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课后练习> 2010年中考语文阅读理解模拟题(6)

2010年中考语文阅读理解模拟题(6)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2-12-06

2010年中考语文阅读理解模拟题(6)

Section targeting


2010中考语文阅读模拟特供题六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12分,每小题3分)
月球表面岩石的奥秘
萧 华
在美国的阿波罗登月计划中,宇航员们先后从月球表面带回超过440千克的岩石样品,但这些样品的许多特性却让科学家们一直迷惑不解。美国的一个科研小组日前宣布:通过“起源号”探测器收集到的数据,他们已经解开了月球岩石的一些未知奥秘。
这项最新成果是由美国加利福尼亚帕萨登纳研究所专家丹•布勒特和瑞士苏黎世天文研究所专家安萨噶•戈瑞姆伯格共同完成的。丹•布勒特称,长期以来,科学家们一直对宇航员们带回来的月球岩石样品感到迷惑不解,这些岩石具有一些非常特殊的特性。通过美国航空航天局“起源号”探测器收集到的数据和太阳粒子资料,科学家们对这些岩石的理解有所加深,并解开了许多未知的奥秘。不仅如此,科学家们对太阳的认识也进一步加深。
丹•布勒特在论文中称,科学家们以前均认为月球没有全球性的磁场,但利用最新数据对月球岩石样本进行研究后,发现月球极有可能曾经拥有过磁场。在36至39亿年前,即月球形成后大概5到10亿年的时间里,大量熔岩填充陨石坑形成的玄武岩,存在被磁化的现象。以往的一些研究认为,原始的月球内部不太可能产生剧烈对流。因为月球的内核太小,而且表面曾经呈炽热熔融的状态。从月幔的成分来看,在熔融状态下,较轻的元素会浮在上面,形成月壳。重元素富集的区域则由于密度比周围区域大而往下沉,一直到达月核的周围。这层隔热毯里富含一些放射性元素如铀和钍,经过足够长的时间后,这些物质逐渐衰变并因此产生磁性。
丹•布勒特称,通过对月球岩石样品的分析,科学家们还发现了粒径约为0.6微米的纯钼微粒。钼在地球地壳中的含量极低且极难以游离态存在。在工业生产中,钼可提高合金钢的强度、韧性,参与催化剂、活化剂和化肥的制造。科学家认为,在月球表面之所以会出现纯钼微粒,这是因为太阳风中的高能粒子在真空状态下不断作用于月球表面,使含有钼的化合物发生了还原反应,生成了纯钼微粒。科学家们在试验中还发现,这种钼微粒属无定形体,具有极强的抗氧化能力。
科学家们估计,月球表面目前共散落有800万吨的地球岩石碎片,采集和研究这些岩石碎片,有望对争论已久的地球和生命起源之谜找到正确的答案。地球表面的岩石不超过39亿年历史,且经历了风雨侵蚀和大陆漂移后,原先的岩石结构发生了巨大的脱变,这是造成对地球生命起源争无定论的原因之一。然而,月球上的情况却大不一样。自月球诞生以来,唯有行星光顾过,至今仍保持一片静土,据估算在月球表面10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隐藏约20吨的地球遭到撞击并爆炸之后的岩石碎片,隐藏火星和金星的碎片约180公斤和80公斤。通过这些碎片提供的信息,科学家们可以对地球、火星和金星的原始状态做出比较判断。
美国航空航天局发射的“起源号”探测器,是一个由机械控制的捕捉太阳粒子的太空探测器。其任务是捕捉并带回在太阳风暴中被抛入太空的太阳物质。该任务历时3年,行程达到3200万公里。“起源号”探测器2004年9月进入绕地球飞行轨道后抛下一个太空舱。这个太空舱装有“起源号”在过去3年收集的太阳离子。这些太阳离子是自上世纪70年代美国的“阿波罗”号和前苏联的“月球”号飞船带回月球岩石样本以来,首批由太空飞船带回地球的外星物质。
(选自《科学大观园》)
1、布勒特认为“月球极有可能曾经拥有过磁场”,下列不属于这一判断依据的一项是( )
A、月球形成后大概5到10亿年的时间里,大量熔岩填充陨石坑形成的玄武岩,存在被磁化的现象。
B、月球的内核太小,而且表面曾经呈炽热熔融的状态,所以熔岩产生磁性。
C、在熔融状态下,重元素富集的区域则由于密度比周围区域大而往下沉,一直到达月核的周围。
D、一些放射性元素如铀和钍等物质,经过足够长的时间后,逐渐衰变并因此产生磁性。
2、根据文意,解答地球和生命之谜的关键之一在于( )
A、在月球上有大量的地球原始状态的岩石碎片。
B、地球表面的岩石结构经历了风雨侵蚀和大陆漂移后,发生了巨大的脱变。
C、金星和火星的碎片隐藏量及其研究成果。
D、从太空飞船带回的地球之外的外星物质。
3、不属于科学家通过月球岩石分析获得最新研究成果的一项是( )
A、发现月球表面有径粒约为0.6微米的纯钼微粒。
B、月球上的纯钼微粒属无定形体,具有极强的抗氧化能力。
