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11-12-07
颐和园教学片段赏析二教学案例反思
小黑板出示下面两句话:
“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师:刚才,通过朗读,我们知道了这两句话写出了昆明湖的“静”与“绿”。这儿用了一个“滑”字,能改用“划”字吗(边说边擦去“滑”,换成“划”。)
(课堂上出现片刻沉默,学生们在思考。)
生:我认为不行。如果用“划”字,就表示用桨来划,我和妈妈在玄武湖划过船,我发现每划一桨,湖面就会产生许多波纹;而文中说,游船、画舫在湖面驶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这样的话,就显得自相矛盾了。所以我认为不能改用“划”字。
(教师赞赏地点了点头,一时间,学生纷纷举手。)
生:我还有一个理由。文中说昆明湖绿得像一面镜子,我们都知道,镜子是由玻璃制成的,表面很光滑,这儿用”滑“字就显得很准确,而用“划”字就没有这样的好处了。
生:我还有一点补充。文中说昆明湖绿得像一块碧玉。跟玻璃一样,玉的表面也很光滑,这里应该用“滑”字。
生:老师,我想对前面同学的发言作一个总结。这儿应该用“滑”字,只有用“滑”,才能写出昆明湖的“静”的特点。用“划”不但写不出“静”,反而破坏了“静”。
师:(将“划”还原成“滑”)同学们的发言都很精彩!从一个“滑”字中,我们不但体会到了昆明湖的“静”,更体会到了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希望同学们在平时写作文时,也要像作者一样,准确地用好词语,把作文写生动。
(学生再次朗读上面两句话。)
语言文字的训练过程亦是思维的训练过程。在这一教学片段中,教师故意设谬,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引导学生深入地思考。学生在联系上下文驳谬的过程中,思维的敏锐性、严密性、发散性也得到了训练,促进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但如此,教师将作文教学有机地渗透在阅读教学之中,提示学生作文时用词应注意准确、生动,也是值得借鉴的。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颐和园》教学片段赏析二,颐和园,希望对你有帮助!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卷笔刀
- 小青虫的梦
- 保护小螃蟹
- 幸运的五一
- 婆婆生病了
- 生日
- 放风筝
- 我的妈妈
- 我的书包
- 我肚子里有木马?
- 美丽的春天
- 画画
- 我家有三条虫
- 考试
- 春天来了
- Windows的新安装技术
- 如何用VB存取SQL Server中的图像数据
- 遥感信息资源整合及在北京城市规划中的应用研究
- ASP.Net中程序构架与程序代码的分离 2
- 应用 ODBC技术访问数据源的方法及实例
- 粗集方法在KDD系统中的应用与研究
- Win2000索引服务的WEB应用
- 扩频技术在数字水印技术中的应用
- 汉唐时期地方文献的收集、整理与研究
- AutoCAD R12两个新增命令在编程中的应用
- 地方文献之新观念与新分析
- 机房旧机升级之做法
- 如何在 Windows操作系统中改变文件打开方式
- 基于SNMP的统一网管框架的设计与实现
- 线性系统龙伯格能控规范型的算法分析
- 《梦想的力量》教学设计二
- 《桥》趣闻故事
- 《桥》随堂练习 巩固篇
- 《梦想的力量》重点字词的意思
- 《梦想的力量》重难点分析
- 《桥》美文欣赏二
- 《桥》教案设计之二
- 《梦想的力量》整体阅读感知
- 《桥》考点练兵(二)
- 《梦想的力量》写作背景
- 《桥》教案设计之一
- 《桥》美文欣赏一
- 《梦想的力量》重点字词梳理
- 《桥》随堂练习 提高篇
- 《桥》同步作文写作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