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5-12-12
《窗前的气球》教学设计之四
教学目标
1、认识“科、亚、呆、始、猜、栓、逗”七个生字,能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户、角、床、始、亚、周、病、张”八个生字。
2、会用“可爱的,高兴的”说话,读好两个设问句。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1、掌握生字词,读好课文,体会同学间的友情。
教学难点:体会同学间的友情。
课前准备:生字卡
教学时间:两课时
板书设计:
22、窗前的气球
谁也不能
真没意思
他也不能
能望到什么
心情好了许多
同学们的问候
高兴地笑了
爱
友情
教学活动及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在语境中初步认识7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体会气球代表了同学之间相互关心的友情。教学过程:
一、激发内心体验,谈话导入课文。
1、你生过病吗?生病的时候你有什么感受?
2、生病了可真不舒服,看看一位名叫科利亚的,小朋友生病时,让他感到不舒服的是什么?请读读《窗前的气球》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
1、带问题读全文,标小结,读准生字字音。
2、指名分节读课文正音,
3、看,课文中有这么几个生字,你已经把它读准了吗?同桌互查。
4、指名读生字。
5、在科利亚小朋友生病住院期间,他的心情有了什么变化?
听同学们再读课文,划出有关的词句。
6、指名汇报。
板书:真没意思
心情好了许多
高兴地笑了
三、研读课文,体会理解第1-2小节。
1、课文哪几小节写科利亚觉得没意思?指名读。
2、最让科利亚觉得没意思的是什么?请你找出有关句子读给同桌听一听。
3、谁愿意读给大家听一听?板书
谁也不准
谁也不能
能看到什么呢?
4、真是太没意思拉!谁愿意带着这种感觉读一读1-2小节。
四、学习3-5小节。
1、过渡:可后来,科利亚怎么变了?请你们读读3-5小节。找出有关的句子来回答这个问题?
2、指名汇报,揭示关键句体会。论:
a.突然,一个红色的气球摇摇摆摆地飘上来,在科利亚房间的窗户前停住了。(师导语:这是怎么回事?帮助学生读好设问句)
b.他好像看见米沙拉动栓着气球的绳子,几个同学站在四周,叽叽喳喳地指手画脚。
3、你觉得还有什么地方令你觉得特别感动的?再读读课文3-5小节,找一找。(指导有感情读好课文)
4、课文说窗前的气球,代表同学们问候科利亚,还代表了什么?谁会说。(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
5、多么逗人的气球啊!多好的同学啊1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
五、拓展,作业
在我们班里有发生过许许多多同学间互相关心爱护的感人故事,谁愿意站起来说一说?
总结:同学们的友情是最美好的,生活在这样温暖的集体中,我们每个人都是幸福的,谁能想课文一样,把班里发生的最令人感动的故事讲给你们的父母听,让他们也来感受我们之间友谊的美好。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我的小台灯
- 躲雨
- 学骑自行车
- 雪花飘飘
- 划龙舟
- 老虎开儿童乐园
- 小女孩和孙悟空
- 端午节
- 我敬佩的一个人
- 母亲的爱
- 洗澡
- 郊游
- 炎热的夏天
- 回家吧,小蚂蚁
- 快下雨了
- 大一新生第二学期入党申请书
- 共青团入团申请书
- 2011入党申请书范文(四)
- 2011中学生入党申请书
- 标准规范的入党申请书
- 入党积极分子“七一”发言稿
- 2011入党申请书范文(五)
- 入团申请书的写法和入团志愿书填写要求
- 大学生入党申请书(精选范例五)
- 中学生入团申请书
- 2011年四月大学生入党申请书
- 入党申请书:牢记入党誓词,争做合格党员
- 2011入党申请书范文(三)
- 共青团入团申请书
- 入团申请书的写法
- 浅析影响中小学音乐课程教学改革的因素及对策
- 论歌唱中的“声情并茂”
- 从音乐美学的角度谈音乐作品的存在方式
- 从“云南映象”看原生态民俗舞文化的保护
- 舞蹈排练的非审美功能——《飘逝的花头巾》的排练感悟
- 浅谈歌曲中钢琴伴奏的掌握
- 分析音乐创作中的灵感
- 关于音阶、琶音、和弦的指法记忆
- 浅谈“动机”在舞蹈形式与舞蹈内容中的地位
- 舞蹈教育在普通大学素质教学中的意义
- 浅议旋律与和声的完美结合
- 从美学角度论音乐中表演的特殊性
- 浅析公路客运企业并购战略分析
- 声乐演唱艺术中的情感把握和表达
- 浅谈舞蹈教学中情感体验的培养
- 《美丽的小兴安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
-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学习目标和教材简说
-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设计1
- 《赵州桥》教学设计4
-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教学设计1
-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设计2
-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建议
- 《富饶的西沙群岛》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与反思
- 《赵州桥》教学设计5
- 《富饶的西沙群岛》学习目标和教材简说
- 《富饶的西沙群岛》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赵州桥》教学设计6
-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教学设计2
-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设计3
-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教学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