C、原始的月球内部不太可能产生剧烈的对流。
D、科学家们可以对地球、火星和金星的原始状态做出比较判断。
4、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通过“起源号”探测器收集到的数据和太阳粒子资料,科学家们对太阳的认识将进一步加深。
B、月球上存在具极强的抗氧化能力的钼微粒,对生命起源的研究带来了新的希望。
C、月球表面隐藏的地球岩石碎片对解答地球生命之谜将有积极的帮助。
D、在太阳风暴中被抛入太空的太阳物质有可能是月球有生命的原始证据。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30分)
夫立德之基有常,而建功之路不一。何则?循心以为量者存乎我,因物以成务者系乎彼。存夫我者,隆杀①止乎其域;系乎物者,丰约唯所遭遇。落叶俟微风以陨,而风之力盖寡;孟尝遭雍门而泣,而琴之感以末。何者?欲陨之叶,无所假烈风;将坠之泣,不足繁哀响也。是故苟时启于天,理尽于民,庸夫可以济圣贤之功,斗筲②可以定烈士之业,故曰“才不半古,而功已倍之”,盖得之于时势也。
夫我之自我,智士犹婴其累;物之相物,昆虫皆有此情。夫以自我之量,而挟非常之勋,神器晖其顾盼,万物随其俯仰,心玩居常之安,耳饱从谀③之说,岂识乎功在身外,任出才表者哉!且好荣恶辱,有生之所大期;忌盈害上,鬼神犹且不免。人主操其常柄,天下服其大节,故曰“天可仇乎”。
嗟乎!光于四表④,德莫富焉;王曰叔父⑤,亲莫昵焉;登帝大位,功莫厚焉;守节没齿,忠莫至焉。而倾侧颠沛,仅而自全。则伊生⑥抱明允以婴戮,文子⑦怀忠敬而齿剑,固其所也。因斯以言,夫以笃圣穆亲,如彼之懿,大德至忠,如此之盛,尚不能取信于人主之怀,止谤于众多之口,过此以往,恶睹其可!安危之理,断可识矣。又况乎饕⑧大名以冒道家之忌,运短才而易圣哲所难者哉!身危由于势过,而不知去势以求安;祸积起于宠盛,而不知辞宠以招福。……是以事穷运尽,必于颠仆;风起尘合,而祸至常酷也。圣人忌功名之过己,恶宠禄之逾量,盖为此也。
(选自《豪士赋序》)
[注]:①隆,丰厚;杀,减降。②斗筲(shāo),古代量器,这里比喻才识短浅的人。③从谀(s ǒng?雪),奉承怂恿。④四表,四方极远之地。⑤王,指周成王;叔父,指周公,为武王之弟。⑥伊生,即伊尹。明允,明达守信。⑦文子,即文种,春秋末越国大夫。⑧饕(t āo),贪。
5、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将坠之泣,不足繁哀响也 繁: 烦劳
B、夫我之自我,智士犹婴其累 婴:被……缠绕
C、守节没齿,忠莫至焉 没齿:不值一提
D、过此以往,恶睹其可 恶:哪能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①因物以成务者系乎彼 ②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
B、①伊生抱明允以婴戮②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C、①且好荣恶辱,有生之所大期②且夫臧获婢妾,犹能引决,况仆之不得已乎?
D、①夫以自我之量,而挟非常之勋 ②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孟尝君遇到雍门周而最终流出了眼泪,是因为有对话作前奏,雍门周的琴声感人在对话之后。
B、假如能得时遇势,那么平庸的人也可以成就圣贤的功勋,才识短浅的人也可以继承死难者的事业。
C、伊尹、文种那样明达、忠诚,大德至忠,最终还是被害,说明要取信于人主之心实在是难以预料。
D、选文的主要意思是说,人要有自知之明,要能审时度势。文章从一般事理出发,援引有关史实,反复论证,文势迭宕。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落叶俟微风以陨,而风之力盖寡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才不半古,而功已倍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又况乎饕大名以冒道家之忌,运短才而易圣哲所难者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翻译下面一段文言文。(15分)
楚庄王谋事而当,群臣莫能逮,朝退而有忧色。申公巫臣进曰:“君朝而有忧色,何也?”楚王曰:“吾闻之,诸侯自择师者王,自择友者霸,足己而群臣莫之若者亡。今以不谷之不肖而议于朝,且群臣莫能逮,吾国其几于亡矣,是以有忧色也。”
[注]不谷:古代君王自称的谦词。
(选自《新序•杂事第一》)

