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新时间:2023-08-04
《锄禾》教学设计之三
1.导言,诱发动机。
小朋友们,我们每天都吃饭,你们知道做饭的米面都是从哪里来的吗?(学生答后总结)对啦,我们做饭用的粮食都是农民辛辛苦苦种出来的。那么,农民劳动是怎样辛苦呢?下面咱们学习一首古诗——《锄禾》。(板书课题)
2.范读,激起情感。
《锄禾》这首诗,形式短小精悍,语言简洁通俗,形象鲜明生动,感情真挚朴实。通过教师情绪饱满的范读,使学生能在学习之始,初步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的感情。
3.识字,结合课文。
本课7个生字:当、汗、滴、盘、粒、辛、苦,这些字都比较容易掌握,可指导学生自学,教师重点点拨。注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字义,并适当扩词。
4.串讲,理解内容。
《锄禾》是学生入学以来接触到的第二首古诗,学生对诗的词语和内容不易理解。因此,要采取逐句讲读的方法,边读全诗,边讲句子,边释词语,注意讲清古代单音节词与现代双音词的关系:
禾——禾苗,日——太阳,当——正当,
午——中午,汗——汗水,土——泥土,
知——知道,盘——盘子,中——里面,
5.看图,启发想象。
《锄禾》这首诗配有一幅生动形象的插图,插图集中描绘了一位农民一手握着锄头,一手拿着着毛巾拭汗,抬头望那当空烈日的情景。教学时,可提出以下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想象:
这位农民为什么站在田里?他在做什么?他在看什么?他在想什么?他在说什么?农民从播种到收获要付出多少辛勤劳动才换来粮食。
6.朗读,感受形象。
语言精炼,节奏鲜明,音韵和谐,形象生动,含意深长是古诗的特点。学生通过反复的朗读,可以从中受到感染和陶冶。教师可出示抄有课文的小黑板,指导学生按下面的停顿和重音朗读全诗。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7.畅谈,联系实际。
有些儿童并不知道碗里的每一粒饭都是农民辛苦劳动得来的,随便丢掉,不知爱惜。通过畅谈讨论,引导学生摆出浪费粮食的现象,看到自己的缺点,从而懂得粮食来之不易的道理,做一个尊重农民,珍惜粮食,热爱劳动的好孩子。
…………
下载文档
网友最新关注
- 秋游青春公园
- 我最喜欢的老师
- Happy Father's Day(父亲节快乐)
- 狡猾阴险的狐狸
- 游岳阳
- 远离香烟
- 看未来科学家的“照片”
- 大象救小青蛙
- 父亲节
- 爱的真诚——读《孝女绳》有感
- 假如我是老师
- 我养成了爱运动的好习惯
- 杰克利历险记
- 快乐的星期天
- 在看奥运会的日子里
- 基于性能参数的电力通信网风险评估研究
- 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
- 物联网在我国铁路运输领域的应用与发展探讨
- 基于Java语言的求职招聘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 新媒体对当代大学生志愿服务精神培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 强化县级供电公司供电可靠性的方法措施研究
- ZnO掺杂对KNN无铅压电陶瓷性能的研究
- 人脸信息技术应用新热点浅析
- 蓄电池的正确使用和维护
- 互联网金融信用风险分析与大数据征信体系构建
- 铁路货车检修调度作业智能化和信息化设计探讨
- 触电事故与触电急救
- 机械自动化核心和制造模式探讨
- 浅谈某黄铜壳体内底转角裂纹缺陷分析及解决措施
- 杭州市余杭区加油站防雷检测情况分析
- 墨池记
- 《飞红滴翠记黄山》教学设计
- 《飞红滴翠记黄山》教学设计
- 八年级下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 八年级(上)第六单元教学设计
- 《夏之绝句》教学设计
- 多一些宽容
- 《蓝蓝的威尼斯》教学教案
- 在太空中理家
- 教学设计
- 送你一束转基因花
- 第一单元亲近文学
- 我骄傲,我是一棵树
-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案
- 《世说新语》两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