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5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二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封锁、暂时、打糕、情谊、混进、争吵、大嫂、阻击战、捣米谣、侦察员、雪中送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理解课文的内容,懂得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4、了解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教学重点】
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继续学习作者是怎样通过内容表达思想的。
【教学难点】
透过事情体会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封锁、暂时、打糕、情谊、混进、争吵、大嫂、阻击战、捣米谣、侦察员、雪中送炭。
2、理解课文第一自然段的内容,懂得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3、了解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上甘岭》、《英雄儿女》等电影,回忆英雄邱少云在夺取391高地的战斗中为了不暴露目标,烈火烧身一动不动,英勇牺牲。黄继光为了战斗的胜利,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的枪口。这些英雄事迹,发生在什么战争时期?(抗美援朝时期)对,中国人民志愿军为了打击美帝侵略者和朝鲜人民并肩战斗,用鲜血凝成了深厚的友谊。1958年当最后一批志愿军撤出朝鲜回国时朝鲜人民送了一程又一程,依依惜别,难舍难分的情景令人感动,今天,我们来学习这样一篇课文。
板书课题:
1、再见了,亲人
2、介绍作者魏巍和他的主要作品。
3、师生共同交流查阅到的反映抗美援朝的资料。
4、播放《再见了,亲人》情景朗读等音像资料,感受情景。
二、布置预习
1、学习生字新词。
2、读通课文。
3、读一读课文,想一想,“再见了,亲人”这句话是谁对谁说的,“亲人”指的是哪些人。
4、讨论怎样把课文分成两部分?依据是什么?
三、检查预习情况
1、学生自由谈谈自己记忆生字、理解词语的方法,取长补短,提高自学能力。
注意“暂、谊、混”等字在文中的读音。
2、组词练习:
锁()暂()糕()阻()组()
琐()斩()羔()租()祖()
谊()捣()谣()摇()混()
宜()岛()遥()瑶()棍()
耗()嫂()艘()馊()
牦()搜()嗖()飕()
3、由4名同学分别朗读第一、二部分,检查学生读书情况。教师纠正易读错的字的读音。
(注意“暂时、乘机、血泊、捣米谣、混进、看守”等词语的读音。)
⑴课文是以谁的口气写的?(板书:志愿军)
⑵“大娘”“小金花”、“大嫂”分别代表着什么?(板书:朝鲜人民)
4、理清课文脉络:
前三个自然段为第一部分,后三个自然段为第二部分,地点发生了变化。前三个自然段是在路上志愿军与朝鲜人民话别回忆,后三个自然段是在车站上。
四、学习第一段
1、配乐诵读(动画),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一段。思考:
第一段讲的是送别路上的情景,写了哪些人与志愿军话别?
板书:
大娘、小金花、大嫂
2、指读第一自然段:
思考:这一段主要讲了大娘为志愿军做了哪几件事?边听边作记号,把大娘做的几件事找出来。
3、学生思考后回答:
(三件事,一是几夜没合眼给志愿军缝补衣服;二是在一次阻击战中,冒着炮火给志愿军送打糕;三是在敌机轰炸时,为救志愿军伤员,失去惟一的小孙孙。)
板书:
送打糕、救伤员、失去亲人
4、出示句子:
⑴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这真是“雪中送炭”啊!
①“雪中送炭”什么意思?
(“雪中送炭”指下雪天很冷,送炭去给别人取暖,比喻在别人正急需的时候,给以支持和帮助。大娘是在志愿军空着肚子,在阵地上跟敌人拼了三天三夜的时候,送去打糕的所以说是雪中送炭。)
②用“雪中送炭”说一句话,教师给以及时指导:
(天突然下起了大雨,我正愁没办法回家时,妈妈给我送来了雨伞,这真是雪中送炭啊!)
⑵“八年来,您为我们花了多少心血给了我们多少慈母般的温暖!”这句话可看出什么?
(看出大娘为志愿军做的不只是这三件事,而是把志愿军看作自己的孩子,八年来一直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
5、反复读第一自然段最后一句话:
⑴志愿军是怎样赞扬大娘对志愿军的情谊呢?(板书:比山高海深)
⑵将反问句“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改成陈述句。体会使用反问句的好处。
五、指导朗读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理解课文的内容,懂得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了解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二、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小组学习。
⑴第二自段中讲了一件什么事?
