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查字典文档网> 所有文档分类> 语文> 教案设计> 《邮票齿孔的故事》教学感二

《邮票齿孔的故事》教学感二

上传者:网友
|
翻新时间:2015-12-12

《邮票齿孔的故事》教学感二

记得那还是二年级下学期的一节语文课,是我从教十几年来最难忘的一节课,是我感到最快乐的一节课,也是我感受最深的一节课。那节课学习的课文是《邮票齿孔的故事》,当我和学生们一起学完这篇课文,在要结束课文时,我说道:“学了这篇课文,此时此刻你想说什么?”几只小手高高的举起。我点了一个叫牛江昊的同学,他说:“我想说一个词,那就是‘创造’”。听了他的发言,我为之一震,立刻伸出大母指夸奖道:“说得好!你真是太棒了!”在他的启发和我的夸奖下,小手举得更多了,更高了,有的说“智慧”,有的说“观察”,有的说“动手动脑”,还有的说“勤思勤问”,这时又有一个叫刘毅伟小男孩站起来说:“王老师,我想说句话,‘观察才能有创造!’”,听到这儿,我激动的说:“你太聪明了!来同学们,我们把掌声送给他!”,教室里立刻响起了一片掌声。

在这掌声中,学生思维的闸门被打开了,一句句富有哲理的话像一颗颗明亮的珍珠展现在同学面前,特别是当聂继炎的一句最经典的话一出口,立刻赢得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这句话是“无论学习和生活,都离不开动手和动脑。每一种发明和发现,都要认真的思考,不断的去实践。”我禁不住内心的喜悦大声说到:“你太了不起了!同学们你们太伟大了!”于是我在黑板上写下了她说的这句话,并在这句话的后面写下了她的名字。就这样一句学生格言或者说学生的“名人名言”诞生了。

学生们此时也非常兴奋,都在积极的思考,都想创造出自己的名人名言。此时,同学们思维的大门被打开了,智慧的火花在碰撞,心与心在一起相互交融。他们的话语是那么的朴实、那么的稚嫩,但那是来自于内心的声音,来自于心灵的语言,是学生与作者,学生与教师思想上的共鸣。从那以后,每学完一篇课文,同学们都会把他们学习本文后的感受,以格言或名言的形式呈现出来。

现在每位同学都有自己的名人名言。

由此我想到,我国自古就有教育者提出了“亲其师方能信其道”的观点,而苏霍姆林斯基也曾经说过:应该让我们的学生在每一节课上享受到沸腾的、多姿多彩的精神生活。现代教育的观点也要求教师为学生创造一个民主和谐的气氛,让学生在老师的热爱、尊重、期待中去主动学习,为实施新课程创造必要的条件。这也许就是新的课程给我们带来的课堂教学中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一种互动、和谐、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在课堂教学中我让学生自信地想、大胆地说,赋予他们思想的自由、感情的自由、创造的自由,给他们一片自由翱翔的蓝天。

新课程教育不是单一的学科教育,不是给学生上一门名为“新课程理念”的课,而是教师要将新课程理念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去的一种思想、一种强烈的意识和切实的行动。新课程急待实施,最主要的是要发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的作用,把握契机,巧妙施教,努力将新课程理念落在实处。教师要将新课程的理念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去的一种思想、一种强烈的意识和切实的行动。它要求要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掘学生的天赋条件,通过科学有效的途径和手段使其在基本素质方面打好基础,为未来的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下载文档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网友最新关注

觅春
我的老师
买菜
猫咪小贝
下雪
跳大绳
杨树
订杂志
美丽的云
我的家
我的妈妈
翅膀
妈妈的爱
生活要有意义
畜牧兽医工作总结
自然教学工作计划范文
科学教学工作计划范文
信息技术教学计划
小学教学教研工作计划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教研组教改教学工作计划
2010—2011年初三化学教学工作计划
2010-2011年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计划
乡镇司法行政工作总结
小学2010-2011年第一学期教学工作计划范文
2010—2011二年级语文教学工作计划
水利部门工作总结
随班就读工作小结
优秀教学工作计划范文
战略预算管理界的工业革命
浅谈管理学生的艺术
从故事中学管理
供热企业的成本管理研究
家族企业与现代企业制度——家族企业的长寿
国内外大型活动需求工程研究成果
通过企业物流信息系统削减企业物流成本
主成分分析法在物流成本对财务业绩影响中的应用
ABC法在现代物流成本控制中的应用(1)
浅议农村中学管理
从竞争战略杀入无人竞争地带
试析合同附随义务的基本理论
对农村中学管理的一点思考
餐饮企业成本控制要点
从寓言中学管理
《画》
《手捧空花盆的孩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火车的故事》教学设计之三
《棉花姑娘》教学设计之三
《要下雨了》
《古诗两首》
《地球爷爷的手》教学设计之二
《乌鸦喝水》
《棉花姑娘》第一课时
《乌鸦喝水》
《兰兰过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三
《棉花姑娘》教学设计之四
《地球爷爷的手》
《兰兰过桥》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二
《手捧空花盆的孩子》教学设计之三