Section targeting

三、古诗词鉴赏。(20分)
10、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后面的问题。(10分)
谒金门/唐五代•韦庄
春雨足,染就一溪新绿。柳外飞来双羽玉①,弄晴相对浴。
楼外翠帘高轴,倚遍阑干几曲。云淡水平烟树簇,寸心千里目。
[注]①双羽玉:指一对白鸥。
(1)明•杨慎对此词上阕的评价是:“丽语,景真如画。”你同意这一说法吗?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要赏析“云淡水平烟树簇,寸心千里目。”一句的艺术特色。(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下面二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10分)
送柴侍御/王昌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 白
流水通波接武冈,故人西辞黄鹤楼,
送君不觉有离伤。烟花三月下扬州。
青山一道同云雨,孤帆远影碧空尽,
明月何曾是两乡。唯见长江天际流。
[注]《送》诗大约是诗人被贬龙标尉时的作品。柴侍御要从龙标前往武冈,诗是王昌龄为他送行而写的。
(1)《送》诗中,诗人说“送君不觉有离伤”的理由有哪些?请分条陈述。(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两首诗都抒发了离别之情,但同中有异,请指出这种离情的不同之处。(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问题。(38分)
(一)又见炊烟/金 翔
我是闻着炊烟的气息抵达村庄的。
站在村口,有风夹着青蓝色的炊烟轻柔地抚摸我,这如约而至的气息,朴素而淡雅;久违的沐浴,驱除了我的风尘,让我幸福如水。看见炊烟,首先使我想到儿时倚门唤我回家的母亲。炊烟总伴着母亲的呼唤。母亲是最好的守望者。所以,离家的时候,我不敢回首,我怕有关炊烟的往事锁住我欲飞的翅膀;所以,这些年行走在炊烟的牵扯里,除了母亲,谁又能把它拧成一股时时牵动我心帆的缆绳呢?
炊烟是母性的,它袅娜地上升,系着整个村庄,也图腾了村庄沉甸甸的希望和淌不干的汗水。我看见田埂上荷锄归来的男人们朝着各自所熟悉的那道炊烟走去,疲惫的脚步显得格外轻快,而那些贪玩的孩子们却仍没有回家的意思,他们是看见炊烟肚子就不饿了?还是在等待那一声长、一声短的响彻整个村庄的呼唤?
这幅温馨的画卷,是足以与陶渊明的“桃花源”媲美的!我真怕她在我生命的哪一个段落消失。
炊烟在我所居的那个城市已经灭绝了。为此,我曾担忧,或者说是杞人忧天——以后城里的孩子在课本上读到“炊烟”这个本来普通的名词,恐怕都需查阅词典了;我想他们即使得以诠释仍会疑惑:煮饭还会产生这等美景?——金钱带给我们物质丰富的同时,是否也给我们带来了人性的危机?也许是该我们扪心自问的时候了。
最容易被人遗忘的是炊烟,最不该被人遗忘的也是炊烟。
炊烟是宁静而淡泊的,它就那么准时地、安详地从村庄的每个茅草屋顶颤悠悠地升起。炊烟,只有炊烟,一生以这种姿态生长。因为它深深地懂得粮食的来之不易。而在炊烟的结构里,更多的快乐和希望正在舞蹈。我是炊烟催大的孩子。我长大的速度很慢,与炊烟上升的速度相似,母亲曾告诉我这代表光阴本来的速度……
脉脉地仰望炊烟飞起来,上升,上升……直达过去的天空。那是我童年的高度。因为仰望,不期然地,我也飞了起来——于是我便年轻起来。此刻,我依偎在炊烟的柔软的臂弯里,对着它幸福地微笑。
抵达村庄,我又看见颤悠悠的炊烟被风不小的手扶着,仿佛年迈的母亲倚在门上看远方的儿子回来了没有。
12、全文写到“炊烟”的特点有哪些?请简要概括。(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作者在文中为何说“最容易被人遗忘的是炊烟,最不该被人遗忘的也是炊烟”?(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文章在构思上有什么特点?请作分析说明。(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1)第四段“我真怕她在我生命的哪一个段落消失”一句包含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第五段说的“人性的危机”指什么?(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触摸阳光/胡青松