⑵小金花的刚强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用笔画一画。多读读小金花听到妈妈牺牲的消息时的动作、表情和语言,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板书:
救侦察员,失去妈妈刚强
⑶小金花与志愿军亲密感情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
2、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
三、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这一段主要讲了大嫂的什么事情?
(讲了大嫂为了给志愿军挖野菜,被敌人的炮弹炸断了双腿的事情。)
板书:
挖野菜,炸断双腿
2、“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中的“这样高的代价”,指的是什么?
3、“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能不能换个说法?比较两个句式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使用反问句式,意思就更加肯定,更加强调。)
板书:
深情厚谊
4、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
四、归纳小结
1、教师根据板书进行归纳,板书:
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
2、把前三个自然段连起来读一读,从字里行间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五、学习课文第二段(4~6自然段)
1、谈话:
第一段讲了朝鲜的老乡送了一程又一程,志愿军回忆了许多与朝鲜人民共同战斗,共同生活的往事,使我们了解了中朝人民的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那么第二段写了什么呢?
2、指读第二段:
思考:第二段讲的是什么?
(列车开动时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告别的感人场面。)
3、投影句子,看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⑴“列车呀,请慢一点开,让我们再看一眼朝鲜的亲人,让我们在这曾经洒过鲜血的土地上,再停留片刻。”
两个“再”表达了志愿军与朝鲜人民的难舍难分,也表达了他们对曾经洒过鲜血的土地的眷恋之情。
⑵“再见了,亲人!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你认为这句话只是志愿军说的吗?
(这句话是志愿军战士此时此刻心中所想,口中所说,也同样表达了朝鲜人民的心声。)
4、练习有感情朗读第二段。
六、总结
1、学习这篇课文,我们不能仅仅停留于知道大娘、小金花、大嫂为志愿军做了哪些事,要进一步通过这些事情,体会朝鲜人民和志愿军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2、听诵读(动画),体会感情。
3、观看相关的录像资料,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七、布置作业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搜集志愿军的英雄事迹,讲给同学听。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文明只差一步
- 文明只差一步
- 文明只差一步
- 我是小小推销员
- 文明只差一步
- 文明只差一步
- 文明只差一步
- 文明只差一步
- 我是小小推销员
- 文明只差一步
- 文明只差一步
- 文明只差一步
- 文明只差一步(24)
- 文明只差一步
- 文明只差一步
- 论金钱化的好莱坞与艺术化的欧洲电影
- 探析《百家讲坛》的视像化叙事
- 论互文性理论对电影《人工智能》叙事艺术的阐释
- 跨国华语电影发展的新途径
- 探析电影中的“隐性广告”
- 中国主流电影文化诉求策略思考
- 香港与内地电影的发展关系探讨
- 别把电影当艺术品
- 超现实视觉文本的接受张力和解释学空间
- 1990年代以来中国电影“方言化现象出现的原因探讨
- 从艺术学角度解读电影《画皮》
- 分析冯小刚贺岁电影的娱乐化叙事策略
- 论色彩在电影艺术中的功用
- 分析电影艺术与电视艺术的关系
- 分析贺岁电影“嘉年华”
- 《乌鸦喝水》范文习作:童年趣事
- 《乌鸦喝水》趣闻故事:乌鸦本是吉祥鸟
- 《乌鸦喝水》美文欣赏:冬阳 童年 骆驼队
- 《乌鸦喝水》教学难点
- 《乌鸦喝水》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
- 《乌鸦喝水》写作指导:童年趣事
- 《乌鸦喝水》训练素材
- 《乌鸦喝水》重点字词的意思
- 《乌鸦喝水》教案 二
- 《乌鸦喝水》教学目标
- 《乌鸦喝水》教案 一
- 《乌鸦喝水》重点字词梳理
- 《乌鸦喝水》美文欣赏:狐狸与乌鸦
- 《乌鸦喝水》教学重点
- 《司马光》老师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