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学分析> 在品读欣赏语言中滋生言语情趣

在品读欣赏语言中滋生言语情趣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23-08-24

在品读欣赏语言中滋生言语情趣

在新课程改革的实验中,在《语文课程标准》中都把学生的言语的习得摆在了突出的重要的地位之上。甚至认为语文教学的实质就是言语教学。所以,现在的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品读欣赏语言”成为了语文教师必不可少的教学方法。

同时,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现今的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元素大大加强。表现在语文教师们在语文教学中减少了理性,增加了情趣,已经意识到利用“语言物质”包蕴的情趣元素,培养学生学习言语的情趣,使语文教学逐步走入了情趣的教学中。

可是,在实际的语文课堂中,虽然教者在潜意识中确立了语文教学的“情趣观”,但是却对语文教学中情趣的培养指向甚为模糊,甚至无所适从,把语文教学的情趣培育功能窄化了,仅仅理解为兴趣化或趣味化的语言学习。实质上,语言的学习对学生情趣的培养是多方面。下面,笔者借助品读欣赏语言对学生言语情趣的培养,谈一谈个人的看法。

一、品读欣赏语言,滋养学生情感丰富的情趣

语言塑造形象,“言为心声”。说明语言这个“物质材料”比之其他的物质材料,能更直接而自由地将情感通过语言贯注于形象之中,流溢在字里行间,具有突出的情感感染性和情感的陶冶性。由此可见,在言语教学中抓住文章中的精典语言、精美语言和重点语言引导学生品读,引导学生欣赏,语言中内蕴的情感情趣便会通过品读欣赏感染和陶冶学生,从而丰富学生的情感情趣。比如在教学课文《再见了•亲人》一课时,引导学生抓住大娘“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这真是雪中送炭啊!”。小金花“偷偷地靠近了关着老王的那所小房子。你妈妈故意跟哨兵争吵,引出那个班的敌人,你乘机钻进屋里,解开老王身上的绳索,救出了老王。你回到村里,焦急地等待着妈妈。第二天传来噩耗,你妈妈拉响手榴弹跟敌人同归于尽了。”、大嫂“那是1952的春天,金达莱花开满山野的时候,您知道我们缺少蔬菜,就挎着篮子上山挖野菜。后山上的野菜挖光了,您又跑到前沿阵地去挖。不料敌人的一颗炮弹在你的身旁爆炸,您倒在血泊里……”这些帮助志愿军事迹的语句品读,便会领悟志愿军把朝鲜人民当作亲人的情感,领会中朝人民用鲜血筑成的血肉亲情之情感,这“情感”的领悟便会传递给学生,使学生生成新的情感。如读《小抄写员》可抓住描写小抄写员的心理活动的语言品读,诱发学生升腾起承担家庭责任、爱父母、善劳动的情感。如读《狐狸和乌鸦》则抓住狐狸的“亲爱的乌鸦,您的羽毛真漂亮,麻雀比起您来,可就差多了。您的嗓子真好,谁都爱听您唱歌。您唱几句吧!”的语言品读,可让使学生产生否定性的情感——否定乌鸦的欺骗行为。这样品读语言的过程,既是滋养学生的情感情趣,也是滋养学生言语学习的情趣。

二、品读欣赏语言,激活学生言语想象的情趣

语言塑造的形象及其所表现的生活和情感,对于作者而言,凝固了自己的想象,甚至就是作者想象的产物。而对于读者(学生)来说,则必须在理解语言的基础上才能感受形象,并通过经验想象而实现为自己心目中的形象,了解其内涵意蕴。从这个意义上分析,学生言语学习中言语想象的情趣的培样,应当而且必须通过引导学生品读欣赏富含形象情趣的语言来达成。

因为品读欣赏语言,能培育学生敏锐的感知想象情趣。要让学生把握作品的形象,让学生在想象中感知到形象,生成自己动脑中的再造形象,就须让学生抓语言、抓语词,在品读中多感知、多想象、多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品读。比如学习贺知章的“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就应当引导学生品读“乡音”“鬓毛”和“老大回”等词语,让学生在感知中生成“听见乡音”“看见鬃毛和老大返乡的情景”,让学生想象“贺知章问儿童和儿童的反问贺知章”的情景,促使学生的在玩味语词中形成想象的情趣,享受语文的想象情趣。

三、品读欣赏语言,培育学生深刻领会的理趣

理性的认识如钱钟书所说:“理之在诗,如水中盐,蜜中花,体匿性存,无痕有味”。告诉我们美的情趣并不仅仅在于感性认识,理性融于感性语言之中,使语言渗透着理性之趣。可见理解语言,也是一种情趣,是精神愉快和理性思考的“双合”,较之感性的情趣更高一层。比如苏轼的《题西林壁》一诗,堪称“理之在诗”的极品。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品读“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理解同一事物因不同的观察点而产生不同的样子,悟出了解事物要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思维的情趣便会在学生的心里播下种子。在品读“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中理解“不识庐山”的原因是“身在此中”的道理,以此展开理解,举一反三,化诗中蕴含的哲理于日常生活的事例中。这样的学习就让语言“生趣(产生了情趣)”“生理(产生了理趣)”“生活力(产生了学习的活力)”。于是,学生就在品读中欣赏语言,在欣赏中生成道理,享受语言的理性之趣,这样的课堂当是情趣的课堂。