①我曾经读到过这样的一个句子:阳光走着猫步来。我当时在心里反复咀嚼这句话之后,仍延续着说不出来的感动。我以前一直以为阳光只是单纯平淡的理性意义上的一种东西,它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无数角落,它和空气、雨水、泥土一样廉价,它甚至可以简单地理解为是太阳正常运行的附属物。
②后来,又读到代薇的诗句:阳光照射进来/像一杯刚刚挤出来的泛着泡沫的牛奶/还带着牛棚和干草的气味/睡衣的颜色。我第一次觉得阳光也如此的美丽和充满感性。
③我选择在一个闲暇的午后,坐在临窗的书桌边。阳光从窗棂斜射进来,它照在墙角水仙舒展的花瓣上,然后又落在我身后凌乱堆放的书籍上。我书房中许多寂寞的什物,正承受着它温柔的抚摩,这四周的阳光也一样地安静。
④我可以在时间的推移中,感受到阳光的优美步伐,它如同一个小女孩,揪起裙角,蹑着小脚,从我房间走过,尔后又静静地离开。她的到来,只相当于秋天里落叶的一次自然降落,而不会惊扰我凝神时的短暂安睡。
⑤一直生活在北方习惯了,到了南方总有些不适应。南方气候湿而多雨,阳光有时也不是很绚烂的那种,所以很多时候会特别怀念那些在北方的日子。尤其是在冬天,南昌的冬天并不太冷,只是风较大,因而阳光显得微弱,它完全比不上北方的那种明朗的照耀。
⑥我生活的这个地方,冬天里雾气会很重,所以我清晨很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掀开寝室窗帘,去等待第一缕阳光穿透雾霭,照射进来。然后紧接着是到走廊晾晒被褥,在接近正午时分,阳光才会无限地笼罩整个阳台,让我们沐浴个彻底。在阳光下弹着木吉他的忧郁男孩,他比我更懂得,阳光的每一次照耀,都会是一次非比寻常的精心弹奏。
⑦我记得高中时代的我,喜欢在晴朗的周末黄昏,去后山坡上看日落。那时候总是独自坐在一块巨石上,看着太阳在河对岸缓缓地沉下去,云层变成灰蓝色,这是一天中阳光最温情的时刻。山坡上到处是陌生的坟墓,但我从不惧怕,我坦然自如地走在寂静的松树林中,因为内心的宽阔。阳光就是这样,它总能涤净你曾经骚动的心。
⑧在遭遇了好些天的雨水连绵之后的一个下午,阳光终于让我再次看到阳台上被子漫天铺开的景象,也让我再次听见廊檐下伴着吉他声的动听哼唱,一些爽朗的笑声也随着阳光的来临而重新复活。那个下午,我在漫长的等待之中,突然想出去看看太阳,这个想法让我的室友惊讶不已,但没人愿意接受。我打电话给一位要好的朋友,很诚挚地提出邀请。我原以为这是一个超乎寻常的奇妙想法,它甚至要比看月亮更具浪漫气息,但最终她没有同意。她还劝我放弃这个很荒诞的想法,在寝室里安静地看书。其实是她们无法体会一个人对于阳光的眷恋和挚爱。
⑨我还是去了。整个下午,我就一个人躺在草坪上,闭上眼睛,那和月光一样温和的光芒,拂过我的脸,我体味到了前所未有的亲切。很久没有如此近距离地触摸阳光了,我们被尘世所累而日渐发霉的心,其实需要更多的晾晒!
16、结合第一、第二两段内容,说说作者对阳光的认识前后的变化。(4分)
答:①以前认为阳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后来认为阳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第五段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联系实际,谈谈你对“我们被尘世所累而日渐发霉的心,其实需要更多的晾晒!”这句话的理解。(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综观全文,说说作者为什么对阳光孜孜以求?(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Section targeting

