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2-08-13
语文园地六教案一教学案例反思
文章摘要: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语文园地六教案一_教学实录案例反思,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
《语文园地六》教学设计一
口语交际
教学目标
在交际中能就自己的真实想法发表自己的建议。
教学过程
1.想一想。
生活中很多时候一定有人帮助过你,很多时候我们需要伸出双手帮助别人。向帮助过你的人表示感谢,向需要安慰的人说些安慰的话。想想该怎样说,想好后和同学分角色进行模拟对话。
提示:可从家人、同伴、邻居、福利院的孤儿、贫困地区的儿童等方面去想。
2.说一说。
想想为什么接受帮助,你打算怎样表示感谢;想想怎样向需要安慰的人表示安慰。在小组内跟同伴们说一说,然后再在班上说一说。
3.议一议。
在小组内商量,开展一次献爱心活动。就怎样帮助怎样安慰等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听听同伴的意见。
4.演一演。
根据小组商量的方案,试着表演一下表示感谢或安慰的过程。
习作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
2.习作内容具体,句子通顺。
教学过程
1.观察《胜似亲人》这幅图,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想想图中的人物的服饰有什么特点。
2.先在小组内说说他们可能是谁,她们之间可能发生了什么事。语言清晰,句子通顺,说详细一点。
3.在全班交流。
4.把你想到的写下来。内容具体,语句要通顺。
5.选择一个合适的题目。
6.如果不想写这幅图,也可以写现实生活中自己经历的事情。
7.写好后先自己读一读,听听同学或家长的意见,然后认真修改习作。
我的发现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发现一些理解词语的好方法,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教学过程
1.读学习伙伴的话。你发现了吗?发现了什么?
2.学生自由回答。
3.教师总结:我们可以通过查字典理解词语,但要了解这个词语的具体含义还应该把它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里去,即联系上下文理解。
日积月累
教学目标
1.用“减一减”的方法识字,巩固对生字的理解。
2.熟读诗句,尝试背诵。
3.说说诗的大意。
教学过程
一、“读读认认”
1.自读生字。
2 齐读──指名读
二、“读读记记”
1.读诗句,自读──指名读──齐读
2.说说诗句大意,想象画面。
三、“读读背背”
1.自读尝试背诵。
3.在小组里检查背诵;进行背诵竞赛。
成语故事
教学目标
了解中国的一些传统文化,知道“杏林春满”的典故。
教学过程
1.自学这个故事。
2.把这个故事讲给同学和老师听听。
3.说说“杏林春满”“誉满杏林”成语的意思。
4.你还能说出几个关于成语的来历的故事吗?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语文园地六》教学设计一,四上语文园地六,希望对你有帮助!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成长的烦恼
- 迷人的彩虹桥
- 即将绝版的三峡
- 成长的烦恼
- 我做桥梁设计师
- 成长的烦恼
- 反对战争
- 爸爸妈妈少年时期的烦恼
- 今夜星光灿烂
- 我与电脑
- 成长的烦恼
- 成长的烦恼
- 成长的烦恼
- 父母少年时期的烦恼
- 成长的烦恼
- 浅析现代企业员工激励机制
- 成此图以为天下法
- 毛姆与东方主义
- 谈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完善
- 安徽“美好型”乡村治理博弈的路径创新研究
- 《紫颜色》中“丑小鸭”原型管窥
- 英语词块教学延缓石化现象的有效性研究
- 对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的思考
- “格义”:穿越文化之障
- 国有企业不良投资的经济学解析
- 《非诚勿扰》节目成功的要素分析
- 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瓶颈及完善对策思考
- 我国流域生态补偿现状及政策应对
- 瑕疵证据与非法证据界分标准研究
- 世界经济视野中的空间关联效应初探
-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考点练兵 积累篇
- 《大自然的启示》重难点分析
- 《大自然的启示》训练素材
- 《大自然的启示》教学设计二
-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美文欣赏 中华民族魂
- 《大自然的启示》老师语录
- 《大自然的启示》重点字词梳理
- 《大自然的启示》教学设计一
- 《大自然的启示》随堂练习 提高篇
- 《大自然的启示》美文欣赏 盘山虎的脚
- 《大自然的启示》重点字词意思
-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美文欣赏 古黄河晨曲
-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考点练兵 阅读篇
-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美文欣赏 母亲河
- 《大自然的启示》写作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