引导学生品读欣赏语言,既要让学生“入乎其内”,进入语言中,一方面通过情感体验,生产感情上的共鸣,享受情感之“情”。另一方面又要引导学生“出乎其外”,在感受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理智冷静的分析和思考,获得理解之“趣”。

四、品读欣赏语言,陶冶学生意志性格的旨趣

语言中富含的“美丑的矛盾,善恶的冲突,好坏的区分,褒贬的赞斥”等,既陶冶学生的情感,也培养着学生的意志性格。

特别是语言中塑造的正面人物形象,是为学生提供意志性格的范例,是塑造学生性格、锻炼学生意志的重要途径。如果学生在品读中对典型人物的优良性格,坚强意志产生赞赏,便会去模仿,从认同到表同,到同化(这是一个“内心操练”的过程)。比如阅读《铁杵成针》这样一个故事,品读老奶奶说的语言,诱导学生从“铁杵”与“针”的大小比较中想象,把如此大的一根“铁杵”要磨成如此细小的“绣花针”的艰难程度,需要何等的坚强的意志才能完成,当学生从语言中悟出了这层意思,再加以心理的认同,自然而然对学生的意志性格的形成便成了“动力”。再如阅读《军神》抓住课文开头部分的对话进行品读,体会出这是一个“不一般的病人”。又抓住病人拒绝使用麻醉的语言进行品读,体会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军人”。再抓住军人准确无误地数出“七十二刀”的语言品读,体会这是一个“令人敬仰的军神”。在品读中学生对人物的认识经历从“不一般的病人”到“了不起的军人”再到“令人敬仰的军神”的过程,使主人公那种坚毅的性格如抽丝剥茧一般在学生的头脑中逐渐明朗,让学生产生了由衷的感动和敬佩。显然,这种语言的品读对学生意志性格的陶冶是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只要抓住了语言内蕴的情趣培育元素,运用品读欣赏的情趣阅读方式进行教学,肯定就会对学生情趣品格形成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五、品读欣赏语言,建构学生语言审美的情趣

语言所包含的情感陶冶、想象激活和意志性格的塑造情趣培育功能,是从语言的内在美趣中进行挖掘的,这三者形成了一个人情趣品格的重要内容——良好的情感,丰富的想象,坚强的意志。同时语言的外在形式的美趣,在品读欣赏的过程中,学生也会享受到语言的审美情趣。比如享受诗歌的节奏美、音韵美,散文的空灵美,神韵美,议论的结构美,逻辑美等等。再比如享受语言中修辞描写的巧妙美,语言的华丽美,简约美等等。这些语言本身所具有的审美情趣,在学生品读欣赏中语言就成了学生的精神“食粮”,在有意与无意中升化了学生言语情趣。虽然有的“只能意会,不能言传”,但是这种潜移黙化,心领神会的审美情趣教育,既获得了语言的训练的效果,又收成了审美情趣的培育成果。是符合语言学习的规律的,也将僵硬的课堂化为情趣的课堂,审美的课堂,魅力的课堂。

综上所述,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只要紧紧抓住语言,努力挖掘语言外在和内在富含的情趣元素,在品读欣赏的过程中,去培育学生的情趣品格,语文教学中的学生的语感形成和情趣培养定会“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和孤鹜齐飞”。最后以全国著名语文特级教师的于永正的座右铭“少些理性,多些情趣”与大家共勉。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让德育成为美丽的风景》、《心灵之航》读后感
青海湖
挫折就是动力
Little Boy at a Big Piano(小男孩在一个大钢琴)
杜甫草堂
太阳与月亮
让自己跑起来
小猫
绿色食品
夏天的影
生活中的美
My School(我的学校)
朋友是永远的财富
小乌龟
苦闷就听花开的声音
基于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的规划研究
一起起重机事故原因分析引发的思考
浅谈用电检查中的难点和对策
实现工资集体协商,推动集体合同的广泛适用
适应时代需要,加强档案管理
铜仁市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工作探析
电脑对于当代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影响研究
以宜居为目标的城市居住空间结构特征探讨
中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圆台间流体流动的数值模拟
岩土工程勘察中应注意的问题
如何做好副职领导
浅议开(抽)奖类现场监督公证
人类可持续发展视野下的机械产品设计趋势
“提高弯曲强度措施”的启发式教学
守住清贫,甘做绿叶
老师,我最聪明,叫我吧
活跃语文课堂教学探微
给他一个骄傲的理由
中学语文教学中语法教学是否该淡化
啥叫人文教育
我的集中突破式主动作文教学的产生和实践
不落窠臼,方能流金溢彩——浅谈新课改中的小学语文教学
教育,无处不在
让自己站在学生的角度
我看萧规曹随
我上的一堂作文课----说死实录
身教胜于言传
学习就像鸡刨食
学生其实很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