感悟、催生离别情 ——听《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有感
参加了威海市语文优质课既新课程培训,所听之课,使我收益颇多,尤其是王凌云老师执教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更让我受益匪浅。自己在教学中对于古诗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一直很迷惑,对课标中提到的“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落实不到位。通过观摩本课,使我对古诗教学豁然开朗。现将收获浅谈:
1、题目入手,品读感悟
题目是一首诗的灵魂,王老师一开始就牢牢抓住了本诗的题目。
“从诗题中你明白了什么?”“谁送谁?”“在哪送?”“去哪儿”。
通过一系列的问题设置,巧妙地让学生反复朗读题目,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读的一次比一次到位,学生的情感最终也通过朗读展现在大家面前。
2、反复吟咏,真情溢出
王老师动情地向学生讲述了李白、孟浩然两位诗人伟大的友谊及这首诗的创作环境。并借助课件将当时的离别场景再现在学生眼前:随着课件中孟浩然乘舟渐行渐远,学生不禁都伸长了脖子,仿佛自己此刻就是李白,正站在江边,要送好友孟浩然远行扬州。
“他站在江边,望啊、望啊”,学生说出了诗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之后,王老师连用4个“望啊、望啊”,带领学生反复吟咏这两句诗词,感受李白在江边伫立,见孤帆渐行渐远时内心的不舍之情。
“谁来送送孟浩然?”在这种离别的氛围中,学生觉着自己就是李白,纷纷起立吟出了这句诗。在这种身临其境的“以目相送”中,二人的“情深意重”得到了淋漓尽致地展现。
王老师并没有停止对这两句的品读。“千百年来,中华诗坛上流传下来的送别名句是——‘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此刻,师生用心共同吟出了这句经典的诗句,这是他们的真情流露。
3、知识拓展、情感升华
王老师十分注重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将李白的其他送别诗打出来让学生读,在送别诗中体味离别情。
王老师对诗的教学基于情、立于情、发于情、收于情。通过自己的朗读示范创设氛围感受“离别情”,通过直观形象感染进入“离别情”,通过启发想象揣摩涵咏“离别情”,通过反复诵读感悟催生“离别情”。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把握住诗人情感的脉络,与诗人一起送别故人。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一场精彩的比赛
- 湖北高考零分作文
- 我的妈妈
- 我的哥哥
- 近视的苦恼
- 畅谈生活新变化
- 冬天里的雪
- 游太阳城
- 父亲节
- 第一次拔牙
- 童年的眼泪
- 我们的好朋友房庆凯
- 难忘六一
- 痛苦
- 万盛的三轮车
- 高中数学教学效率提升分析
-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效率的提升
- 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防范措施研究
- 电影声音设计中的电影音乐创作分析
- 互动教学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 云计算智能输入法设计研究
- 高中音乐欣赏教学实践体会
- 民族声乐艺术审美取向探索
- 我国儿童家庭权利法律保障分析导论
- 浅谈计算机软件技术的不可靠性
- 成本法和权益法的会计核算思想与差别
- 如何有效对成本会计进行核算和管理
- 人力资源成本会计运用的强化措施
- 初中作文教学方法
- 气象信息计算机软件技术的运用
- 八年级(上)第六单元教学设计
- 《飞红滴翠记黄山》教学设计
- 多一些宽容
- 第一单元亲近文学
- 《蓝蓝的威尼斯》教学教案
-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案
- 《夏之绝句》教学设计
- 八年级下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 《世说新语》两则
- 送你一束转基因花
- 教学设计
- 墨池记
- 我骄傲,我是一棵树
- 在太空中理家
- 《飞红滴翠记黄山》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