参考答案
一、1、B(熔岩产生磁性无根据)2、A3、C4、D(原文未谈到月球生命)二、5、C(终生)6、D(A依靠,动词于是,连词B却,转折连词用,介词C“的”,助词无义,取独助词D都是表轻微的转折连词)7、B(烈士:有志建功立业的人)8、①将要落下的叶子等着微风吹来便掉下,那么微风的力量大概是很小的。(“俟”1分,“盖”1分,句子通顺1分)②才能不及古人的一半,而功效却几倍于古人。(“不”1分,“倍”1分。)③又何况那些为贪得大名而冒犯道家的忌讳,凭借短浅的才智却以圣贤所感到为难的事情为容易的人呢!(“冒”1分,“运”1分,“易”1分,“难”1分,句子通顺1分。)9、楚庄王谋画事情十分妥当,大臣们没有谁比得上他,退朝后面露忧虑之色。申公巫进言说:“您退朝后面露忧虑之色,这是为什么呢?”楚庄王说:“我听说,诸候能自己选择老师的,就能称王;能自己选择朋友的,就能称霸;自满自足而群臣比不上他的,就会亡国。如今以我这样不才之人议政于朝堂,并且大臣们比不上我,我们的国家恐怕要灭亡了吧,我因此而忧虑啊!”三、10、⑴同意。(1分)上阕写景,景真如画,生机盎然。一溪新绿,几行柳黄,双飞鸥白。大笔一抹,颜色斑谰,水之绿,柳之黄,鸥之白,形象鲜明地呈现在读者的眼前。(2分)尤其是巧妙地用了“染就”“飞来”“弄晴”等动词,使画面显得更加活泼,富于动态美,收到了丹青难绘的效果。(2分)⑵这两句诗写倚楼人眼中景象:远处几片淡淡的云,一江静静的水,半山笼罩着烟雾的树,那寸心所系的,却依然没有出现。(2分)以景显情,内涵丰富,意境苍茫渺远。(1分)“寸心”二字显离情之深远,“目”活脱脱地表现了画面上的女子失意的神态。(2分)(意思相近即可)11、(1)行程畅快、平稳,不必担忧(由“流水通波”分析);诗人与柴侍御相距不远,共一道青山(第三句);明月相照,相互思念,心理距离很短(第四句)。(2)《送》诗表达了洒脱乐观豪爽的感情;《黄》诗表达了惆怅难舍牵挂的感情。四、12、①炊烟是轻柔、朴素而淡雅的②炊烟是母性的③炊烟是宁静而淡泊的④炊烟是颤悠悠袅娜上升的13、因为忙于生活的人们常常淡忘了童年的美好记忆,现代文明的发展使人们淡忘了母爱;因为炊烟包含了伟大的母爱和温馨的生活气氛,所以不该被遗忘。14、①首尾呼应,开头写的是闻着炊烟抵达村庄,结尾是望着村庄的炊烟怀念母亲。②村庄与城市对比,村庄的炊烟令人怀恋,城市无炊烟令人担忧。③“炊烟”象征母爱。(说清了其中的两点可得6分)15、(1)通过拟人手法表达了对母亲的怀念(赞美)和对温馨生活的向往(留恋)(2)指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质丰富),亲情(母爱)却逐渐淡化和被忽视。16、(4分)答:①以前认为阳光单纯、平淡、廉价、简单(2分,答出其中的两点即得分)②后来认为阳光美丽、充满感性。(2分)17、(6分)答:对比。(1分)将南方的“阳光微弱”与北方的“阳光绚烂”作对比,(2分)暗示自己已经久违了灿烂的阳光,表达了对阳光无限的向往之情。(3分)18、(4分)答: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浮躁骚动,身心疲惫,慢慢失去了享受生活的意识和情怀,正一步步沦为生活的奴仆。(2分)因此,人们需要晾晒自己“被尘世所累而日渐发霉的心”,需要寻觅纯真,救赎灵魂,追寻生活的诗意,提升人生的质量。(2分)(意思相近即可)19、(6分)答:①阳光不仅单纯、平淡,也美丽、充满感性,可以让我们沐浴个彻底。②琐碎的生活渐渐窒息单纯美好的心灵,内心的失落渴望阳光的照耀。③阳光可以涤净自己骚动的心灵。④阳光象征着纯真、诗意的生活,追寻阳光就是追求理想的生活,提升人生的质量。(每点2分,答出其中的三点即可)
......
点击下载查看完整资料》》》2010年中考语文阅读模拟题(6)

小编推荐

2009年全国各地中考试卷及答案汇总

点击查看更多2010年全国各地中考报名及招生信息>>>>

小编寄语:欢迎来查字典语文网,为了方便您寻找资料,信息,请将本页加入收藏!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河边漫步
同学眼中的我
同学眼中的我
望星空
河边漫步
我望着万家灯火
望星空
我望着万家灯火
河边漫步
团结互助
我的寒假生活
河边漫步
团结就是胜利
俯视大地
河边漫步
全视角绩效考核法人力资源管理论文(1)论文
沃尔玛成为世界第一的四大法宝企业文化论文(1)论文
论人力资源观的误区人力资源管理论文(1)论文
人才选用与招聘人力资源管理论文(1)论文
如何开展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论文(1)论文
零售业身悬四大命门企业文化论文(1)论文
国企改制更需构建企业文化企业文化论文(1)论文
丹田集团――企业文化企业文化论文(1)论文
如何建立大人力资源系统人力资源管理论文(1)论文
国企人力资源出路何在人力资源管理论文(1)论文
剖析以人为本人力资源管理论文(1)论文
年薪的四种模式人力资源管理论文(1)论文
人力资源的成本核算人力资源管理论文(1)论文
IT企业文化应该产生什么企业文化论文(1)论文
世界著名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精萃人力资源管理论文(1)论文
《小壁虎借尾巴》美文欣赏:壁虎爱的故事
《四个太阳》教学难点
《四个太阳》教学重点
《四个太阳》训练素材
《四个太阳》教学目标
《四个太阳》重点字词梳理
《四个太阳》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
《四个太阳》重点问题探究
《四个太阳》写作指导
《四个太阳》老师语录
《四个太阳》重点语句探究
《四个太阳》随堂练习:提高篇
《四个太阳》随堂练习:巩固篇
《小壁虎借尾巴》美文欣赏:蜗牛和乌龟比本领
《四个太阳》整体阅读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